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庸小说排名录

首頁
    為目不識丁的少年石中堅得到。

    謝煙客怕他受人挾持,于是把他帶上摩天嶺。

    石中堅的離奇故事便由此拉開了驚心動魄的序幕。

     平心而論,謝煙客絕對不是仁厚的君子。

    他脾氣古怪,性子暴躁,手段兇狠。

    他自稱不是好人,也不承</PGN0208.TXT/PGN>認自己是壞人。

     他喜歡玩一點小花招,比如冒充石清夫婦奪回雙劍,讓雪山派與黑白雙劍結仇;又冒充白自在殺人,嫁禍與雪山派。

    其實謝煙客是自作聰明而毫無見識,他考慮問題往往失之偏頗。

    他幾次想難倒石中堅,結果自己反而被對方難倒。

    後來石中堅托他管教石中玉,他無法拒絕,隻有認命。

    有趣的是謝煙客明明自己輸了,還要安慰自己,用“幸虧”的字眼來自我安慰,足見其智力之低。

     謝煙客的可愛之處,是他極重承諾。

    比如他發了誓,就一定要去辦。

     這一方面是他自恃名氣,看重江湖上的“信義”二字;另一方面他相信天命,他收下石中玉便是一例。

    謝煙客在與石中堅相處之時,多少也受到了一種善心的誘導。

    他處處想作弄石中堅,其結果是讓他自慚不已。

    後來他遇見石中玉,以為是石中堅,他臉上有了喜色,可見他表面上兇狠,内心還是懂得好壞的。

    他之所以對世情看得十分冷酷,是因為自己曾教了一個徒弟,那孽徒害得他好苦,那段經曆養成了他的暴戾之氣。

     一生行事任己好惡的謝煙客,雖然武藝極高,但一輩子都在提心吊膽過日子。

    他怕石中堅讓他自斷手臂,又怕石中堅要他去天涯海角找石中堅的媽媽與阿黃。

    這些聯想都令人好笑之極。

     我想,金庸可能想告訴世人一個道理:一個人一旦背上了十字架,無論做什麼都不可能随心所欲;有人入了情魔,有人掉入了名利的陷阱。

     謝煙客隻為一個然諾,日子就過得很不自在了。

    </PGN0209.TXT/PGN> 梅芳姑 金庸小說中塑造了許多癡情女子的形象,《俠客行》中的梅芳姑便是令人感到别開生面的一位。

     女人的癡情,一類是溫情脈脈,堅貞不渝,一旦不能得到對方的愛,也就非常寬容地諒解他,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感情去成全對方,讓他快樂;另一類則為了愛一男人,感情濃烈到不顧一切,愛到極處反成恨,得不到對方就把對方視為仇敵,破壞他的前程,下定與他玉石俱焚的決心。

     梅芳姑的所作所為,與這兩類癡情女子都有一點差别。

     梅芳姑出身于武術世家,父親丁不四有一套希奇古怪的武功,母親梅文馨又繼承了家傳的頗為厲害的“梅花拳”。

    梅芳姑不僅武藝甚高,而且會做詩填詞,精于女紅,又是一個天生美人。

    她看上石清,以為石清定會被她所吸引,但石清偏偏不愛她,卻愛上了一個各方面都不如她的闵柔。

    梅芳姑一氣之下,自毀容貌,又将石清與闵柔所生的雙胞胎中的一個擄走。

    以後,變成醜女子的梅芳姑形影相弔地居住在荒山野嶺之中,把自己的愛化作強烈的恨,把石清的兒子叫做“狗雜種”,一味冷落和折磨一顆童心。

    她不許他</PGN0210.TXT/PGN>求人,說人家心裡想給的,不求也可以得到;人家不想給的,就不要去求人家。

    這其實正是梅芳姑發洩自己對石清的一腔怨憤。

    可憐石清的兒子十一二歲,對世事還一竅不通,卻為父親忍受了種種非人的迫害與辱罵。

     從本性去探索,梅芳姑并不是很兇殘的女人。

    她雖然擄走了石清的兒子,但并沒有殺害他,隻是送去一具血肉模糊的童屍欺騙石清夫婦,讓他們好傷心。

    她因為愛石清,幾十年守身如玉,自己折磨自己,一旦聽石清親口說出“我和你在一起,自慚形穢,配不上你”,就決定自盡。

    因為一個在愛的幻想中構築空中樓閣的女子,一朝夢醒便無所寄托,死了豈非比活着好? 梅芳姑之死,論情論理,石清都不必負任何責任,因為愛的發生可能是單方面的,而愛的完成卻須由雙方共同合作。

    梅芳姑當然是一個有個性、有愛的欲望的女人,可惜她熱得不是地方,強加于人,愛得人家危機四伏。

    這種單相思的癡情方式,很不浪漫,隻能落得一個可憐可笑的下場。

     不過,梅芳姑的愛情悲劇至少可以告訴我們:一廂情願的愛情隻是苦了自己,天下的多情男女應以梅芳姑為戒。

    第二,石清的選擇并沒有錯,一個成功的男人找一個溫柔的女子。

    反而過得惬意之極,倘若他真的與強過自己的梅芳姑配對成雙,他們之間真會合得來嗎?我至今對此持懷疑的态度。

    </PGN0211.TXT/PGN> 闵柔 闵柔這個人物,在《俠客行》中并非十分重要,但金庸在此書《後記》中寫道:“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如果作者的意圖在書中得到體現,那麼闵柔的母愛很值得探讨一番。

     《俠客行》的故事是以一對孿生兄弟的經曆為線索展開的。

    石中堅被梅芳姑擄走之後,吃盡苦頭,後來巧得玄鐵令,又被推上長樂幫幫主的位子。

    他由于兄弟石中玉做盡壞事,替石中玉背上黑鍋,幾涉險境。

    最後真相大白,石中堅成了一代大俠,石中玉卻跟了謝煙客去經受磨練。

     這個故事似乎告訴我們:從小得不到父母之愛的石中堅,能在惡劣環境中摔打磨練出淳樸善良高尚的品行;而為父母所寵愛的石中玉卻變成一個劣迹斑斑的浪子。

    兩相對照,可見優裕的家庭條件與父母寵愛,其結果往往适得其反,而造成願望與現實背道而馳的責任,主要應由其母闵柔來承擔。

     闵柔是個天性溫存外貌美麗的女子。

    石清與她是同門師兄妹,一剛一柔,一個是豐神俊朗的美男</PGN0212.TXT/PGN>子,一個是文雅清秀的賢婦人,配在一起,無論是武藝還是性格,都組合得天衣無縫。

    她說話輕聲輕氣,态度謙和斯文,性格溫淑可親,即使在刀戈相見的生死搏殺之際,仍不減平時溫雅娴靜的風度。

    最難得的是,她處處尊重丈夫的意見,又撲出心來愛自己的兒子,是女俠中标準的賢妻良母。

    她對石中玉愛之甚深,因為她生下的一對雙胞胎,被人搶走一個,剩下一個,自然要加倍寵愛了,但這種寵愛,卻滋長了石中玉的頑劣與不誠實。

    石清夫婦不得已,才把兒子交給雪山派去管教,哪知鬧出事端。

    對于這一切,闵柔還是以深沉的母愛去庇護兒子的種種劣行。

    當石破天求謝煙客把石中玉帶去管教,闵柔内心實在舍不得。

    可見母愛的寬容與執著本是隻論情而不講理的。

     石中玉身上的奸詐浮滑,一方面固然與其天性有關,另一方面卻是後天環境造成的。

    這一點作為父親的石清早有足夠的認識,他對妻子說: “師妹,玉兒為什麼會變成這等模樣?..你對玉兒本已太好,自從堅兒給人害死,你對玉兒更是千依百順,我見他小小年紀,已是頑劣異常,礙着你在眼前,我實在難以管教,這才硬着心腸送他上淩霄城。

    豈知他本性太壞,反而累我夫婦無面目見雪山派諸君。

    謝先生的心計勝過玉兒,手段勝過玉兒,以毒攻毒,多半有救。

    ”我以為石清這番話說得不錯,可惜闵柔聽了還是流淚躭心,躭心從小嬌生慣養的兒子,怎會煮飯燒菜,怎會.. 這種愛豈不是害嗎?</PGN0213.TXT/PGN> 史小翠 一個狂妄自大的男人,配上一個剛烈無比的女子,倘若他們學的又是同道,其婚後生活決計不會平淡無奇。

    白自在與史小翠的戲劇性故事,太令人歎息、發笑。

     史小翠年輕時美貌如花,武林中青年子弟大有為之傾心者。

    但史家父母看中了白自在的名望與武功,便把女兒嫁到淩霄城。

    小翠因為丈夫傲慢自大,心中不大喜歡,尤其是婚後兩人談論武功,數言不合便動手試招,小翠不敵丈夫。

    白自在武學上有過人之處,但對女人的心理一竅不通,一招得手便自吹自擂,引得妻子越發反感。

    小翠未嫁時,丁不四也曾追求過她,她就當着丈夫的面埋怨父母,說是當年如嫁了丁不四,決計不會有無窮的苦惱。

    為了氣氣丈夫,她還故意将自己愛慕丁不四的感情添油加醋地誇張,氣得白自在妒火如焚。

    婚後第二年,史小翠生下白萬劍,總算太太平平過了幾十年平靜生活。

     石清夫婦把逆子石中玉送到雪山派那裡學武,石中玉想強奸史小翠的孫女阿繡,阿繡投崖自盡。

    白自在性格本來暴躁,一怒之下,打了妻子一記耳光。

    </PGN0214.TXT/PGN>史小翠這口氣怎忍得下,出了淩霄城,無意中救了孫女阿繡。

    她本來隻想離家一段時間,氣氣丈夫,不料途中遇到丁不四,說起别情,丁不四為了史小翠,至今未娶,苦苦求小翠到他所居的碧螺山上去盤桓數日,還說隻要他的心上人雙足沾到碧螺山上一點綠泥,死也甘心。

    他見史小翠不去,又用武力苦苦相纏,幸虧石破天解圍。

     後來,丁不四上淩霄城,捏造謊言,說史小翠曾到過碧螺山。

    白自在頓時醋性大發。

    便動起手來,丁不四受傷下山。

    白自在自覺男人的自尊心受到莫大傷害,怨氣攻心,居然成了瘋子。

     這些事當然怪不得史小翠。

    她後來返家,得知丈夫發瘋,心中也好生難過,并把自己未去碧螺山的事一一說明。

    白自在後來點了史小翠幾處大穴,也是為了自己去俠客島,不讓小翠去冒險。

    這對夫妻又吵又鬧,各不相讓,其實骨子裡還是挺恩愛的。

     史小翠這個女人最有趣的是死也不服丈夫。

    她授藝給石破天,讓他與兒子白萬劍比武,其實是為了争面子,用她的刀法去勝丈夫的劍法。

    還有她出口粗俗,罵起人來比魯莽男子還要俗不可聽,叫人又好氣又好笑。

     她粗中有細之處是,隻有她才真正了解丈夫,她讓石破天用内功打敗白自在,就是用心藥治心病。

    這便應了一句老話:“知夫莫如妻。

    ” </PGN0215.TXT/PGN> 石中玉 在舊武俠小說中,常常有一些官宦子弟仗着權勢玩弄良家婦女。

    《三俠五義》中的花花太歲嚴奇便是一個典型。

    嚴奇在京城内無惡不作,強搶民女,占為已有。

    一來是他仗了自己是威烈侯葛登雲的外甥,二來是他學了點三腳貓的武功,又雇了幾十個彪形大漢當保镖,也就可以橫行一時。

     到了新派武俠小說崛起,嚴奇這類膿包人物就無戲可唱了。

    金庸、古龍的小說不以忠奸為主線來構成故事中的正反面主角。

    新派武俠小說家着重寫江湖上的幫派之争、奪寶之争,而書中的武林高手根本不買官府的帳。

    一個富家公子想橫行不法,隻怕不是對手。

    于是金庸便塑造了另一種花花公子來。

    《俠客行》中的石中玉,便屬這類典型的代表人物。

     石中玉身上的劣性比嚴奇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天生好色,嫖妓逼奸,無惡不作,這當然隻是表面現象,其内心的奸詐浮滑與不誠實,都可令人發指。

    他雖然沒有嚴奇的權勢,但他仗着父母石清與闵柔在江湖上的名聲,一樣可以在外作威作福。

    他最卑鄙的是居然要強奸年幼的小師妹,緻使師妹跳入萬丈深</PGN0216.TXT/PGN>淵,又讓師父為此斷了一條手臂。

     這種行為連禽獸也不如。

     與嚴奇這類花花公子相比,石中玉身上有更可怕的誘惑性。

    他相貌不差而口齒伶俐,他的拿手好戲是用花言巧語來讨女人歡喜。

    那個丁當姑娘明明知道他有許多情人,依舊愛得他發狂。

    這類油頭滑腦的男人能騙女人上鈎,在大千世界中也算不上什麼希奇事,因為有些女人一旦鐘情于她心目中的男子,見了陷阱也會毫不猶豫地去跳的。

    那個丁當姑娘後來錯把石中堅當作石中玉,就恨他太老實、太厚道,沒有嘴巴上的花功。

    她對石破天說:“你倘若真是個騙子,說不定我反而會喜歡。

    ”由此可見,石中玉的惡行有市場可推銷,一半也是那些女人自願作他玩物的結果。

     我讨厭石中玉這類無行的浪子,是憎其喪失了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他見謝煙客與長樂幫為了自己要火并,心中暗暗高興,恨不得他們同歸于盡,自己便可溜之大吉。

    他與石中堅雖為雙胞胎,但兩人的品行相差何其遠也!金庸為了追求對比的藝術效果,才塑造出一君子一小人這一對孿生兄弟來。

     在《俠客行》中,石中玉亮相甚少。

    他的種種惡行的暴露,一是通過王萬仞的含憤控訴,二是通過展飛的殺石破天,還有便是丁當姑娘的自述與回憶,由此可見,武俠小說寫人寫事,也極講究調動各種藝術手段。

     如果我們讀金庸小說隻講娛樂性,恐怕便辜負了作者創作的一番苦心。

     </PGN0217.TXT/PGN> 鹿鼎記 韋小寶 在金庸的筆下,韋小寶是個最有争議的人物。

     倪匡兄曾為這個小家夥舌戰“群儒”,為他做辯護律師。

    據說,不喜歡韋小寶者,舉出三條理由:一是他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他人,比如用石灰撒在對方的眼睛裡;二是他好賭,賭的手法中又用了騙術;三是他先後有七個老婆,比段正淳還風流。

    這三條理由,倪匡兄一一加以駁斥。

    看來倪匡與金庸一樣,十分偏愛這個小家夥。

     我的看法,韋小寶确是金庸筆下最成功的藝術典型之一。

    他的機智、精靈、調皮、世故與無賴功夫,使他脫穎而出,獨具個性。

    韋小寶是個見過大世面的頑童,他幾乎不懂武術,卻憑着三分機智和七分運氣,做出了一番雖不輝煌卻令人歎為觀止的事業,以緻他的名字至今還在香港大出風頭,不少年輕人視他為流氓英雄。

     但我卻不喜歡交韋小寶這樣的朋友。

    因為他小小年紀,就在那個環境中沾染了油滑、虛僞、好用權術、善于作弊的種種惡習。

    韋小寶做起壞事來無所顧忌,他的所作所為,透現出人性中的自私與邪惡。

    這</PGN0221.TXT/PGN>一藝術形象的優點,就是淋漓盡緻地撕下了人類的假面具,很真實地寫出了人的欲念。

    他盡管良心不算太壞,但這些叫人頭疼的毛病,是讓人感到很難與他成為知交的,至少我不願意。

     我不喜歡韋小寶,還因為他是康熙的朋友。

    我一向對皇帝沒有好印象,吳霭儀女士評曰:“康熙是經過美化的君主,韋小寶是個經過美化的小人。

    ”我頗贊同。

     單就藝術典型而言,韋小寶确是不可多得。

    他的語言極有特色,關于他的故事也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韋小寶以他過人的急智,絕處逢生,化險為夷,讀來頗為好看。

    他的惡作劇也是異想天開,隻有像他那樣刁鑽古怪的頭腦,才敢于在戒備森嚴的皇宮中走鋼絲,這點恐怕不喜歡他的人也隻能佩服他。

     韋小寶實在是個有趣的小人。

    </PGN0222.TXT/PGN> 雙兒 《鹿鼎記》中的韋小寶,豔福非淺,前後有七位女友。

    阿珂美豔,曾柔溫柔,蘇荃妖娆,建甯公主刁蠻,沐劍屏稚氣,方怡則工于心計,這六個女人雖然個個漂亮,卻不可愛,寫法上多半有一點漫畫化。

    真正令人愛憐的,卻是那個小丫頭雙兒。

     雙兒姓甚名誰,書中沒有交代。

    隻知她祖籍江南,父母被貪官殺掉。

     她原是莊夫人的丫鬟,因為韋小寶殺了莊夫人的仇敵鳌拜,莊夫人就把雙兒當作禮品送給自己這位恩公。

     雙兒跟了韋小寶,百依百順,隻是在知道韋小寶是清朝大官、為康熙皇帝做事的時候,想起自己那慘遭不幸的父母,才傷心地哭了,但很快又為韋小寶的花言巧語所蒙騙,破涕為笑。

    這種女人極好擺布,她隻講奉獻,不圖報答,一不會像方怡那樣出賣男人,二不會像建甯公主那樣耍脾氣。

    此外,她還有一身好武藝,可以在男人遇到危急之時,充當貼身保镖。

     有這樣的女人同行,韋小寶豈不快樂死了! 但韋小寶卻不值得雙兒去愛。

     以愛情而言,韋小寶既不如令狐沖正直無邪,也</PGN0223.TXT/PGN> 比不上楊過深摯專一,甚至不如好色的段正淳對女人有情有義。

    他與建甯公主、方怡、沐劍屏的愛戀,純粹是肉欲享受。

    可悲的是雙兒對他的廬山真面目一點也不知道。

    她隻知道自己是一個低人一等的丫鬟,從未認識到女人自身的價值,也從未想到應該為自己而活着。

     在現實生活中,也往往可以找到雙兒這種類型的女人,她們或者有出衆的外貌,或者有過人的才幹,或者有精湛的武技,照理說,她們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但封建觀念卻使她們甘于奴仆的地位;而女人一旦處于奴仆地位,她們就自以為矮人一等,視自己為男人的附庸。

     先進思想的重大意義,通過雙兒所走的道路,又得到一次形象的證明。

    誰說武俠小說隻有娛樂價值而沒有認識價值呢!</PGN0224.TXT/PGN> 海大富 我把金庸筆下的人物歸納為三類,一類是天上人物,一類是人間人物,還有一類是地下人物。

    《鹿鼎記》中的海大富,便屬于第三類。

     海大富出場時,臉色蠟黃,弓腰曲背,連連咳嗽,說起話來尖聲細氣,活像個痨病鬼。

    但江北泰州大盜茅十八出手推他,卻被震得跌出數步,全身發燙,如火燒一般,才知這個老太監原來是一流的武林高手。

    後來,韋小寶搗鬼,在藥中做了手腳,海大富瞎了雙眼,又因練功受了重傷,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盡管如此,韋小寶幾次想害他性命,卻又不敢。

     海大富是個厲害的角色。

    他武功極高還在其次,最可怕的是深沉陰險與極端冷酷。

    他明知服侍他的小太監被韋小寶殺死,來曆不明的韋小寶假冒了小桂子,居然佯裝不知,讓這場假戲做下去。

    他教韋小寶武功,讓他與小玄子(康熙)交手,從中找出潛伏在宮中的“神秘殺手”。

    這種老謀深算的涵養功夫,決非尋常之輩可以比拟。

     倪匡兄譽《鹿鼎記》為“千古第一奇書”,這隻能算一家之言。

    我認為在金庸十五部作品中,《鹿鼎</PGN0225.TXT/PGN>記》的藝術成就絕對比不上《笑傲江湖》,還在《天龍八部》《飛狐外傳》之下,但我也承認《鹿鼎記》是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明而有特色,尤其是對話藝術,完全可以和一些著名的純文學作品的媲美。

     海大富對茅十八說那段話時,面帶微笑,開口“閣下”,閉口“老兄”,但幾句話就套出了對方的真話。

    他說要放茅十八走,但臨走之前又廢了茅十八一隻眼珠子,茅十八走到門口,又被海大富用一塊小木塊制住了穴位。

     再讀海大富夜訪慈甯宮,與假太後毛東珠的口舌較量,更顯出這個老太監的陰森可怕。

    他嘴上說:“奴才海大富,給你老人家請安來啦!” 但語氣殊無恭敬之意。

    他說是要告密,卻欲言又止,把盛氣淩人的皇太後牽着鼻子走。

    毛東珠雖非等閑之輩,又自恃皇太後的身分,可是在海大富面前屢次失态,一會兒喘氣,一會兒發怒,盡管厲聲惡語,卻始終遮掩不了她内心的虛弱。

    而海大富則在恭敬中顯出他的成竹在胸,運用他的邏輯推理,句句緊逼,把毛東珠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最終被迫出手。

    盡管海大富死在太後的純鋼蛾眉刺之下,但這場惡戰的真正勝利者卻是海大富,因為他無論在氣勢上還是謀略上都占盡了上風。

     讀海大富的故事,隻覺得陰沉恐怖。

    他活在人間,其靈魂早在陰間,用毒藥治病,用化屍粉消屍滅骨,真令人不寒而栗。

    他說話陰森森的語調使人聯想</PGN0226.TXT/PGN>到地獄中的可怕人物。

     作為一個太監,海大富卻是值得稱道的。

    他從不擅權,是個極忠實的奴才。

    順治帝因為心愛的妃子被害,因情而傷心,去五台山當了和尚。

     海大富忠于主子,才在宮中潛伏下來,為了查明真相,苦練絕世武功,結果受了極重的内傷,他後來與太後對質,完全置個人生命于度外。

    這種忠心耿耿的太監,在清朝皇宮中倒是罕見。

     海大富的戲并不多,但他與太後較量的一場戲,卻是《鹿鼎記》中最為精彩的一幕。

    比如他明知自己的眼睛是韋小寶弄瞎的,居然不動聲色;又比如他早知教康熙武功的是高手,卻故意不露自己的武功套數,教韋小寶的武功錯漏百出。

    毛東珠與海大富,兩人眼睛一明一盲,但實際上海大富料敵甚明。

    可惜他機關算盡,居然被一個不懂武功的韋小寶害了性命。

    倘若他雙眼不瞎,那麼慈甯宮的生死之搏,死的應該不是海大富而是毛東珠了。

    </PGN0227.TXT/PGN> 毛東珠 毛東珠是清宮中的“神秘女殺手”。

     她出場時,是個不顯眼的女人。

    一個三十多歲的貴婦人,雖然沒有傾城之貌,卻也端莊而有氣度。

    誰能料想這個太後竟是假的,她的真實身分是神龍教的女教徒。

     讓毛東珠與海大富較量,這是旗鼓相當的好戲。

    海大富陰險古怪,毛東珠冷酷詭秘,他們交手之前的唇槍舌劍,十分精彩,把各自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緻。

    盡管毛東珠在計謀上不是海大富的對手,但她出手兇狠,在變招中突然拔刀,也顯出這個女人手段不凡。

     毛東珠用“化骨綿掌”殺死了順治帝的寵妃董鄂妃以及其他皇後妃子,又把真太後禁鎖在寝宮的大櫃内,讓真太後過着非人的生活。

    為了盜取秘密,毛東珠這個女人什麼手段都用得出來。

     清宮本來是一個陰森森的地方。

    皇子之間的明争暗鬥,妃子之間的争寵用計,已經夠血腥味了。

    金庸又編造出一個“神秘女殺手”,讓她制造更多的宮廷兇案,這就使人越發感到“人上人”生活的不自由</PGN0228.TXT/PGN>與不安全。

    盡管毛東珠這個人物純屬子虛烏有,但藝術地構設這樣一個神秘人物,應該是對清宮戲的一大發明。

     毛東珠的典型性,在于她的神秘性,而一旦揭去了神秘的外衣,她也就無戲可演。

    後來寫毛東珠與情人幽會,誤死宮中,讀來令人乏味。

     古人對俠客與刺客是有區别的。

    俠客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有高尚的品格,有寬厚仁義之心,有正直無邪之行。

    刺客則不然,為了達到個某個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毛東珠的所作所為,隻能歸于刺客之列。

    她殺害無辜的妃子,多少表現出一種殘忍性。

    她所屬的神龍教,也不是一種名派正教。

    盡管邪教中也有好人,但毛東珠的行為,隻能說明她并不是一個善良的女人。

    金庸杜撰毛東珠是清朝大臣毛文龍的女兒,這是小說家的一種附托。

     清代的後妃悲劇,大概僅次于明代宮妃的慘聞。

    封建社會越向高級發展,後妃的命運就越不幸,于是終于産生了慈禧那種女強人,這或許是曆史發展中必然産生的一種奇特現象。

    至于毛東珠的厲害與冷酷,與西太後相比,隻是小巫見大巫。

    假冒的太後能一時亂真,畢竟比不上有政治手腕的女人能左右天下。

    </PGN0229.TXT/PGN> 陳近南 金庸小說中有不少悲劇人物,如《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又如《鹿鼎記》中的陳近南。

    盡管喬峰與陳近南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武功超群,又有組織能力,但造成他們悲劇的原因截然不同。

    喬峰的悲劇是由客觀因素導緻的,而陳近南的不幸卻是由主觀意識決定的。

     天地會創辦人兼總舵主陳近南一亮相,就顯示了他與衆不同的風采。

    他在月夜中救三位反清義士顧炎武、呂留良、黃宗羲,大有俠士之風。

     後來他出場見茅十八、韋小寶,更是英氣逼人。

    韋小寶一向油滑好說謊,但見了陳近南居然不敢亂說亂動,隻能吐露真情,作者以此反襯陳近南的政治家風度遠在康熙之上。

    後來又寫陳近南具有遠見卓識,收韋小寶為徒,又指揮衆弟兄反清,調度有方,顯示了一個政治領袖的謀略與目光。

     但陳近南雖然文才武功卓絕,卻死在一個鼠目寸光的鄭克塽手下。

    有人深表遺憾,依我看來,這個悲劇是遲早要在陳近南身上發生的。

     吳霭儀女士曾把陳近南與紅花會首領陳家洛作過比較,認為陳近南政治能力比陳家洛成熟得多。

    我</PGN0230.TXT/PGN>以為未必。

    二陳之弱點極為相近,雖有令人欽佩之處,卻都不是真正的政治領袖。

    陳近南在遭鄭克塽偷襲而死之前,就表現出諸多弱點,比如歸二俠要進宮殺康熙,陳近南想阻止,又無法把對方說服,結果隻能聽從韋小寶的馊主意,用擲骰子來碰運氣。

    他說:“古人占卦決疑,我來擲一把骰子,也是一般意思,大家不用争執,就憑天意行事罷。

    ”他後來知道這擲骰子也是做假,居然默認了。

    又比如陳近南處處顧全大局,這是一個優點,但他往往不能決斷,也就是缺少一個政治領袖果斷堅決的處事風度。

    第三,也是陳近南身上最大的弱點,他感情色彩很濃,甯可當屈死的嶽飛,也跳不出“愚忠”的陰影。

    鄭成功之子鄭徑與他關系非同尋常,他就以鄭家舊臣的忠君意識來左右自己的行動。

    鄭克塽是個無能小子,陳近南聽憑他作威作福,在正義與邪惡之間,他難以分辨是非。

    為鄭克塽所害,完全是由他的性格釀成的。

     由此看來,陳近南縱然極有才幹,終究缺少一種獨立的人格。

    他反清是為了複明,說到底是為了“鄭家王朝事業”,直至鄭克塽本人堕落為清朝爪牙,陳近南還是一往情深地跟着打轉轉。

    由他領導的天地會豈能不敗在心狠手辣的康熙手下! 大凡曆史上成功的政治領袖,除了他具有組織能力與統帥能力之外,還與他們天生冷酷無情的個性有關。

    “甯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

    ”有這種愚忠與善良天性的人,隻能演一幕陳近南式的悲劇。

     </PGN0231.TXT/PGN> 連城決 狄雲 金庸筆下的主人公,大抵受苦受難極深,曆經種種磨難。

    《俠客行》中的石中堅是如此,《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也是如此。

    但石中堅、令狐沖受人冤枉,曆涉險境,還可入目,他們與《連城訣》中的狄雲相比,實在是幸運多了。

     狄雲是金庸筆下受苦最深、經曆最慘的男主角。

    他本是農家子弟,一個毫無心機的“鄉巴佬”,随師父戚長發學藝,既無野心,又不想闖蕩江湖。

    他落入萬圭師兄弟設下的圈套之中,隻因為他的師妹戚芳有些姿色,萬圭看上戚芳,就誣陷狄雲強奸萬家小妾桃紅,以此來離間戚芳與狄雲的感情。

    萬圭把狄雲送入大牢,用金錢買通縣官,用鐵鍊穿了狄雲的琵琶骨,這一段遭遇可謂慘不忍睹。

    後來,狄雲無意中穿了惡僧寶象的袍子,又被水笙誤當惡人,縱馬踹斷了他的一條腿。

    在雪谷中,大俠水岱斷了雙腿,怕受血刀僧的污辱,懇求狄雲殺了自己。

    狄雲被迫下手,又被衆人指為殺人兇手,這一段情節也叫人不忍卒讀。

    其實,狄雲還未懂事之際,就中了奸計,第一個蒙騙他的人正是他尊敬的師父戚長發。

    戚長發有意把武功</PGN0235.TXT/PGN>套路教錯,讓徒弟與女兒戚芳大上其當。

     《連城訣》我讀得最苦,苦得我透不過氣來。

    讀《連城訣》,讓人在悲憤與痛苦中去體味世道的貪婪、欺詐、卑鄙與殘酷。

     狄雲不僅僅在肉體上受到無情摧殘,而且在精神世界上也受到了莫大的創傷,使一個厚道淳樸的好心人面對人世之惡,不知所措,茫然歎息。

     盡管如此,狄雲還是始終保持一顆正直善良之心。

    萬圭與他有奪妻之恨,又讓他在牢中受盡折磨,但當他看到萬圭中毒已深,居然動了善心,留下解藥;戚長發一直蒙騙他,他卻在關鍵時刻出手相救。

    金庸這樣寫,是讓人體味狄雲的心地厚道。

    但金庸又讓萬圭獲救後殺死他深深愛戀的師妹戚芳,又讓戚長發刺了他一匕首。

    這個令人讀之不寒而栗的故事似乎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人性皆惡,善心人決無好報。

     當然,故事的結尾是惡人受到懲罰,受盡磨難的狄雲走出了混濁的世界,見到了水笙的笑臉相迎。

    這是一條光明的尾巴,但還是無法讓人擺脫“人性皆惡”的陰影。

     金庸寫狄雲的慘痛遭遇,一方面是因為惡人作弄與陷害,另一方面又是因為偶然因素導緻他蒙上“惡人”名聲,從而使人共憎之。

    金庸這樣用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但作為一部小說來讀,又未免讓人的内心太壓抑,使讀者難以接受如此悲慘的現實。

     雨果的《悲慘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也是受</PGN0236.TXT/PGN> 苦受難極深,但他與狄雲相比,面對悲慘的現實隻是小巫見大巫了。

     東方人的卑鄙與人性的邪惡,在《連城訣》中可謂表現得太淋漓盡緻了。

    </PGN0237.TXT/PGN> 戚芳 戚芳和他的師兄狄雲一樣,本來是個心地善良、毫無處世經驗的鄉下人。

    她的不幸源于她父親戚長發留給她的唯一遺産——稍有姿色。

     讀戚芳的故事,既不新鮮,也算不上精彩。

    一個鄉村少女因為稍有姿色,給萬圭看上了,萬圭用奸計害狄雲坐了五年大牢。

    她始終被蒙在鼓裡,還以為萬圭一家是好人。

    她從沒想到是萬圭陷害自己的師兄,更沒想到公公萬震山對她父親戚長發下了毒手。

    随着歲月流逝,她安下心來準備過一輩子少奶奶的享樂生活。

    她敬重公公,愛戀丈夫,偶然在回憶往事時觸動一點對師兄狄雲的淡淡思念,暗中保佑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