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小乘藏·從法為名。
三半字·滿字。
此就義為目。
此三種一義耳(文)。
答須識四句等者。
師雲。
若依[?*餘]所解釋(法華玄)答前問者。
約等勝劣三門。
可辨華嚴般若等同異。
是一家正意也。
今約顯密四句釋成。
是亦一種形勢也。
問。
第一句華嚴。
都不化聲聞雲(ハハ)。
何故第八會中列五百聲聞衆乎。
又入法界品。
身子與六千眷屬得見文殊。
古答此問有二意。
一者就實行。
二者約權行。
初中又有多意。
一義雲。
華嚴是顯菩薩法·與二乘法異。
故就祇洹明二緣不同。
菩薩即見淨土。
聞說大法。
聲聞自見穢處。
聽受小乘。
如人見水餓鬼見火。
非是欲化二乘故。
列之在席也。
一義雲。
二乘見穢。
菩薩觀淨。
令菩薩深鄙小乘。
增進大行。
乃是化菩薩耳。
次身子相見菩薩法事。
就事言者。
承佛神力。
故見。
任力即不見。
又前明始迷故不見。
後表終悟故得見。
如法華遙見其父等(雲雲)次就權行釋者。
内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行。
有二義。
一者贊揚大道。
二者引諸小行。
華嚴本是教菩薩法。
而二乘在座有如盲聾。
即具前二意。
一欲顯菩薩道高二乘行劣。
令菩薩進求大道不退取小果。
二令小乘人深自鄙劣舍小求大。
故身子與六千眷屬承佛神力。
得見文殊。
咨受大法。
即是其事也(雲雲)猶可思之。
問。
第二句中。
三藏都不教菩薩見而三藏教三乘。
于中可有菩薩所以中阿含本末經中。
彌勒與[訁*巳]别見。
何雲三藏教不化菩薩乎。
答。
釋二藏中聲聞藏義雲。
小乘法中。
多明二乘法。
少說菩薩法。
如釋論雲。
三藏中廣為聲聞說種種法不說菩薩行。
唯中阿含本末經。
為彌勒授[訁*巳]。
亦不說菩薩行。
故知。
明菩薩法少。
以少從多名聲聞藏。
不名菩薩藏。
問。
為小乘人但應說二乘法。
何何須說菩薩法。
答。
佛為二乘開三乘教。
如法華雲。
一乘化二人不得。
故知。
一佛乘分别說三。
故知。
小乘中明有三乘也。
問。
既為二乘人說三乘法者。
何故不說菩薩行哉。
答。
二乘不欲行菩薩道故不須說行。
但知道理有三究竟。
故略明佛乘。
問。
既不說菩薩因。
何須授彌勒[訁*巳]明得佛果。
答。
聲聞必馮師悟道。
須明有三世佛故授彌勒[訁*巳]也(文)準之可悉之。
意雲。
三藏教中。
雖說菩薩法。
不說菩薩行。
故雲不化菩薩。
又縱說菩薩法。
為化二乘也。
非化菩薩。
所以今釋無過(雲雲)問第三句大品以上法華爾前諸經。
并顯教菩薩。
密化二乘。
于中且般若。
淨名兩經。
相望。
顯密有不同否。
答。
古雲。
般若佛自顯教密[訁*巳]。
淨名菩薩顯教密化教大化小不出佛菩薩也。
又般若令小人說大。
顯教菩薩。
密化二乘。
淨名大人說大。
顯教菩薩。
密化二乘。
是故為異也(文)可準知之。
問。
華嚴已為菩薩說大法。
般若·淨名何故更教菩薩乎。
答。
古雲。
菩薩道根熟有前後。
華嚴為其早成。
般若·淨名化其次熟。
又釋論雲。
華嚴有智菩薩(ニ)說。
即知。
般若·淨名通化大小。
又華嚴之座雖已得解。
于般若·淨名更又進悟也(雲雲)”。
可準知之。
問第四句中。
法華顯教聲聞雲。
然大品·法華俱同說一乘。
一乘有何異。
法華顯教。
大品密化雲乎。
答。
古雲。
大品大乘則劣。
法華一乘則勝。
今說不然。
大品對小明大。
法華除小顯大。
大無二也。
如長者付财及委家業二時即異。
而大宅七珍猶是一也。
大品中菩薩作佛。
二乘未作佛。
法華中(ニハ)菩薩二乘并皆成佛。
而佛乘不二也。
問。
若爾者。
攝大乘論雲。
乘有三種。
一者小乘。
二者大乘。
三者一乘(雲雲)一乘最勝何。
答。
法華正明能乘之人一切作佛。
以此為勝。
不言所乘之法有優劣也(文)可準之。
若言第一名三乘等者。
師雲。
今釋約理明通義。
亦就教有通教。
谛·緣·度三教并通三乘故。
今略之也。
釋論雲般若不屬等者。
彼論四十五卷見。
共般若但為菩薩演其實事法(ヲ)也。
二乘見聞故雲共。
但屬菩薩義非相違也。
雖然法華勝般若劣義邊且寄付屬。
遊意釋之也。
大品經披見。
中間囑累品(ハ)二十二卷第六十六品也。
分明付囑阿[?*隹]見終囑累般若付囑聲聞見。
私案彌相葉者欤。
問。
法華遊意。
般若(ヲ)非秘密故囑二乘雲。
爾者今相違雲何。
答。
私案雲。
但屬菩薩論文經第三卷釋所也知。
必非屬累品意。
唯總般若(ヲ)屬菩薩說所(ヲ)為今證欤。
在經何故勸三乘等者。
大品經第三雲。
善男善女人。
欲學聲聞地。
亦當應聞般若波羅密。
持誦讀正憶念如說修行(雲雲)欲學辟支佛地睹菩薩地下說相。
全同聲聞地。
應知。
答般若有二種等者。
此意釋論四十一釋前經文處見。
問。
詳答意。
摩诃般若不屬二乘。
非二乘所學(為言)摩诃般若者則觀照般若欤。
尋肇公般若無知論。
雲般若虛玄者。
蓋是三乘之宗極也(文)此文則分明觀照惠體通三乘釋。
爾者宗家今釋與肇公論文其義不相順。
如何會通乎。
答。
師雲。
彼此兩釋一結不違。
何者。
觀照般若有二種。
一者直雲般若。
二者謂摩诃般若。
此雲大慧。
是導成萬行六度中(ノ)般若波羅密也。
此雲摩诃事。
導引萬行令至無上菩提果故也。
此摩诃般若。
局菩薩不通二乘。
若契實相實智(ヲ)觀照般若(ト)取時。
三乘等可具此。
若爾者。
肇公約空惠。
今據大惠。
融會無乖異。
可知之(雲雲)問。
實相般若。
三乘俱學之。
約此門者。
則可名通教乎。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