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也就被否決了。
所以,很明顯,劉備從小就有當皇帝的志向(這個志向不是貶義的),而不是所謂匡扶漢室。
也就是說:如果劉備有生之年打敗曹操、孫權等諸侯統一了天下,他肯定會自己當皇帝(或者留給他的兒子當,象曹操、司馬懿那樣),而不會把皇權老老實實地交還給原來的皇室。
另外,劉備的出身也是他被尊為正統的重要依據,這就是所謂“漢室宗親”了。
但我們來看看劉備的出身:第1回:“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
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酌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支在涿縣。
玄德祖劉雄,父劉弘。
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
玄德孤幼,事母至孝;家貧,販屦織席為業。
”
這裡交代得很清楚了,劉備不過是一個完全敗落成庶民的皇族後裔,他的父親劉弘也不過是“舉孝廉,亦嘗作吏”,到劉備這一代則是“家貧,販屦織席為業”。
我不是瞧不起販屦織席,英雄莫問出處,但因為太多的人拿劉備的出身說事,那我也不得不提醒一下:第20回:帝宣上殿,問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
”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
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
勝生陸城亭侯劉貞。
貞生沛侯劉昂。
昂生漳侯劉祿。
祿生沂水侯劉戀。
戀生欽陽侯劉英。
英生安國侯劉建。
建生廣陵侯劉哀。
哀生膠水侯劉憲。
憲生祖邑侯劉舒。
舒生祁陽侯劉誼。
誼生原澤侯劉必。
必生颍川侯劉達。
達生豐靈侯劉不疑。
不疑生濟川侯劉惠。
惠生東郡範令劉雄。
雄生劉弘。
弘不仕(不知上面為何又言嘗作吏?)。
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
象劉備這樣已經經過了N代相傳,遠離了皇室、流落民間、淪為社會最底層的出身,實在沒有什麼好炫耀的。
如果非要論這樣的正統血緣,那麼象劉備這樣的皇族後裔不知有多少人,比他血緣更正統的也不知有多少人了。
更主要的是,所謂“漢室宗親”的觀念是可笑的,完全是封建制度下“皇權世襲”的觀念。
如果按照這樣的觀念,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奴隸社會),應該一直由夏朝的皇族後裔做皇帝,這才正統,其他的都是逆賊了;如果從封建社會開始算,那麼就應該由秦始皇的後裔一直當皇帝了,有這樣的邏輯嗎?别忘了,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他又是繼承了他哪個先人的皇位?他還不是奪來的天下?朝代更替是正常曆史現象,何來什麼正統不正統?東漢末年适逢亂世,有能者都能居之,為什麼非要姓“劉”的人才行?這一點,陳涉早就講過了:“王候将相,甯有種乎?”真不敢相信,到現在還有人連秦末的陳涉的見識都不如。
所以,我認為劉備和曹操、孫權等諸侯一樣,都是亂世枭雄,都是想建立自己的霸業,無所謂正統非正統之分。
我不認為忠于漢室就如何好,想成就自己的霸業根本就無可厚非,關鍵看做了皇帝後是否能心懷天下,對百姓施行仁政。
對三國各諸侯的評論,應當從其品德、戰功、政績等方面去讨論,若糾纏于所謂正統地位,立意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