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节“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甘苦

首頁
    大,貢獻了力量。

    但蕭珊“下生活”的要求比巴金還迫切,她多次去農村人民公社參觀,也不隻一次去新安江水電站。

    她雖然青年時代就離開家庭自立,但她總認為自己出身資産階級家庭,要加強自我改造,所以常常表示要多到工廠農村去接近工農。

    一九六四年暑期,巴金一家像往常一樣,打算乘孩子們假期機會,到哪裡去開擴一下眼界。

    小棠去年小學畢業進初中,現在他比過去更懂事了,他不曾忘記一九六一年跟着爸爸媽媽去黃山,長了不少見識,去年暑期因為爸爸去越南,全家不曾出遊,今年一定要選個更理想的地方。

    但是到什麼地方去呢?恰好這時山西省文聯主席李束為來約請巴金與蕭珊去山西訪問,兩人想到這一時期人們都在講大寨好,巴金在今年四月還在《兒童時代》月刊發表過一篇贊揚大寨勞動模範“老石匠”賈進才的特寫,連小棠都讀過了,現在帶他一起去山西看看大寨和其他各處,看看山西人在怎樣學習大寨,也許這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好處。

    這樣,他們在當年七月底,就和小林、小棠一起到了山西太原。

     幾天以後,小林因為要回學校,就離晉返滬。

    巴金和蕭珊帶小棠由山西作家西戎陪同去大寨。

    巴金在火車上、汽車上一直想着大寨的面貌。

    他這半年來一直聽人們談大寨把深溝變良田,但是怎樣變法,他心裡無數。

    但是他相信這是真的,更相信這裡有許多勇敢勤勞和真誠老實的莊稼漢。

    西戎到過大寨兩次,對大寨深有感情,所以一路上給他介紹了老黨員賈進才怎樣讓賢,把大隊支部書記的職位讓給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陳永貴。

    他一邊講,一邊露出親切的笑。

    他也和巴金一樣,相信這都是真的,别人講的一定不錯,賈進才、陳永貴是勇敢勤勞、真誠老實的莊稼漢。

    同樣,他還能一口氣講出二三十個人的名字,同時背出這幾代人的事迹,好像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和他很熟悉,而實際上他也不過來了兩趟。

     西戎歡喜談牛海貴,這是個十四歲的孩子,據說他的“階級觀點非常明确”。

    今年春天,解放軍某部一個連隊來訪問大寨,戰士們分散到社員家作 客,其中有個戰士來到富農家裡,被牛海貴看到,便把他叫了出來,對他說:“同志,你進去做什麼?這是富農家呢!”這以後牛海貴就受到稱贊,并把這件事看作大寨大隊階級鬥争觀點強的事例來舉。

    在去昔陽的路上,巴金聽說陳永貴己在昨天去晉南開會,一時不能回家,這次鍺過了與他見面的機會,心裡有些惋惜。

    但是他想到大寨人那麼多,和大家聊聊,也是一樣的。

    他坐的嘎斯車正在往山坡上跑,忽然看見有一輛卡車,載着一批包着白頭巾的農民向縣城開去,接着一輛又一輛,共計九輛。

    這時旁人對巴金說:“這是别的公社來的參觀團,他們到這裡來看莊稼。

    每天都有幾百人來參觀學習。

    ”巴金聽了,不覺有些疑惑:“一個小小的生産大隊,怎樣負擔得起每天有幾百人來參觀學習?他們能有這樣多的時間、人力和物力接待嗎?……”他這樣想了一想,也不知什麼緣故,又不繼續想下去了。

     在天色漸暗的傍晚,巴金一家三口由西戎帶着來到了大寨大隊。

    一下車,夜幕便逐漸下降到村子上。

    他們來到新建的一幢瓦房前,主人把巴金安頓在一間寬大的屋子中,這裡有幾張木闆床和兩張方桌,西戎便約巴金趁晚上社員在家去串門子。

    他們在夜色中沿着上路往上走,隻見一個挑擔的年輕人從前面走過,西戎回過頭來對巴金說:“這就是陳永貴的兒子陳明珠。

    ”巴金聽了,忙掉頭去看,那人早在昏暗中不見了。

    巴金早就在今天來時的路上,聽到過關于陳永貴教育兒子陳明珠的故事,現在陳明珠已是大隊團支部書記,做了陳永貴的接班人。

     到了陳永貴住的窯洞口,巴金看見一個身材細長、面容瘦削的中年女人在迎候他們,知道那便是永貴的老伴虎妞了。

    對于她,巴金也從别人提供的資料裡知道一些。

    她十歲就沒娘,十一歲就跟着父親逃荒到大寨,父親讨飯養不活她,隻好把她許給陳永貴。

    對陳永貴,巴金知道得更多,許多人報道過他自己的談話,說他七歲時就讓當長工的父親擔到大寨,八歲就放牛,九歲放羊,十一歲當小長工。

     此刻,巴金在陳永貴住的窯洞裡,他雖然沒有看到陳永貴,但他看到牆上挂的照片和獎狀,這些他早在報刊上看到過。

    後來西戎建議巴金與蕭珊及小棠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