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的絕技恐怕很難全部施展出來。
她外貌淡雅絕俗,白衣飄飄,略顯嬌弱與病态,個性又有點古怪,很容易令人想起《紅樓夢》中的</PGN0175.TXT/PGN>林妹妹,但兩者卻有很大的區别。
小龍女是個能容忍一切的女子,她可以忍受歲月的磨蝕,又能忍受痛苦的煎熬,她善于諒解對方,無論是愛她的人還是恨她的人,她都以善心去對待,這說明她的精神世界是受佛教觀念支配的。
她因楊過而下凡,但其神韻仍留在天上,或者說她始終是個古墓中的美人。
金庸讓小龍女始終不老,這是沖虛的生命境界,有點類似神話中人物。
她在絕情谷中不食五谷,吸風飲露,祛毒修身,這似乎與莊子筆下的神女相差無幾。
</PGN0176.TXT/PGN>
郭芙
在《神雕俠侶》中,郭芙算不上主角,但她的戲舉足輕重。
楊過與小龍女的姻緣波折貫穿全書,那層層波瀾,與郭芙的魯莽任性有關。
郭芙用淑女劍斬下楊過一條手臂,又用毒針傷了小龍女,緻使這對恩愛夫妻一别十六年。
郭芙罪名不小。
郭芙在金庸筆下的女子中,很有個性。
她心胸狹窄,又無頭腦,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魯莽姑娘,這性格自然與家庭環境有關。
她是名門之女,父親郭靖是一代大俠,母親黃蓉是丐幫幫主,外公黃藥師更是名震武林,再說她成年時,妹妹郭襄與弟弟郭破虜還未出世,一個獨生女兒由寵愛而變得任性刁蠻,也不奇怪。
但郭芙的不可愛之處,還在于她生性浮躁,沾染上了仗勢欺人的惡習。
她幼年與武氏兄弟學武,調皮中帶點撒潑,這還不失為頑女的天真;後來她在襄陽城中誤傷楊過,或許也有情可原。
但過了十六年,三十而立的郭芙帶了弟妹外出,其識見居然在妹妹郭襄之下。
她說話傲慢無禮,一張嘴便教訓人,動不動</PGN0177.TXT/PGN>就出手傷人,我實在為郭靖、黃蓉夫婦有這麼一個不講道理的女兒而深感遺憾。
郭芙的任性,粗看與其母黃蓉酷肖,少女時代的黃蓉又何嘗不調皮刁蠻?但黃蓉所作所為,畢竟很有分寸,她對惡人毫不留情,對善者又有同情之心,并且黃蓉的聰明與武功,也是郭芙所比不上的。
郭芙不看場合,對任何人都會耍脾氣,自以為姑娘天下第一。
這與父親郭靖不擅管教、母親黃蓉處處護短有關。
養不教,父母之過也。
郭芙的結局,表面上看來很幸運。
她嫁給了英俊而有地位的耶律齊,耶律齊又輕而易舉地當上了丐幫幫主。
郭芙的後半輩子自然會很舒服,但從她的精神世界去探索,郭芙卻不是一個活得很高興的人。
她雖然要啥有啥,一呼百應,但内心深處卻充滿了煩惱。
她常常在别人高興時自己很不自在,究其原因,是郭芙随心所欲慣了,她這種以我為中心的性格,與大環境必然不會合拍,而這種性格上的陰影,會讓她染上心理孤獨憂郁症。
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我們還可以看到類似郭芙這樣的人産生的心理悲劇。
</PGN0178.TXT/PGN>
郭襄
郭襄是連接《神雕俠侶》與《倚天屠龍記》的奇女子。
她所占筆墨不多,但此女之風采,已足夠令讀者贊歎。
在“風陵夜話”一節中,郭襄與其姐郭芙同行。
郭芙長她十六歲,但處世幼稚魯莽,反襯出郭襄的大家風度。
如果說郭芙集父母之短,那麼郭襄恰恰集父母之長。
她既有其父郭靖的誠實寬容,又有其母黃蓉之機智深情。
她初見楊過,楊過戴着面具,醜陋無比,她卻無半點名門閨秀的傲氣。
作為一個女性,郭襄比黃蓉、郭芙更讨人喜歡,這不是她外貌俊俏,而是她胸襟開闊,善解人意,又處處為他人着想。
這美好品行在古代女子中并不多見。
更難得的是,郭襄是一個榮辱不驚的少女。
她屢涉險境,舉止自若,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當她生日那天,楊過為她準備了隆重的賀儀,場面之大,衆人大為驚羨,可郭襄本人卻絲毫沒有得意忘形之态。
這種氣度與風采,恐怕在金庸筆下的女将中,僅此一人。
郭襄性情如何,隻消看她在斷腸崖一幕。
楊過與小龍女一别十六年,趕到斷腸崖不見小龍女,悲從心</PGN0179.TXT/PGN>生,乃投谷自盡。
郭襄面對此景,居然舍身跳下,為救楊過,反以楊過允她三個心願來求他不可殉情。
這番深情,自然是寫郭襄心中敬仰楊過。
黃蓉曾經以為郭襄為楊過誘惑,一度懷疑女兒與楊過有私。
當她偷聽了郭襄的三個心願,才深知女兒心地純潔。
後來,楊過與小龍女團圓,郭襄歡喜中又有一點茫然若失的惆怅,她既說:“隻有龍姐姐之樣的人物,才配得上他(楊過)。
”又心中自語:“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這份癡情,豈不是郭襄心中對楊過的深深依戀?郭襄不知不覺中愛上比她大二十歲的楊過,在現實生活中也可找到這類深情少女,但郭襄癡情而不嫉妒,又極力成全自己意中人與舊戀人團聚,這委實不大容易做到。
金庸寫郭襄情蕾初開,點到為止。
郭襄在《倚天屠龍記》中的亮相,已成了出世的女子,其心态幾近佛的境界。
這是進一步刻畫郭襄的灑脫俊爽,拿得起又放得下。
她終于成為一代女俠,當上峨眉派的開山之祖。
郭襄在《神雕俠侶》中的重要性,不妨看她出世時那場驚心動魄的厮殺。
她在李莫愁等人的争搶中,屢次落入險境,又吸獸奶為生。
這近乎誇張,但這一節已點出郭襄的來曆不凡,日後必有一場好戲可看。
從郭襄的例子,可知金庸武俠小說構思之精妙嚴謹。
</PGN0180.TXT/PGN>
一燈和尚
一燈大師,與天南一帝段智興本是一人。
大理國的皇帝怎麼會皈依三寶,剃度做了和尚?原來有一段傷心的故事。
這位段皇爺年輕時醉心于名譽地位,他為了奪得天下武功第一,整日習武,少近婦人,連皇後也數日難見一面。
被他冷落的妃子中,有一位絕頂聰明而又多情的劉貴妃,她愛好習武,無意中與周伯通親近,兩人有了一段短暫情緣。
周伯通被師兄王重陽察覺後一頓責備,便一走了事。
哪知劉貴妃已有身孕,生下一個男嬰。
段皇爺知道後,也不罵她,反而待她更好。
不久那個男嬰遭人暗算,劉貴妃懷疑段皇爺暗中下了毒手,便求段皇爺醫治。
段皇爺見那男嬰痛苦萬狀,卻無憐憫之心,其原因是他消釋不掉人所常有的妒恨,自己的老婆與人私通,已是奇恥大辱,要救那個使他蒙受“綠帽子”恥辱的私生兒,段皇爺武藝縱高,卻無如此博大的胸襟,于是他冷漠地看着那男嬰慘死。
這件事,對于女人來說,是極大的痛苦。
身為母親的劉貴妃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兒子在痛苦萬狀中慘</PGN0181.TXT/PGN>死,她因悲憤而頭白,由一個軟弱的妃子變成了一個複仇的女人。
她後來明白自己的孩子是裘千仞假扮侍衛下的的毒手,但她仍然不肯原諒段皇爺,于是她改名瑛姑,在黑龍潭潛心苦修,終于練成泥鳅功絕技,目的是為了刺段皇爺一刀。
這事讓郭靖知道了,他假扮段皇爺挨了一刀。
瑛姑苦修十餘年,卻不知段皇爺在十餘年中已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那個孩子慘死之後,他的内心受到了莫大震動。
他為了忏悔自己的罪孽,抛棄榮華富貴,出家為僧,從英武豪邁的南帝一變為眉帶愁苦的老僧。
他心甘情願受瑛姑一刀,因為他要以自己的痛苦來了卻多年的恩怨,因此,段皇爺一變為一燈大師,令人同情,也令人肅然起敬。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跳出了私人感情的天地,以博大的胸襟去大徹大悟,從而懂得了“寬恕”這一崇高境界,他的思想已從武學進入了宗教的範疇。
南帝的一陽指,威力無比,但在《射雕英雄傳》中并無具體詳盡的描寫。
金庸隻寫西毒歐陽鋒在神志迷亂中脫口喊出:“段皇爺,我不怕你的一陽指!”他說不怕,其實卻是怕得厲害,這正好用側筆點出南帝在武林中的大宗師地位。
</PGN0182.TXT/PGN>
裘千尺
嫉妒是人類最難克服的天性之一,而女人的嫉妒往往表現在吃醋方面。
比如妻子見自己所愛的丈夫另有所愛,就會暴跳如雷,甚至不顧性命去與他拼個你死我活。
這類鬧劇在金庸小說出現過不少,《神雕俠侶》中的裘千尺也是這類成功的藝術典型。
裘千尺是武林高手“鐵掌水上飄”裘千仞的妹妹,她從小脾氣怪異,與哥哥一言不合就掉頭而去,嫁給絕情谷的公孫止。
公孫止的武功不及妻子,于是處處受妻子擺布。
裘千尺對丈夫要罵就罵,要打就打,随心所欲,根本不把丈夫當人看。
公孫止自然受不了,便背着妻子與侍婢柔兒偷情,并想帶着柔兒遠走高飛,但這一計劃未及實現,便被一向對丈夫管束甚嚴的裘千尺察覺,于是,她便采取了極其惡毒的辦法對待丈夫與情敵,讓他們每人服下一顆毒丸,然後又拿出解毒藥,讓公孫止自己決定,給柔兒服下還是自己服下。
公孫止是個薄幸的男人,為救自己性命便殺了柔兒。
事後,公孫止又恨極裘千尺,騙妻子服下迷藥,把裘千尺的手足筋絡挑斷,抛入深穴。
這對夫妻都是狠毒之人,因此想出來的辦法一樣叫人寒心。
</PGN0183.TXT/PGN>
後來,裘千尺頑強地活在世上,無法走路,十多年來靠爬行苟生。
為了向丈夫複仇,她居然又練成了絕技。
這個因愛生恨的故事過于殘酷,因此,吳霭儀女士稱公孫止與裘千尺是“恩怨夫妻”,但我總覺得雙方無恩可言,隻有從嫉妒的膨脹中滋長出來的怨毒與仇恨。
在這對惡毒的夫妻之間,有兩個善良的女子做了無辜的犧牲品。
一個是柔兒,另一個是他們的女兒公孫綠萼。
自然,裘千尺的故事隻不過是金庸的虛構,為了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未免有些過甚其辭,但是,蘊藏其中的,卻是一個萬古常新的普遍真理:嫉妒是必須加以克服的惡德,否則,它就會變成一個魔鬼,害人害己害社會。
</PGN0184.TXT/PGN>
雪山飛狐
胡一刀
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之間的區别之一,便是倒叙形式的運用。
在王度廬、朱貞木的武俠小說中,交代往事往往用“花開兩枝,各表一頭”的套話,對書中人物過去的經曆也總是運用一大段甚至一章的回叙。
這種手法雖然可以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但總覺得太煞風景。
開創新派武俠小說的金庸則不同,他巧妙運用人物對話,通過一問一答,把人物的過去經曆全部追溯交代,令讀者如身臨其境。
這辦法實在聰明,也實在不易。
更令人贊歎的是,有些人物的典型性格,居然也能在對話中塑造得光彩奪目。
其中寫得最成功的便是《雪山飛狐》中的胡一刀。
胡一刀的故事是通過幾個人物輪流倒叙的。
胡一刀初次亮相,是用一枚金錢镖打倒十幾個壯士。
範幫主雖然學過三十六道大穴的解穴法,卻對此一籌莫展。
還是胡一刀再次打出十幾枚銅錢,才為那些壯士解開了穴道。
由此可見,胡一刀的武藝驚人之極。
胡一刀夫婦的外貌,也由寶樹和尚(閻基)倒叙出來。
他初見胡一刀吓了一跳。
胡一刀有一張黑漆臉</PGN0187.TXT/PGN>皮,滿腮濃須,頭發蓬松松,生相兇惡之極,而他那個娘子卻是豔麗的美人。
用閻基的話說:
這對夫妻是張飛娶了貂蟬。
但胡夫人不僅敬重丈夫,愛慕丈夫,而且還是女中丈夫,她在胡一刀與苗人鳳交手之際,看出了對方的破綻。
難怪苗人鳳見到胡一刀夫人之後,在自己漂亮的妻子南蘭面前要誇獎不已。
胡一刀與苗人鳳的交鋒,也是金庸寫武打最為精彩的場面之一。
比武的經過是通過寶樹與苗人鳳女兒苗若蘭分别倒叙的。
一個用刀,硬劈狠斬;一個使劍,輕靈變幻;打了四天,居然不分高低,而且越打越默契,越打越是惺惺惜惺惺。
田歸農見苗人鳳有落敗之勢,暗中用彈弓偷襲,卻被苗人鳳一劍撥開,又上去把田歸農的彈弓一折兩截;而胡一刀聽說商劍鳴要與苗人鳳比武,就在夜裡換了四五匹馬來回跑了三百裡,用苗家劍法取了商劍鳴的首級來送給苗人鳳。
後來田歸農與範幫主見胡、苗二人不分勝負,在夜裡派人去擾亂,想使胡一刀睡不好,苗人鳳當即将田、範二人痛斥一頓:“不要臉!算什麼男子漢!都給我滾開!”這場生死之搏原來可以化敵為友的,但因小人用計,緻使胡一刀死于非命,而胡夫人因為敬重苗人鳳的為人,居然違背了丈夫的重托,也殉情而死,臨終前把兒子胡斐托付給苗人鳳。
這場面悲壯之極,也感人之極。
胡一刀雖然死于苗人鳳之前,但個豪邁的男子漢居然能得到美豔女子的垂青,又生了一個了不起的兒子。
一個人能做到胡一刀這樣也死而無憾了。
</PGN0188.TXT/PGN>
苗人鳳
苗人鳳這個人物很值得一寫,因為他的故事給世人諸多回味。
自古英雄愛美人,這話并不錯。
劉邦娶戚夫人,李隆基迷楊貴妃,曹操為了一個鄒氏兵敗宛城,長子曹昂、愛将典韋死于敵手。
曆代英雄無不見美人而折腰,但美人是否真心愛慕英雄,這就很難說了。
比如《飛狐外傳》中那個苗人鳳,打遍天下無敵手,稱得上是武林英豪,但他娶了美人兒南蘭,卻不知如何愛惜她、欣賞她,結果讓田歸農乘虛而入,南蘭棄苗大俠而走,這便是美人不愛英雄的典型一例。
當然我還可以舉出閻婆惜背叛宋江的例子作旁證。
苗人鳳為南蘭所棄,這恐怕不是他對南蘭用情不專,而是由他性格上的弱點所決定的。
苗大俠是個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男子漢,他既沒有英俊的外貌,更缺少一種女人喜歡的倜傥風流的個性。
在感情世界中,苗人鳳屬于粗線條的,他對南蘭不知道如何體貼,正如他對付敵手,隻知在武藝上一試高低,而少了一點機智與謀略。
苗人鳳也許可以公平地打赢胡一刀,但在小人偷襲中卻幾次受挫。
比如他誤中蔣</PGN0189.TXT/PGN>
調侯的“絕門毒針”,又比如他中了劉鶴奸計,被信中的毒藥差點害成瞎子。
由此可見,苗人鳳縱然武功卓絕,卻并無防人的應變之術,因此他成為悲劇中的主角,也就勢所難免從苗人鳳的故事中還可悟到:一個人名氣越大,處世越危險。
苗人鳳被各路武林高手視為攻擊目标,就因為他有一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稱号。
人往往為盛名所累,為盛名所害,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大概因為“樹大招風”的緣故,許多聰明的武林高手,都不得不隐姓埋名,不露鋒芒,這或許說是一種老練的處世藝術了。
鳳最讓人欽佩的是兩點:一是他襟懷坦蕩,行事光明磊落,所作所為都具備一個大丈夫的氣度。
比如他明明見愛妻南蘭為田歸農所奪,他可以殺死田歸農,卻不動手,他不想用武功讓南蘭傷心。
又叫他與胡斐一見如故,把自己的女兒托給對方,說明他有過人的膽識。
第二,苗人鳳是個好父親,他失妻之後,把全部感情傾注在女兒身上,盡管身受重傷,危在旦夕,還怕驚醒愛女。
這份深沉的父愛之情,令人感之歎之。
</PGN0190.TXT/PGN>
田歸農
吳霭儀女士在《金庸筆下的男子》中沒有把田歸農列入。
我倒以為此人很值得一寫。
關于李自成之死,有五種不同說法。
金庸取的是《澧州志》的記載,認為李自成兵敗後逃到夾山出家為僧。
這一記載至今未有定論,但小說家盡可以借題發揮。
《雪山飛狐》便是金庸的想象:據說李自成手下有胡、苗、範、田四名衛士。
李闖王被困九宮山,苗、範、田三衛士突圍求援,胡衛士留下保衛闖王。
後來闖王被害,那個胡衛士又将闖王首級獻給吳三桂,于是當了大官。
苗、範、田三個衛士聯手,欲殺吳三桂,結果又被胡衛士撞見。
胡、苗、範、田四個衛士本來情同手足,苗、田、範三人見義兄不義,便将他殺了。
胡衛士臨死之時隻說出了“可惜大事未成”幾個字。
事實的真相當然不是如此。
李自成出家做了和尚,胡衛士為了蒙騙朝廷,甯可背上不義之名,用另一個人的頭顱當成李自成首級去獻給吳三桂。
他假意在吳三桂手下當差,其實是離間清廷與吳三桂的關系,挑動他們火并,他說的“可惜大事未成”,即指</PGN0191.TXT/PGN>這件“大事”。
關于李自成的故事,小說家寫得很多,影響最大的便是姚雪垠寫的《李自成》。
經查考,李闖王的部屬中未見胡、苗、範三人的記載,倒有一個忠厚的儒将叫田見秀。
如果推想成立,田歸農即是田見秀的後代。
金庸喜歡推倒“老子英雄兒好漢”的結論,忠良之後卻成了奸佞之徒。
田歸農的所作所為,也可說是金庸理論的一個實例。
田歸農是個相貌英俊、談吐風雅的中年男子,他還有低聲下氣、柔言蜜語讨女人歡喜的本事,結果把苗人鳳的妻子南蘭誘騙到手。
《飛狐外傳》中寫商家堡一場戲中,南蘭與田歸農神态親密,似是一對恩愛伉俪。
後來苗人鳳突然現身,欲置田歸農于死地,但因為南蘭情之所鐘不是丈夫,才使苗人鳳心頭一顫,滿懷無限痛苦與嫉妒之情匆匆離去。
俗話說“朋友妻,不可欺”。
苗人鳳不解人意,不會與妻子調情,南蘭投入田歸農懷中,也許自有女人的苦衷。
或者田歸農也有可諒之處,但他的形象總不夠高大。
在《雪山飛狐》中,田歸農偷襲胡一刀,用計暗害兩個大俠,更是徹頭徹尾地暴露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無恥小人。
原來田歸農愛南蘭,不是愛她的美貌與柔情,而是想奪取藏寶之圖。
南蘭與他相處日久,終于察覺他的野心,她在悔恨中死去,臨終前把藏寶之圖還給了丈夫。
田歸農知道了這一切,他才發覺自己徹底失敗,他要苗人鳳殺了自己,苗人鳳笑道:“我何必殺</PGN0192.TXT/PGN>你,一個人活着,就未必比死了的人快活..這張地圖在你身邊這麼多年,你始終不知,卻又親手交給我。
我何必殺你?讓你懊惱一輩子,那不是強得多麼?”
苗人鳳一走,田歸農長歎一聲:“蘭啊蘭,你為我失足,我為你失足!”
說罷,便自盡了。
其實,田歸農的失足與南蘭的失足大不相同。
南蘭為愛情而失足,而田歸農卻掉入了貪欲的陷阱。
南蘭雖然愛他一時,最終還是回到了粗莽的丈夫身邊,田歸農獲悉此情,豈能不死在絕望之中?
</PGN0193.TXT/PGN>
飛狐外傳
胡斐
《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的相繼問世,使新派武俠小說走上了一條光輝奪目的道路。
其書中主角胡斐這一形象的誕生,不是陳家洛、袁承志所能比拟的。
金庸擅長寫小孩,比如韋小寶,又比如段譽,都寫得呼之欲出,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胡斐。
胡斐是個頑皮而機靈的鄉下小子,他不像袁承志那麼懂事拘謹,也不像韋小寶那樣刁滑有趣。
他天性純樸而倔強,從小善惡分明,極富俠義精神。
他的起點頗低,幾乎沒有什麼武功,但天生不怕吃苦,好打抱不平。
由于曆經磨難,吃盡苦頭,便令讀者大生好感。
在“商家堡惡戰”一場戲中,他的所作所為,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他屢次受挫,明寫胡斐經驗不足,暗寫他心地善良,不知世情險惡難測。
金庸還寫活了一個程靈素,以其聰睿來補胡斐的誠實,這一對比手法,功力不弱。
到了《雪山飛狐》中,長大成人胡斐少了一點調皮,也就少了一點趣味;多了一點江湖經驗,也就多了一點世故,幸虧他善心未泯,終究是個好人。
</PGN0197.TXT/PGN>
《雪山飛狐》寫在《飛狐外傳》之前,想來金庸也對這鄉下小子大感興趣,于是就補寫《飛狐外傳》,描寫胡斐的少年生活。
不料這一補寫,反而把個少年英雄寫活了,也顯示了金庸獨特的藝術風格。
我是從讀《雪山飛狐》與《飛狐外傳》起愛上金庸小說的,其結構和語言,都堪為武俠小說之精品。
倪匡兄将《飛狐外傳》排名金庸小說第十一位,我以為有欠公正;他認為胡斐這一形象寫得很不成功,我也不能贊同。
胡斐這一形象當然有欠缺,就是他莫名其妙地愛上袁紫衣,但自古以來愛情往往是盲目的,很難從理論上給予解釋。
有人問金庸:“你最喜歡自己哪一部作品?”金庸表示很難回答,但又補充說:“其中也許隻有《雪山飛狐》一部,是在結構上比較花了點心思的..有點一氣呵成的味道。
”</PGN0198.TXT/PGN>
程靈素
金庸筆下的女主角,幾乎個個月貌花容,或妖豔妩媚,或明麗端秀,《飛狐外傳》中的程靈素卻是例外。
程靈素在貌不出衆,身材矮小,雙肩如削,頭發稀疏,肌膚枯黃,臉有菜色;小小年紀,不見一點青春氣息。
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她有一對墨黑如漆、精光四射的眸子,這大概是練武之後的奇迹。
但這個醜女子的心靈卻美得動人。
胡斐初見她時,她隻是一個瘦弱的村女。
胡斐向她問路,她卻讓胡斐為她澆花擔糞,看似不近人情,其實卻顯出她的心機。
正因胡斐厚道,終于讓程靈素暗暗愛上了他。
她愛得堅貞,處處幫胡斐大忙:布局使師兄妹和解,又巧手治好苗人風的眼睛,在掌門會上大顯身手,舍身救了胡斐。
這一路讀來,誰不對這個貌不出衆的女子大為贊歎與佩服!
可惜醜女子的命運比女強人更不如,胡斐受盡她的恩惠,隻是對她感激不盡,卻從未對她有一絲愛意。
程靈素眼睜睜看着胡斐苦戀袁紫衣,心中痛苦萬狀,表面上還要聲色不露。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至死</PGN0199.TXT/PGN>沒有怨恨胡斐,臨終前為了不讓胡斐内疚,居然找了一個理由,讓心上人在世上快活。
這種癡情女子的心态,豈不讓人歎為觀止!
程靈素的武藝不能算第一流,但她精通藥草,既是個下毒的行家,又是個治病的高手。
她的名字靈素,正是取自《靈樞》與《素問》兩本中醫學經典。
看她給苗人鳳治眼中之毒,冷靜自若,頃刻之間妙手回春。
她的智商極高,又能臨危不懼,急中生智,連胡斐也不得不誇她:“這位靈姑娘的聰明才智,勝我十倍!”
不知讀者可曾注意,程靈素也有容光煥發的一現。
當胡斐說她是好人時,她一笑之下,猶如春花初綻,枯黃的臉上也顯出紅暈。
可見愛情能使人變美。
在愛情長河中,心地善良而有思想和程靈素,隻是一個旁觀者。
她的感情結局,大可令世人去回味,去思索。
</PGN0200.TXT/PGN>
馬春花
馬春花本是個尋常女人。
她父親馬行空是飛馬镖局的總镖頭。
馬行空号稱“百勝神拳”,其實在一部《飛狐外傳》中,馬镖頭的武功隻能列入中下之流。
馬行空帶了女兒與徒弟徐铮護送三十萬兩銀子,在途中遇到閻基劫镖,于是引出一個波瀾曲折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馬行空沒有起多少作用,戲劇性的人物卻是他的女兒馬春花。
馬行空本來想把女兒配給徒弟徐铮為妻。
馬春花對性格厚道的師兄原有好感,但商家堡的一場惡戰,引起了她感情的變化。
她先是認識了英俊少年商寶震,就不把徐铮放在眼中;後來又被權傾天下、富甲萬戶的福公子所勾引,為他生下兩個兒子。
福公子離她而去,馬春花隻得有孕之身當了徐铮的老婆。
這個故事的高潮還在後頭。
馬行空死後,徐铮帶了馬春花再次當保镖,他們隻保了幾千兩銀子,居然在途中遇到各大高手襲擊,其目的并不是銀子,而是奪取馬春花和她的兩個兒子。
原來福公子回京之後,無聊中想起那豔遇。
他玩夠了宮廷女子,突然心血為潮,又想起那個有點武功</PGN0201.TXT/PGN>又有點野性的馬春花來。
他一聲令下,派出幾十名武林高手,要把馬春花帶回宮中去重溫鴛夢。
結果,商寶震殺死了徐铮,馬春花又殺死了商寶震,她又心甘情願地到福公子府中去充當情婦的角色,最終死于相國夫人之手。
馬春花的悲劇,是由她的無知自釀的。
她本是民間女子,因為生得頗有姿色,稍稍開了眼界,就先愛上了面目英俊的商寶震,但福公子一出場,商寶震就在她心目中失去了吸引力。
福公子不僅相貌堂堂,而且氣派非凡。
大凡一個女人有了虛榮心,就抵制不了富貴與權勢的引誘,當然福公子還有玩弄女人的經驗與技巧,一個單純的镖局女流,怎能不落圈套!
馬春花除了無知之外,還是一個情種。
她對胡斐說過,她與福公子是一見鐘情,而且至死沒有想到自己隻是達官貴人的消閑玩物,她把自己的悲劇歸為前生冤孽。
由馬春花還可想到那個南蘭。
她們都不愛厚道的丈夫,一個嫌徐铮粗莽,一個怪苗人鳳不解人意。
她們都需要一個欣賞自己的男人,如遇到一個有細膩感情的男人,她們都可以為了愛情而獻身,不惜抛棄一切。
這兩個女子的經曆,或許對今天的男人有一點啟示,那就是在尋找對象之前,先要衡量一下自己有沒有征服女人的魅力,萬萬不可一見美貌女子就匆匆求婚,即使“生米成了熟飯”,也難保她紅杏不出牆。
</PGN0202.TXT/PGN>
俠客行
石中堅
中國有句俗話叫“歪打正着”,《俠客行》中的石中堅的一生,便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解釋。
石中堅是石清與闵柔的兒子,因為石清不愛梅芳姑,梅芳姑便因愛生恨,把他擄去收養。
石中堅長在荒山野嶺之中,到十二三歲,既不識字,更不知世事,隻知道自己的名字叫“狗雜種”。
這樣一個小孩子,後來被牽連到兇殺疊起的武林糾紛之中,是因為撿了一個燒餅,那個燒餅中正好藏有玄鐵令,于是他差點成為各派高手攻擊的目标。
他被摩天居士謝煙客騙上摩天嶺後,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謝煙客因為發過重誓,怕他提出要求,就讓他學大悲老人的絕世武功,并故意引他走火入魔,讓他練内功練得岔氣而送命。
不料,因為他的弟弟石中玉當上了長樂幫幫主,結果他被長樂幫救了,并把他當作幫主來供奉。
期間石中堅死過一次,因為貝大夫為了保全自己性命,将錯就錯,出手相救;後來展飛因妻子被石中玉強奸,便想結果他性命,不料這一掌正好打在他的“膻中穴”上,讓他内息龍虎交會,逼他吐出毒血,這歪打誤撞,反而讓石中堅練成了一門亘古未有的</PGN0205.TXT/PGN>古怪武功。
這些描寫不算太稀奇,好戲還在後頭。
當許多武林高手被逼上俠客島之後,這才明白俠客島石壁上有一門絕世武功,但這古詩圖解令衆人疑惑不解。
白自在、溫仁厚、天虛道人、丁不四以及龍、木兩位島主都精娴武術,卻苦思良久而不知如何破謎。
這個謎底居然叫目不識丁的石中堅給破譯了,石中堅終于成為武林第一高手。
這種“歪打正着”的故事,多少有點令人難以相信。
但因為是故事,讀起來卻叫人感到撲朔迷離。
細細一想,金庸對石中堅的安排也合乎讀者的願望,因為隻有像石中堅這樣一個天性厚道的人,才配得上做一個真正的大英雄。
石中堅身上最可貴的品行是淳樸、善良與勇敢無畏。
他見大悲老人被三人圍攻,便不顧知身安危,挺身而出。
長樂幫的米香主連劈三十二刀,把石中堅的頭發削得不成模樣,石中堅居然為維護大悲老人的安危,在刀風中一動不動,這種勇氣令人可敬可歎。
謝煙客對他的兇殘,他反而以善心去理解。
闵柔因為送了他一錠銀子,他就想報恩。
後來與謝煙客在路上吃飯,他把銀子全部給了對方。
這種極其可貴的品質,正說明了石中堅盡管沒有受過良好的文明教育,但他的本性是:不貪财,無私心,處處想到他人。
尤其在那個爾虞我詐的世俗社會中,石中堅确實是一塊純樸的好玉。
他無意之中洞悉了武功秘籍,這仿佛體現了老</PGN0206.TXT/PGN>
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再進一步去研究,“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奇妙結局絕非隻發生在武林之中,機緣可以造就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恐怕也合乎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PGN0207.TXT/PGN>
謝煙客
摩天居士謝煙客的戲并不多,但他卻是《俠客行》中必不可少的穿線人物。
他容貌清癯,臉上隐隐有一股青氣。
他出場時見各派武林高手在争奪一枚玄鐵令。
金刀寨寨主安奉日的武藝不能說不高,雪山派弟子更是衆志成城,再加上使黑白雙劍的石清、闵柔夫婦,這些武林高手在謝煙客面前比武,好像是小孩子玩遊戲。
他一出手,就收了一把金刀與七柄長劍。
石清夫婦的雙劍雖未被奪去,但虎口發麻,長劍幾乎脫手。
這一場面,足以顯出摩天居士的武功蓋世。
謝煙客當年将三枚玄鐵令分贈三位有恩于他的朋友,并發一重誓,無論誰得了玄鐵令,都可求他去做一件事。
因為謝煙客是個武藝高強又言而有信的枭雄,引起江湖上人人都想得到玄鐵令,不料這玄鐵令卻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