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孙丙说戏

首頁
    今來的故事。

    每天早晨,他都要到河堤上去拔嗓子。

     請常茂去墓前演唱的,起初隻是一些小戶人家,名聲遠播之後,大戶人家也開始來請。

    在那些年頭裡,凡是有他參加的葬禮,幾乎就是高密東北鄉的盛大節日。

    人們扶老攜幼,不惜跑上幾十裡路前來觀看;而沒有他參加的葬禮,無論儀仗是多麼豪華,祭禮是多麼豐厚——哪怕你幡幢蔽日,哪怕你肉林酒池——觀衆總是寥寥。

    終于有一天,常茂扔掉了锔鍋锔盆的挑子,成了專業的哭喪大師。

     據說孔府裡也有專門的哭喪人,那都是一些嗓門很好的女人。

    但她們的哭喪就是僞裝成死者的親人,作出悲痛欲絕的姿态,哭天嚎地。

    她們的哭喪與常茂根本不是一碼事。

    師傅為什麼要将那孔府裡的哭喪人跟我們的祖師爺比較呢?因為幾十年前就有人放出謠言,說祖師爺是受了孔府裡的哭喪人啟發才開始了他的職業哭喪生涯。

    為此師傅專門去曲阜考察過,那裡至今還有一些專門哭喪的女人。

    她們嘴裡就是那麼幾句詞兒,什麼天啊地呀的,與我們祖師爺的靈前演唱絕不是一碼事。

    把她們與我們的祖師爺爺相比,可以說是将天比地,将鳳凰比野雞。

     祖師爺爺在死者的靈前即興演唱,詞兒都是他根據死者的生平現編的。

    他有急才,出口成章,合轍押韻,既通俗易懂,又文采飛揚。

    他的哭喪詞實際上就是一篇唱出來的悼詞。

    發展到了後來,為了滿足聽衆的心理,祖師爺的說唱詞兒就不再局限在對死者生平的叙說和贊揚上,而是大量地添加了世态生活内容。

    實際上,這已經就是咱們的貓腔了。

     說到此處,俺看到囚牢外的知縣歪着腦袋,好像在側耳恭聽。

    要聽你就聽吧,你聽聽也好。

    你不聽貓腔,就不了解俺高密東北鄉;你不知道貓腔的曆史,就不可能理解俺們高密東北鄉人民的心靈。

    俺有意識地提高了嗓門,盡管俺的喉嚨裡仿佛出火,舌頭生痛。

     前面說過了,祖師爺養了一隻獵,這是隻靈貓,就像關老爺座下的赤兔馬。

    祖師爺特别愛他的貓,貓也特别愛他。

    他走到哪裡貓就跟到哪裡。

    祖師爺在人家墓前說唱時,貓就坐在他的面前認真聆聽。

    聽到悲情處,貓就和着他的腔調一聲聲哀鳴。

    祖師爺的嗓子出類拔萃,貓的嗓子也是天下難有其匹。

    因為祖師爺和貓的親密關系,當時的人們就把他叫成"常貓"。

    直到如今,還有這樣的順口溜在高密東北鄉流傳—— "聽大老爺說教,不如聽常茂的貓叫。

    "小山子深情地說。

     後來,貓死了。

    貓是如何死的,有幾種說法:有人說貓是老死的,有人說貓是讓一個嫉妒祖師爺才華的外縣戲子毒死的,有人說是讓一個想嫁給祖師爺但遭到了祖師爺拒絕的女人給打死了。

    反正是貓死了。

    貓死了,祖師爺悲痛萬分,抱着貓的屍體,哭了三天三夜。

    不是一般地哭,是邊哭邊唱,一直哭唱到眼睛裡流出了鮮血。

     巨大的悲痛過後,祖師爺用獸皮精心制作了兩件貓衣。

    3小的那張用一張野貓皮制成,平日裡就戴在頭上,雙耳翹翹,尾巴順在脖子後邊,與腦後的小辮子重疊在一起。

    那件大的用十幾張貓皮連綴而成,如同一件隆重的大禮服,屁股後邊拖着一條長長的粗大尾巴。

    以後再給人家哭喪時就穿着這件大貓衣。

     貓死後,祖師爺的演唱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此之前,演唱中還有歡快戲德的内容,貓死之後,悲涼的調子自始至終。

    演唱的程式也有了變化:在悲涼的歌唱中,不時地插入一聲或婉轉或憂傷或凄涼總之是變化多端的貓叫,仿佛是曲調的過門。

    這個變化,作為固定的程式保留至今,并且成為了我們貓腔的鮮明的特征。

     "咪嗚~~咪嗚~~"小山子情不自禁地在俺的講述中插入了兩聲充滿懷舊情緒的貓叫。

     貓死之後,祖師爺走路的姿勢、說話的腔調都摹仿着那隻貓,好像貓的靈魂已經進入了他的身體,他與貓已經融為一體。

    連他的眼睛都漸漸地發生了變化:白天眯成一條縫,夜晚在黑暗中閃閃發光。

    後來,祖師爺死了。

    傳說中祖師爺臨死之前變成了一隻巨大的貓,肩膀上生長着兩個翅膀,他沖破窗戶,落在院子裡一棵大樹上,然後從樹上起飛,一直飛向了月亮。

    祖師爺死後,幫人哭喪的營生就斷了線,但他的優美動聽、令人柔腸寸斷的歌唱聲她聽的心中缭繞。

     四 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在咱們高密東北鄉的地盤上,就有了一家一戶的小班子,摹仿着祖師爺的腔調,開始了經常性的演出。

    一般是一對夫妻帶領着一個孩子,夫唱婦随,孩子披着一件小貓衣,把一聲聲的貓叫穿插在他們的歌唱中。

    他們有時也為大戶人家唱喪…一注意,這時已經不是"哭喪"而是"唱喪"了——但更多的時候是在集市上圍場子。

    夫妻扮演着角色又唱又扭,小孩子端着小笸籮,貓頭貓腦,貓腔貓調,轉着圈子收錢。

    演出的節目多半是一些小段子,《藍水蓮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