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刘心武“秦学”引发的争议看学术批评 黄 安 年

首頁
    由學術讨論,靠百家争鳴來解決,靠社會實踐來最終檢驗,不同意見可以各自保留,真理總是愈辨愈明,但是不能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裁決。

    學術是非争議不是靠拉選票,不是靠人多勢衆,靠媒體效應、靠網絡造勢,而是要按照求真務實的精神公平、公開、公正進行學術層面的認真探索,排除各種非學術因素的幹擾。

    民意調查的方法固然可以反映特定的一些側面,但是在目前我們的民意調查很不規範和科學的情況下,筆者以為在學術問題上運用網上調查的辦法,突出多數少數的百分比,說明學術是非的傾向無助于學術問題的真正解決,搞得不好還會走入誤區。

    至于那些帶有傾向性的設問調查,更易于形成對調查對象的誤導,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如果設計網上調查本身缺乏科學性,其結果怎能可信?如果加上媒體故意炒作,其負面效果不言而喻。

     其五,電視和新聞媒體報道有責任推進健康的學術争鳴和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态在學術争鳴和學術共同體的發展中媒體的客觀報道和正确導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報道不客觀,導向不正确,它的負面影響也是相當嚴重的。

    我們的電視媒體如果在事實上隻凸出收視率而戲說、臆說《紅摟夢》,其負面導向的後果是不言而喻的。

    不客氣的說,中央電視台在臆說《紅樓夢》上起了推波助瀾的惡劣作用,開了一個不良的風氣。

    需要強調的是,作為藝術創作,筆者不反對戲說,但是既然是學術層面的讨論,既然“秦學”自封為科學“創新”,就絕不能學術臆說,我們的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的公共資源,在嚴肅的學術講台上不能用納稅人的錢來為學術臆說大開綠燈,不能為庸俗化的學術解讀推波助瀾,不能人為制造社會文化混亂。

    中國隻有一部《紅樓夢》,在振興中華,弘揚中華文化的今天,我們的中央電視台怎能做自毀古典名著的事來,我們怎能把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遺産的研究引向誤區。

     近一個時期以來,有關學術研究和讨論的不實宣傳報道屢見不止,實在有悖新聞職業道德,在推進健康的學術争鳴和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态方面,希望我們的電視和新聞媒體報道真正地負起責任來,真正把社會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其六,專業學術工作者隊伍和業餘學術愛好者隊伍應當團結和諧學術專業工作者隊伍和學術業餘愛好者隊伍是學術共同體的合作夥伴和優勢互補成員,兩支隊伍不屬非此即彼的對立陣營,我們的媒體更不應把目前圍繞紅學的不同意見争議,說成是大衆化隊伍訴專業化隊伍,将兩者人為地對立起來。

    無論是專業隊伍還是大衆隊伍裡,都有支持和反對劉心武“秦學”觀的聲音。

     紅學專業隊伍離不開紅學大衆愛好者的支持、關心和健康的學術評論,有些紅學研究者原來就是從愛好者轉成專門研究者的。

    《紅樓夢》研究需要引向深入,《紅樓夢》的大衆化普及需要提升和健康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優勢互補。

    前者對紅學基本知識和研究狀況有較多的關注和了解,後者有深厚的民間社會生活底蘊。

    中國的紅學既要向縱深開掘,又要向橫廣面發展,這需要兩支隊伍團結和諧共同發展。

    專業學術隊伍要更多地關注大衆紅學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并從中吸取營養,同時也要自珍、自愛,避免對于大衆的誤導,以娛樂性、庸俗化取代紅學的普及。

    紅學愛好者也要增加對于紅學知識的了解,尊重曆經百年幾代紅學研究者的來之不易的學術研究成果,名著《紅樓夢》及前人的成果應當倍加珍愛,那種散步“紅學根本就是廢物”之類的奇談怪論,實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苛評。

    紅學大讨論不是壞事,但是讨論本身要排除各種非學術因素,将學術讨論引向健康發展軌道,讓學術回歸學術,讓紅學研究和紅學普及得到健康的發展。

    我們的電視台和新聞傳媒、網絡媒體,責任重大,需要共同為健康的學術評論營造良好的環境。

     來源:學術交流網/學術問題研究/2005年11月21日首發。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