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第一英雄變熊包的典型,是公孫瓒。
公孫瓒年青的時候,有情有義有勇有謀,轉戰幽州各地,靠着完全一手組織起來的軍隊,與鮮卑、烏丸等悍戰,胡人見之便怕。
這家夥喜歡騎白馬,還挑了三千英偉小夥兒,編成一色白馬的親衛騎兵,名為“白馬義從”——趙雲原本就出身在那裡。
朝廷派劉虞主掌幽州,公孫瓒反感自己這個頂頭上司,一個勁兒明争暗鬥,因為劉虞結連袁術,他也就派堂弟公孫越南下。
結果阿越跟着袁術,和袁紹打仗的時候丢了性命。
公孫瓒遷怒于袁紹,發兵磐河——那麼大個袁紹都害怕了,馬上把自己的渤海太守印信送給公孫瓒另外一個堂弟公孫範,可公孫範幹脆帶了渤海兵回頭來打。
公孫勢力迅速膨脹,差點整鍋端了冀、青、兖三州,袁紹沒有辦法,被逼到界橋決戰。
北方白花花的騎兵沖殺過來,那氣勢實足驚人,卻被袁将麴義用牌兵輕輕巧巧破了。
公孫瓒大敗,從此頭腦就開始發暈,一頭縮進易京,造起高高的内城,鑄上大鐵門,把所有将領、謀士一律趕到外面去,裡面隻留侍女婢妾,外界傳來的信件都裝籃用繩索拉上城頭。
他說這是自己人生的退路,可以等到天下太平了再出來。
這、這、這種愚行連普通的田舍翁都幹不出來……最後被袁紹重重包圍,他求來救兵以點火為号,袁紹先點火,結果公孫大敗,自殺了帳。
從來自留退路也就是自掘墳墓,董卓就犯這錯誤,公孫瓒到臨死前,連董卓都不如。
漢末三國第一英雄變熊包的典型,是公孫中華三國聯盟之三國志黃巾風雲漢末三國第一個大野心家,要算袁紹。
袁紹是四世三公的高門子弟,年青時候飛鷹走馬、強搶民女,無所不為。
靈帝駕崩,他作為大将軍何進的第一親信幕僚,出馊主意召董卓、丁原等進京誅殺宦官,結果是——何進被砍了頭,青瑣門被燒毀,宦官被殺光,董卓進京廢立天子,大漢天下鬧得一團糟。
朝堂之上,袁紹大義凜然,橫劍和董卓對吹。
一個說:“汝以為我劍不利乎?”一個說:“天下健者,豈止董公!”于是他因為自己的門第、聲望,以及敢和董卓叫闆,成為天下士大夫景仰的偶像,做諸侯盟主起兵讨董卓。
董卓是沒有讨掉,他先大殺盟友,奪了冀、青、幽、并四州。
這種前後智愚大相徑庭的行為,除了說他别有用心,存心要天下大亂,還能怎麼解釋?想當時坐鎮邺城,号令天下,連天子在手的曹操都讓他三分的氣勢,可有多威風。
如果不是捧玉玺來投的袁術讓劉備痛扁一頓,說不定他就公然改朝稱帝了。
不過袁紹有野心,有本事,可是立場站錯了。
他本身是門閥貴族,靠的門閥貴族起家,結果卻受門閥貴族所制。
沮授文武全才,是他麾下第一人物,可是為了分權,拉個郭圖、淳于瓊和沮授并列——那是一個僞君子和一個大草包!他也就敢殺殺麴義,殺殺田豐,真正高門第的審配、辛評、郭圖,即使一班廢物,也一個都不敢動,鬧到最後官渡戰敗,加上諸子紛争,把個大好基業敗掉了。
可惜了為他戰死和殉死的一批人才——顔良、文醜、蔣義渠、高幹、沮授……還是張郃、高覽是聰明人,及早抽身投了曹操,成為魏國大将,青史傳名。
漢末三國第一大逆賊,是為袁術。
其實僭中華三國聯盟之曆史與遊戲漢末三國第一大逆賊,是為袁術。
其實僭号稱尊,不把大漢朝放在眼裡的,滿草莽都是,早在靈帝時代,句章許生就号過陽明皇帝(眨眼就被孫堅剿了)。
更嚣張是宋建在隴上,竟然自稱“河首平漢王”,足足三十多年,才被上隴擊韓遂的夏侯淵捎帶手平掉。
可是真正漢朝公卿官吏出身,僭号不成到處奔蹿的,大概隻有袁術公路一個。
史書上說,袁術少年時候“以俠氣聞”,似乎是個很有前途的公子哥兒。
他是真正高門袁家大少,比起婢女生養、過繼大宗的袁紹,總感覺有很大優越感,因此兄弟倆一直不和。
董卓亂政,袁術跑到南陽,剛趕上南陽太守張咨被北上的孫堅剁掉了,袁術就占了南陽,有了根據地,再進軍魯陽,配合各路諸侯讨董。
于是袁術長時間霸着南陽,讓劉表老也統一不了荊州。
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