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結論!
在再一次談真話的時候,巴金談到多年來自己參加的大會小會,從整人到被整,起初聽見别人講假話,自己還不大滿意,不肯跟着表态,後來一個會接一個會開下去,終于摔掉“獨立思考”這個包袱,人家要他表态就表态,空話,大話,假話,就
習以為常了。
經曆運動越多,大家也就逐漸找到規律了:“運動總是從學習與批判開始的。
運動的規模越大,學習會上越是殺氣騰騰。
”起初十分使人害怕,但是說的空話、假話太多了,反而不怎麼可怕了。
“我聽見的全是空話和假話,我的膽子自然而然地大了起來,我明白連講話的人也不相信他們自己的話,何況聽衆?以後我也就不害怕了。
”因此,巴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用開會的形式推廣空話、假話,不可能把什麼人搞臭,隻是擴大空話、假話的市場,鼓勵人們互相欺騙。
”他認為說空話、說假話的時代應該過去了,說空話、說假話的人們應該收場了,那麼怎樣收場呢?“就由自己做起吧!”這是巴金對大家的鞭策,也是巴金對自己的行動作了注腳。
怎樣才能使人講真話呢?假話又是在哪一種情況下産生的呢?巴金在另一篇“随想”中作了思考。
他先給自己曆來所說的“真話”作了一番解釋:“我所謂真話不是指真理,不是指正确的話。
自己想什麼就講什麼;自己怎麼想就怎麼講——這就是說真話。
”實際上,就是指平時大家所說的“心裡話”。
它的對立面就是假話、謊話,或者違心之論。
巴金說自己在父母面前很少講假話,因為父母對他十分親切,關心,同時也很信任他,所以他對父母無所畏懼,他從來不曾想到要在父母面前說假話,或隐瞞什麼。
隻記得有一次,他和幾個堂兄弟一起要求私塾老師提早兩天放春節假,父親從老師處知道了這件事,對母親講了,母親說:“老四不會在裡頭。
”這時巴金恰好走進房間裡,聽到這句話,了解到母親是這樣信任自己,而自己該怎樣對待母親,對待生活呢?這使自己終生難忘。
他認為
這是母親對他最好的教育。
這件事對他影響很大。
而私塾裡的老師卻不是這樣,他們經常用闆子打學生,同時他們又隻愛聽他們愛聽的話,這樣孩子們就經常編假話給他們聽,免得挨打。
巴金認為“假話就是從闆子下面出來的。
”他在童年時看父親審案,偶見“犯人”受刑,殺豬似的喊着“冤枉”,終緻屈打成招,印象中對體刑總感到十分厭惡。
但這多年來,“有些人總喜歡相信壓力,甚至迷信壓力會産生真言,甚至不斷地用壓力去尋求真話。
”他說:“十年浩劫中遇到的造反派,大部分都是這樣。
他們的辦法比清朝官僚高明多了。
所以回顧我這一生,在這十年中我講的假話最多。
……封建官僚還隻是用壓力,用體刑求真言;而他們卻是用壓力,用體刑推廣假話。
”但是“四人幫”終于垮掉了,巴金說他們垮得這樣快,他沒有想到,但由此他得到一個教訓,這就是“沙上建築的樓台不會牢固,建築在謊言上面的權勢也不會長久。
愛聽假話和愛說假話的人都受到了懲罰。
”在這一點上,巴金甚至說自己“也沒有逃掉”。
巴金談真話問題的最後一篇“随想”,是講他與一個來訪客人的兩種不同看法。
客人主張把不愉快的過去忘掉,多談談未來,甚至不妨仍講些豪言壯語,至少可以鼓舞士氣。
巴金不認為這樣。
他說:“看見人們受苦,就會感到助人為樂。
生活的安排不合理,就要改變它。
看夠了人間的苦難,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光明。
從傷痕滴下來的血一直是給我點燃希望的火種。
通過我長期的生活經驗和創作實踐,我認為即使不寫滿園春色的美景,也能鼓舞人心;反過來說,縱然成天大做一切都好的美夢,也産生不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他下的結論是:“據我看,最好的是講真話。
有病治病;無病就不要吃藥。
”
關于客人所說“多講些豪言壯語有什麼不好?至少可以鼓舞士氣嘛”。
巴金卻以為根據自己的經曆,那麼多人講那麼多豪言壯語,繪了那麼多的美麗圖畫,卻迎來了十年的浩劫,一夜之間那麼多人由人變成獸,抓住自己的同胞“食肉寝皮”。
“不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不把它的來路堵死,……誰也保證不了已經發生過的事不再發生。
”因此,他說:“不忘記浩劫,不是為了折磨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為了保護我們的下一代。
……保護自己并非所謂明哲保身,見風轉舵。
保護自己應當是嚴格要求自己,面對現實,認真思考。
不要把真話藏起來,随風向變來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