返回

第二节患难知己

首頁
    ’看得很平常……一個人死了,别的人仍舊照常工作。

    一幢房屋毀了,别的房屋裡還是有人居住。

    騎樓下的赤血剛剛洗淨,那個地方立刻又印上熙攘的行人的腳迹。

    一個人倒下,一個人流血,在這裡成了自然的事。

    甚至斷頭折臂也不是悲慘的命運。

    倒下去的被人埋葬,活着的更加努力從事工作。

    ” 他看到這裡的人們相互之間的界限正在消滅,人們讓出自己的住房給老弱婦孺作避難所,人們冒着被壓傷的危險在危樓下搶救被炸的同胞。

    在獻金台前,群衆的救亡歌聲徹夜不絕,獻金的隊伍也絡繹無間斷,甚至乞丐也來到獻金台前獻上自己的“餘錢”。

    敵人的殘暴,教育了全體中國人,誰也要千方百計為抗日戰争盡一份心,盡一份力。

     雖然敵人這樣狂轟濫炸,在廣州生活十分危險,巴金意識到廣州是個炸不垮的城市,他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工作,他覺得太滿意了。

    因此當7月初,上海急電需要他去修改《愛情三部曲》時,他也隻回到上海工作了兩個星期,就在當月底又急急趕回廣州,并在這次把他的未婚妻陳蘊珍一起帶了來。

     陳蘊珍筆名“蕭珊”,也用“程慧”名字寫過作品。

    她是上海愛國女中的高中畢業生,原是個進步青年,愛好文學,也喜歡動筆,三年前在上海中學為了參加學生運動,曾被反動校長開除,不得不回到家鄉甯波迎風橋,在自己家中住上幾個月,才再來上海考愛國女中。

    當時愛國女中在英租界的南陽路上,是個曆史悠久的學校,教師很賞識蕭珊的才華,也鼓勵蕭珊看各種課外書。

    蕭珊一接觸到巴金作品,就讓巴金筆下的人物和故事,以及他那流暢的文字吸引住了。

    1936年的一個早晨。

    她情不自禁地提起筆來寫了一封信給巴金,訴說她對他作品中人物的同情,并告訴她自己所在家庭、學校的情況,和自己思想的苦悶;同時還給他寄去一張自己的照片。

    巴金給了她一封回信。

    以後她就經常去信提各種問題,并談她對有些事情的看法。

    巴金像平時對讀者複信一樣,總是很坦率他講出自己對某些問題的一些意見。

    這樣,就在1936年那個使許多青年人憧憬未來、憧憬革命的年月裡,他們的心接近了,也終于見了面。

    他們倆的第一次會面的地方是新雅飯店。

    巴金發覺那是個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的姑娘,既誠懇又熱情。

    而她又終于鼓起勇氣,請他到學校去演講,因為她是班級裡的什麼長。

    巴金起初婉謝,因為他深知自己不習慣在許多人面前講話,更不善于演講,所以一再推辭,于是陳蘊珍又請 巴金邀約李健吾去學校演講,并要他努力促其成,巴金沒奈何,便邀了李健吾同去。

    李很會講話,講得很生動,果然受到同學們很大歡迎;巴金隻講了幾句,而且講得并不流暢,但是他的作品同學們讀得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大家很熟悉,他一上台大家就像看見了自己的親人一樣,聽了他的話更感到他的心和大家的心連在一起。

    因此,他的話雖然不多,卻仍獲得大家熱烈的鼓掌,而且經久不歇。

    半個世紀過去了,至今仍還有人記得他當時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是四川人”,使人覺得他講得真實,也很懇切。

    那天的會由蕭珊主持,她非常興奮,臉上泛起紅暈,同學們都感謝她能請到這樣一個使人傾倒的作家來給大家見面。

    學校對作家講課很感到興趣,再要蕭珊來請巴金,并叫他們的學生會主席陶肅瓊一起來請。

    兩人到了福州路436号當時文化生活出版社四樓出版部,巴金就向他們介紹了靳以,靳以拗不過她們的邀請,就到學校去做報告,從此他就與陶肅瓊相識。

    以後,蕭珊給巴金寫的信更勤,她更關心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了,她對他說:“我很願意知道你現在的情形,告訴我一些關于你的故事吧。

    那麼我們中間會了解的。

    ”于是巴金就隻好選擇自己的一天生活經曆原原本本地寫信告訴她:他怎樣冒着炎暑,跑了半天路去出版社上班,又怎樣收到一些讀者來信,遇見一些朋友,然後又到另一個刊物編輯室去工作,讀到一篇怎樣的稿,然後怎樣接待一個從鄉村來的友人,邀請他到咖啡館聽對方講些什麼……巴金把自己一天的故事都向她講了,然後對她說:“你說:”你給了我生活的勇氣。

    你給了我戰鬥的力量。

    ‘朋友,你把我過分地看重了。

    倘使你真的有那勇氣,真的有那力量,那麼應該說是社會把你磨煉出來的。

    你這個’陌生的十幾歲的女孩‘,倒是你說了正确的話:“去年一二。

    九學生運動的高潮把我鼓舞起來,使我堅決地走上民族解放鬥争的路途!在這半年的戰鬥中,我得着不少的生活知識與寶貴的經驗。

    我抛棄了個人主義的孤立狀态,而走向集體的生活當中。

    我愛群衆,我生活在他們中間。

    是的,我要把個人的幸福建築在勞苦大衆的幸福上。

    我要把我的生命和青春獻給他們。

    ’你看,現在是你給了我勇氣使我寫出上面那些事情的。

    那麼讓我來酬你吧。

    ”巴金和蕭珊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