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诡异情节

首頁
    詭異的情節昭示着荒謬的人世, 昭示着虛假和陰謀…… 《鹿鼎記》情節的詭異,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但讀者讀起來,并不覺得怎樣奇怪,而覺得處處是在寫平常的真實生活。

     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于平凡中顯示不平凡,于日常生活的鋪叙中揭示隐藏着的驚心動魄。

     生活如戲。

     情節的詭異并不是為了喙頭或懸念,而是隐喻着存在的“真相”。

     這是《鹿鼎記》的又一魅力。

     真實人的消失了,而假冒的人卻堂而皇之地活在世上,這是《鹿鼎記》中描寫的人世的詭異。

     韋小寶在皇宮中殺了太監小桂子,穿了他的衣服冒充他,騙過了那些賭伴,而海老公似乎發覺了破綻,卻為了另外的目的,一直不加以揭穿。

    韋小寶以小桂子的身份生活在皇宮中,沒有一個人懷疑,也沒有一個人相信小桂子已經死掉。

    後來,康熙知道了此事,卻編一個故事,将此事遮掩過去,人人仍然以為韋小寶就是小桂子。

     甚至連太後都是假的。

    毛東珠原是明朝将領的女兒,又是神龍教的教徒,為了得到四十二章經,潛入皇宮,挾持了太後,自己假扮了太後,十幾年居然無人發現。

    而真太後卻被匿藏在壁櫃中不見天日。

     假的成真的,真的成了假的。

    一種荒謬的存在。

     更觸目驚心的是,人們對于假的毫無察覺,顯示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是何等的脆弱。

     其實,并沒有别人關心你是誰,你從哪兒來。

    你的真與假,你的死與活,都與他們無關。

     韋小寶用化屍粉“消除”了幾個人。

     這幾個人都屬冤死,卻都成了韋小寶的功勞資本。

    那些知情的人,為了升官發财,視而不見,或疑而不查;那些不知情的人,隻當那些死去的人還活着,或者是真的該死。

     想一想,這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金庸在笑聲不斷中寫出了我們生存的恐怖性:人是多麼孤絕的存在,消失是多麼容易,無聲無息地,而真假又是多麼難以捉摸。

     又有許多窺視的眼睛或陷阱包圍着平靜如水的生活。

    有時候,直到臨死,你都不明白是誰、是什麼害死了你。

     韋小寶自以為聰明,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天衣無縫,神不知鬼不覺,沒想到全在康熙的掌握之中,因為康熙早在他身邊安插了耳目。

    風際中一幅老實巴交的樣子,沉默寡言,誰都想不到他會出賣朋友,更想不到他竟是朝廷的奸細。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想不到的人和事,令小說變得曲折迷離,也令生活本身平添了幾分詭異。

     純從小說情節而言,《鹿鼎記》的變化莫測,在金庸作品中首屈一指,在武俠小說中也相當突出,引人矚目。

     一開始是大盜茅十八被追殺,韋小寶糊糊裡糊塗地相救,并要求跟着茅十八上北京城。

    為什麼?一則是怕自己殺了人,會遭到官府追查,二則是抱着好玩的心思,想看茅十八與滿州第一武士鳌拜比武。

     韋小寶就這樣踏上了他的曆險路程,也是他的無目的人生旅程的開始。

     韋小寶與茅十八雙雙被擒,關在海老公的居處,那種陰森森的氣氛,配上奇峰突起的情節,令人讀來喘不過氣。

    因為偶然的機會,韋小寶殺死了小太監小桂子,自此便在皇宮呆了下去。

     他與年齡相仿的少年小玄子結成玩伴,卻不知小玄子就是當今皇上康熙。

    這段誤打誤撞的友情卻為韋小寶日後的發達打下了基礎。

     康熙與小寶之間的結交,幾乎是官場中唯一的亮色,也是小說情節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

    康熙幾次都有理由殺掉韋小寶,卻始終不曾下手,原因均為了當年打鬥中結下的感情。

     即使在發現韋小寶是天地會香主,而韋小寶又殺死宮庭侍衛外逃時,康熙還派人回處找他,并在給他的聖旨上畫了六幅畫。

     第一幅是兩個小孩滾在地下扭打。

    第二幅圖畫是衆小孩捉拿鳌拜,鳌拜撲向康熙,韋小寶刀刺鳌拜。

    第三幅畫着兩個小和尚背負一個老和尚飛步奔逃,後面有六七名喇嘛持刀追趕,那是他在清涼寺相救順治皇的情狀。

    第四幅白衣尼淩空下撲,挺劍行刺康熙,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