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任督已通。
他呆了!
他不敢相信這是事實,烏龜竟然能為人輸功!
足足一盞熱茶工夫,他才神魂歸竅,站起身形,走近那烏龜一看,那烏龜竟然已經死了,龜背上一片密密麻麻的文字,突呈眼簾。
龜殼之上,竟然還刻有文字,确實出乎韓尚志意料之外,忙把龜甲上的積泥拂拭幹淨,那些文字,清晰的映人眼簾。
頭一行赫然是“靈龜上人遺贈有緣。
”八個字。
韓尚志一顆心不由抨抨而跳,這将是自己生命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不知自己是否可算得上是有緣人,又激動的朝下看去,隻見順序刻的是:
“餘,靈龜上人,壬午年因練功走火入魔,而卒于此……”
韓尚忘屈指一算,壬午年距今已六十五年,那這“靈龜上人”的遺蛻在這“地脈靈泉”之濱,已經一甲子以上了,若非靈泉之故,屍身早已化成骨呢了,又住下看去:
“此龜随吾,已曆了甲子,性已通靈,餘死之日,業将全部真元,貫于靈龜腹中,有緣而獲輸功,可立即緻百年功力。
”
韓尚志全身……震,喃喃的道:“這不是夢,我!我已得了年功力。
靈龜已把它腹中所蓄的全部真元輸給了我?啊:報仇有日了:“接着向下看去:
“此龜在輸出真元之後,必因耗竭而死,可将之與吾同穴而斃:後列身法掌式,為吾生平所學之精萃,習之雖不能無敵天,然亦非普通武林所可望其項背者,口訣熟記之後,即取下擊于龜尾之小囊,内甯‘蝕物九’粒,抹于龜背,字迹立消,以免神功輾轉流傳江湖也……”
韓尚志松了一口氣,繼續向下看去,順序是一式身法,三招掌法,和控制經脈氣血的“龜息大法”。
“龜息大法”為武林失傳絕學,想不到自己能有緣修習,内心的振奮,可想而知。
韓尚志聰穎逾恒,連續三遍之後,已把全部口訣熟記于心。
那一式身法稱為“浮光掠影”,三招掌法稱為“靈龜三式”,每一式又合九個變化,雖一時之間,窺不透其中奧妙,但一看就知是震世之學。
“最後,附着兩行小字:諸事完畢,即可離去,東三南四,可出絕林!”
韓尚志參詳廠很久,猜測所謂東三南四,必是東行三裡再折向南行四裡,就可脫出這一片莽林,心想,如果飛登林頂。
視線開擴,又何必在林中苦攢。
心念之中,縱身一躍.但覺身輕如燕,這一躍之勢,竟然淩空拔起十丈高下,反而吓了一大跳,當下輕輕落在樹梢,展目一看,但一片莽莽蒼蒼,根本看不出方位遠近。
這才知道,真是一片天生絕林“靈龜上人”的遺言,确有其道理.否則這“地脈靈泉”
怕不早已被江湖人發現了。
下得樹來,心裡讨道:“靈龜上人所遺的全部功力,已為自己所得,遺言雖僅說留贈有緣,但實際上等于有了師徒的名份,禮不可廢,應該先行拜師之禮,然後遵遺言把遺蛻和靈龜一起合斃!?
當即走到“靈龜上人”遺蛻之前,恭恭敬敬地拜了八拜,祝禱道:“弟子韓尚志,參拜恩師遺蛻!”
“祝畢.站起身來,朝方才掘好的坑穴望了一眼,然後伸手去抱“靈龜上人”的遺體,一抱之下,發覺遺體下方是一塊石闆,上面也有字迹:
“如爾此刻以為功力武技既得,棄餘遺蛻而去,百日之後,功力自散……。
”
韓尚志不由打了一個冷顫,暗幸自己存心正大,否則塞翁得巴,焉知非禍。
“揭此石闆,下為地室!”
韓尚志點了點頭,心想,靈龜上人,一切均有安排,月照着遺言做吧:遂揭開石闆,果然現出一個沿門,有石級沿伸而下,洞中隐泛豪光,想是有明珠之類的東西。
略一猶豫之後,平托着“靈龜上人”的遺體,順石級而下。
石級盡頭,是一間石室,幾凳床榻俱全,室頂高懸一粒拳大明珠,照耀得室中織毫畢現,靠時壁一個水糟,一道泉水泊泊湧出,又随着暗洞外瀉。
韓尚志把“靈龜上人”的遺體平放在石床之上,隻見石床邊緣刻着“人龜寝靈之所”
六個字,他細一玩味這六個字之後,又出石室,把那隻巨龜也抱進石穴之中,放在“靈龜上人”的屍旁,從龜尾取下“蝕物九”用水和了,塗上龜背,那些字迹果然消失。
突然-一一
一陣卡卡之聲響處,那石床陡然下沉。
韓尚志着實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那石床,石床下陷五尺之後,一塊石闆緩緩平推而出,恰好蓋住了那石床的空隙,室中又恢複了原狀,隻少了一張石床。
不由脫口道了一聲:“鬼斧神工”道聲未己,隻見一張紙片,從室頂飄落,揀起一看,是一紙素箋,上面寫着:
“心誠意謹,孺子可教……”
韓尚志不由啞然失笑,付道:“難道六十多年前‘靈龜上人’就能算出來此的是個後生小輩?如果自己是個老頭子,這‘孺子’兩個字豈非十分可笑。
”又往下看去:
“……石中泉水,乃系靈泉之眼,飲此泉水,可解饑渴,爾既經泉水脫胎換骨,又得靈龜輸以真元,須知此泉眼之中,浸泡三日,所得功力始能與本身真元合而為一,‘龜息大法’亦須仗此泉練參,百日之後,可望大成,然後以全力向泉眼上方發三掌,如無異象,得再練百日!”
韓尚志遵照遺箋所示,在石室中參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