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一部最為奇妙的書。
是從武俠小說發展到了“反武俠小說”,有如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名作之于歐洲的騎士文學。
所不同者,如金庸先生在這部小說的《後記》中所說的那樣“然而《鹿鼎記》已經不太像武俠小說,毋甯說是曆史小說”。
因為《鹿鼎記》不太像武俠小說,與金庸的其它作品大不相同——與其他作家作品更加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我們必須對這部書進行專門的讨論。
這部書中所寫的主人公韋小寶是一位“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奇人,他的婚戀的故事也是一些特殊的故事。
這部小說中的情愛世界也是一個極奇異而又極真實的世界——婚姻和性文化世界。
主人公韋小寶的“事業”上的成就,我們在其他的書中已經做過讨論,這裡所要讨論的是他在“愛情”與婚姻上的巨大成就。
——與他的成功的婚姻相比,他的事業上的成就可以說算不了什麼。
他做官隻不過做到了将軍,封爵也隻不過是公爵,其它的“職務”更算不了什麼,可是他在婚姻上的成就,卻足以使他成為地地道道的“花魁國王”。
一口氣娶了七位如花似玉、身份顯赫的夫人,不能不說其豐功蓋世,與皇帝相比也不遑多讓。
韋小寶本人對此也最為得意。
——小說中有一段這樣的情景對話:
韋小寶在舟中和七個夫人用過晚膳坐着閑談。
蘇荃說道:“小寶,明兒,咱們就到淮陰了。
古時候有一個人,爵封淮陰侯..”韋小寶道:“嗯,他的官沒我大。
”蘇荃笑道:“那倒不然,他封過王,封的是齊王。
後來皇帝怕他造反,削了他的王爵,改封為淮陰侯,這人姓韓名信,大大的有名。
”韋小寶一拍大腿,道:“那我知道。
‘蕭和月下追韓信’,‘十面埋伏,霸王别虞姬’,那些戲文裡都是有的。
”..韋小寶歎道:“可惜!
可惜!皇帝為什麼殺他?他要造反嗎?”蘇荃搖頭道:“沒有,他沒造反。
皇帝忌他本事了得,生怕他造反。
”韋小寶道:“幸虧我本事起碼得緊,皇上什麼都強過我的,因此不會忌我。
我隻有一件事強過皇上,除此之外,什麼都是萬萬不及。
”
阿珂道:“你哪一件事強過皇帝了?”韋小寶道:“我有七個如花似玉的夫人,天下再也找不出第八個這樣美貌的女子來。
皇上洪福齊天,我韋小寶是豔福齊天。
咱們君臣二人各齊各的,各有所齊。
”他厚了臉皮胡吹,七個夫人笑聲不絕。
方怡笑道:“皇帝是洪福齊天,你是齊天大聖。
”韋小寶道:“對,我是水簾洞裡的美猴王,率領一批猴婆子,猴子猴孫,過那逍遙自在的日子。
”..(第50回)韋小寶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隻有一件事強過皇上”,人生之意足矣。
“皇上洪福齊天,我韋小寶是豔福齊天,咱君臣二人各齊各的,各有所齊!”這恐怕是韋小寶一生最為輝煌的時刻。
也是他最得意的事情。
金庸的小說中,無論愛情或是婚姻的對象都是“一對一”地謹守着一夫一妻的現代婚姻制度,以及“一個人一次隻能愛一個”乃至一個人“一生隻能愛一次”這樣的道德理性,即便是大理皇帝段正淳,想要與情人交往,也要偷偷摸摸,而且最終雞飛蛋打,情終人亡。
而偏偏讓韋小寶娶了七位夫人。
對他大大的放寬政策,讓他豔福齊天,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極大的驚奇。
其答案也已在上段的描述中透露了。
他的夫人方怡說“皇帝是洪福齊天,你是齊天大聖”!這話恐怕是毀譽參半,說是誇他固無不可,要說是損他也是大有文章的。
韋小寶自己也就半聰明半糊塗地接受了“齊天大聖”這一封号,說“對,我是水簾洞裡的美猴王”。
——齊天大聖和美猴王雖說是同一個意思,但顯然有着不太相同的含義。
——
齊天大聖是“豔福齊天”的“情中大聖”。
美猴王則至多隻不過是一隻猴子而已矣。
這正是小說《鹿鼎記》的奇妙與深刻之處。
韋小寶若是聽出了方怡話中的譏諷之意,他的得意之情恐怕不免要大大減少。
當然,他聽不出來,或他也不在乎這個。
韋小寶之所以是韋小寶而不同于别人,正在于他是一個“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評說”的人。
隻要他能得到實際的好處,不做“賠本生意”,你怎麼說他,他都不會在乎的。
否則他就不叫韋小寶了。
然而,無論是齊天大聖也罷,是美猴王也罷,韋小寶娶了七位如花似玉的夫人,這是事實。
而且,這七位夫人的身份和來曆,更使人目瞪口呆,歎為觀止。
其中,雙兒是一位官宦人家的俏丫環,算是身份最為低微的,但比韋小寶這位妓女的兒子,那又高得多了。
曾柔是王屋山強盜頭子的小師妹,方怡是前朝沐王府的女武士,沐劍屏則是沐王府裡的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