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元春是秦可卿真實身份的告密者,可卿死與元春升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這種說法就更站不住腳了。
這裡有四個問題需要解決:
(一)元春是什麼時候被選“進入宮中作女史”的?
(二)元春是什麼時候知道秦可卿的所謂真實出身的?
(三)元春“告密”的動機是什麼?
(四)元春果真“告密”将會有什麼後果?
據說,元春的原型在被選入宮後最大的可能是首先被分配到兩立兩廢的太子,以及他的兒子弘皙身邊。
按照這種說法,元春經過多次重新分配,在她二次分配時,就被從弘皙那邊撥到了弘曆(後來的乾隆)的身邊。
這麼毫無史實根據地“撥”來“挪”去,那麼什麼故事都可以“撥”出來了。
且不說元春有沒有可能随心所欲地“撥”來“挪”去,我們不必離開《紅樓夢》扯得太遠,費時讨論曆史上究竟有沒有這種事實。
隻要想一想,廢太子在被廢前即作為太子時必定有許多包括女官的宮女,被廢後宮女數居然還會增加,就不可思議。
隻要研究一下這個所謂元春原型的年齡,就會發現根本不可能。
生活中的廢太子并不是被廢後沒活很久,而是第二次被廢後還活了足足十二年。
這個元春“原型”被選入宮應該在十五歲左右,或者更大,這從第四回寶钗進京為了“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可以看出。
次年寶钗十五歲及笄,那個生日特别,引起了不少誤會。
即使按照十五歲算,而十七、十八回明确交代,元春入宮前教過寶玉,寶玉三四歲時就已經認了幾千字。
所以元春入宮時寶玉不會小于三四歲,隻會大于此數。
而元春“原型”即使最遲是廢太子臨死(死于雍正二年即1724年)前不久才被分配到他身邊的,那麼元春“原型”在所謂乾隆元年(1736)省親時至少已經在宮中十三個年頭、整整十二年了。
也就是說,元春入宮時寶玉還沒有出生,這顯然錯了。
确定元春入宮時間還有一個重要坐标,就是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說到寶玉,“如今長了七八歲”;而說到元春時則說,“現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中作女史去了”。
冷子興談及元春時的“現”,和介紹寶玉時的“如今”,應該是同一年,至少應當是說話前不久元春才入宮,時間不會超過一年,否則就會說“去年”或某年。
因此這時元春應在十五至十七歲的樣子,太小了她不可能參加秀女的選拔;也不會太大,因為她這種出衆的才貌,應當是第一次參選就被選中。
因此小說中的元春比寶玉大八九歲的樣子,她親自教了寶玉好幾年。
按照這個文本數據,和那種說法就更加對不上了,因為如果元春“原型”在所謂乾隆元年(1736)省親時至少已經在宮中十三個年頭、整整十二年,那麼,要麼她入宮時寶玉還沒有出生,要麼她省親時寶玉已經二十歲了。
而這兩種情況都不符合小說内容,我們應該以曹雪芹所寫的文本為準。
因此所謂元春“原型”在廢太子和弘皙身邊曾經待過的推測不能成立。
至于說賈元春二十年來,一直在判斷一個人究竟是誰……她所判斷的,就是小說裡面的秦可卿。
據說元春比秦可卿大四五歲,從元春四五歲記事時起,她就發現自己家族中的一個“神秘女性”。
她對這個“神秘女性”一直“辨”了二十年。
這樣就又出現了悖論,而且持此說者自相矛盾。
因為據說藏匿在曹家的秦可卿不但可以跟自己的家族保持秘密聯系,還可以和皇族裡其他知道她的真實身份而不予揭示的同情者,以及真以為她是曹家媳婦的、又還接納曹家的王公貴族,比如康熙的二十一阿哥允禧那樣的家庭中的女眷公開來往。
另外,據說賈府不但是賈母、賈政等許多主子,就連焦大這樣的仆人都知道秦可卿的“真實”來曆。
那麼在邏輯上就說不通了:這個在賈府早已成為公開秘密而且在相當大的社交圈子裡都知曉的事情,十五歲以後才離家的元春怎麼會不知道?哪裡要為此“辨”二十年!而且還有一個問題:既然有這麼多人都知道秦可卿的“真實”身份,秦可卿居然都可以和那個遠在幾十裡外行動受到嚴格限制的家族保持聯系,甚至短時間地或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地到鄭家莊的親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