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來擺脫這個噩夢,求得解脫。
但是秦可卿沒有等到這一天,因為賈珍不顧一切地繼續糾纏使事情終于暴露,被尤氏發現,過去對可卿百般疼愛、贊譽有加的尤氏的态度突變。
尤氏的這種态度突變不是發生于我們現在看到的秦可卿死了以後,什麼忽然“犯了胃疼舊疾,睡在床上”啦,什麼“不能料理事務”啦,那是明顯的托詞;而是秦可卿還活着的時候,也就是在她臨死前的一兩日。
一個偶然的機會,尤氏發現了什麼,于是将那些蛛絲馬迹聯系起來,一直被掩蓋得嚴嚴實實的事情終于露出馬腳。
這大概就是被删改了的“遺簪”部分。
在那種情況下,秦可卿除了自殺,已經沒有任何别的選擇了。
現在我們來用第二把鑰匙,就是賈珍在秦可卿自殺後令人費解的悲傷。
賈珍的這種極不正常的态度,除了反映他内心的醜惡以外,是不是還有一些别的心理?而這種心理不但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賈珍的複雜内心世界,也有助于我們分析在秦可卿從得病到自殺過程中究竟還發生了一些什麼,可以幫助我們确定秦可卿在這件事情中的道德責任。
在女方突然自盡而人們一片懷疑聲中,處于賈珍這種情況下的男子,通常會盡量避嫌,裝得跟沒事似的,以便掩蓋真相,而不會在濃重的懷疑氣氛中使人更加疑心到自己。
但是賈珍卻恰恰相反,他不但沒有努力避嫌,而且竟然悲痛得病了,不是裝病,真的是病了,病到走路都要拄拐的程度,甚至“恨不能代秦氏之死”!他不惜一切代價為秦可卿大辦喪事,甚至事必躬親,親自張羅。
除了公開承認他與秦可卿有染外,他的所有言行一點都不忌諱,這實在太不尋常,因此需要我們格外注意。
盡管賈珍一貫玩弄女性,而且後來在二尤的問題上仍然表現得十分不堪;但是在對待秦可卿的問題上,他是不是有真愛秦可卿的一面?他是個聰明人,他不會不知道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作為公爹的他這樣異乎尋常地為兒媳婦大辦喪事,會進一步暴露自己與秦可卿之間的隐情,要付出沉重的道德代價。
但是他不顧一切。
他之所以這樣做,會不會是因為内心深處感到有些對不起秦可卿?他是不是要通過大操大辦來減輕自己心裡的壓力,用大大提高喪事的規格來對死者做一點彌補?這個推論是可以成立的,否則無法解釋賈珍表現反常到如此的程度。
這個問題我在《周思源看紅樓》中關于賈珍的一節已經作了分析,這裡從簡。
現在我們由此來分析一下秦可卿的心态。
我們可以進一步斷定,在八月十五到二十之間發生第一次事情之後的一些日子裡,秦可卿曾經苦苦哀求賈珍,不要再糾纏自己,并且警告他這樣下去的嚴重後果是什麼,包括她秦可卿隻有去死。
但是賈珍顯然置若罔聞,不放過她。
秦可卿多次哀求,賈珍依然故我。
秦可卿知道,這樣下去,早晚會暴露,不但使家族蒙羞,而且自己身敗名裂。
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她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
不過一開始她顯然并不想自殺,因為這樣會引起人們的懷疑。
她明白自己拖不了多少日子,隻想熬到自然死亡,這樣既擺脫了賈珍,又掩蓋了一切。
但是秦可卿連這一天也沒有等到,由于賈珍的不斷糾纏,終于被尤氏發現了。
因此賈珍的極度反常表現反映了他内心深處的某種悔恨之情——他自然不會悔恨和秦可卿事情的本身,而是悔恨自己操之過急,逼人太甚,沒有聽從秦可卿的警告,導緻她被迫自殺。
注意到這個情況,有助于我們認識秦可卿的内心世界,對她在這個事件中的道德責任作出比較公平的評價。
那麼,曹雪芹對秦可卿的态度究竟怎麼樣?
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了,從秦可卿的性格與事實判斷,她完全是被迫的,因此她不應當負有任何道德責任。
但是從判詞和《紅樓夢曲》來看,曹雪芹仍然認為秦可卿負有一定的責任。
這個現象怎麼解釋呢?
從脂批透露的原稿标題為“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等來看,原稿中的秦可卿本人(也就是三個中的第一個秦可卿)可能也有相當大的責任。
因此曹雪芹對她是有嚴厲批評的,“淫喪”二字可證。
但是在畸笏叟提出“姑赦之”的意見後,曹雪芹不但對那些涉及賈珍與她偷情的“淫”的具體内容作了大量删卻,而且從事情性質到人物性格都作了重要修改,秦可卿在這方面的錯誤與責任大大淡化甚至消除。
相反,通過向鳳姐交代賈府後事表現她的遠見卓識因此變得更加突出起來。
人們對這個形象最關注的自然是,在判詞和《紅樓夢曲·好事終》中,曹雪芹對秦可卿的批評在金陵十二钗中仍然是最重的:“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甯。
”“畫梁春盡落香塵。
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
箕裘頹堕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甯。
宿孽總因情。
”雖然主要是批評作為賈府長房的甯國府的賈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