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為了對付這個不聽話的堂弟,南結劉表;袁術的因應策略卻是——北連公孫瓒。
你看這哥兒倆鬧的!
袁術和孫堅關系很好,半盟友半上下級關系。
袁術還派孫堅打劉表,結果文台中伏丟了性命。
袁術收留孫堅的家小,他很看得起孫策這小夥子,并且委以重任,可有一樣,從來不給伯符實際地盤。
從這點上來說,他看人還是蠻有眼光的。
後來袁術想北上陳留,立刻捅了馬蜂窩,被曹操、袁紹聯手,把他趕到了九江。
明明自己實力在弱化,他卻偏想到了僭号稱帝,或者以為這樣可以收攏人心吧。
可是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他先後被呂布、曹操打敗,孫策時已收江東,不救;他往投部曲雷薄、陳蘭,不納;被迫欲歸帝号于袁紹,哀求收容,沒走到地頭就OVER了;妻子家小往依“故吏廬江太守劉勳”——也不知道這個劉勳當袁術慘兮兮到處逃的時候在幹什麼。
不過袁術雖然很慘,後代卻很幸福。
孫策破劉勳,收容了那批孤兒寡婦,袁術女後來入孫權宮當了妃子,兒子袁耀仕吳為郎中,耀女則嫁給了孫權的兒子孫奮。
漢末三國第一個講義氣的諸侯,要算鮑信中華三國聯盟之曆史與遊戲漢末三國第一個講義氣的諸侯,要算鮑信。
史稱鮑信“少有大節,寬厚愛人,沈毅有謀”。
大将軍何進派他個騎都尉的差事,讓他回老家募兵,他一下子就拉起來千餘人,可是才走到成臯,就聽到了何進的死訊。
他勸袁紹殺了剛進京的董卓,袁紹求穩健,不聽他的,他就回鄉,再振臂一呼,兵馬雲集,足足兩萬步卒,七百騎兵,辎重五千車。
正好曹操起兵于己吾,鮑信就和弟弟鮑韬聯絡響應。
當時大家可都看好袁紹,隻有鮑氏兄弟認為曹操才是真英雄,隻有他才能平定天下,“苟非其人,雖強必斃”。
諸侯讨董,鮑信在汴水遭遇董卓主力,大敗,鮑韬陣亡。
袁紹等忙着内部火拼的時候,隻有鮑信、曹操老老實實在地方上“合理”地發展勢力。
鮑信當時被表為濟北相,大股黃巾入界,州牧劉岱不聽他的話與戰,敗死,鮑信和陳宮等迎曹操入兖。
曹操親統千人,以身誘敵,不巧遭逢了敵軍主力,鮑信拼死惡戰,救了曹操,自己卻橫屍荒野。
曹操惋惜得不得了,加上愛其才,念其德,對他的家屬關懷備至。
信子勳後來仕魏為名臣,《三國志》中有其傳記。
漢末三國第一英雄變熊包的典型,是公孫中華三國聯盟之曆史與遊戲當然啦,漢末三國第一個英雄人物,當屬曹操。
曹操真不是蓋的,集天才的政治、軍事、文學能力于一身。
自古一代君主,而文人習氣仍然濃厚的,唯有他和他兒子曹丕二人而已。
至于李後主、孟昶之流,本身根本沒有當帝王的素質,而乾隆别看留下的詩歌數量幾乎是世界之最,質量可三流也排不上。
揮動數十萬大軍南下,眼看天下已在囊中,還能吟出“月明星稀,烏雀南飛”這樣的感傷句子,這種悲秋傷懷的文人習氣,似乎和其雄才大略背道而馳,而又自然混合得天衣無縫。
“建安七子”的領袖是曹丕,後台老闆可是曹操,而且那幫家夥合起來,文學成就也比不上曹操。
曹操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很強的,有個成長過程。
想當初諸侯讨董,他為了振奮諸侯士氣,冒死沖鋒在前,結果被徐榮打得差點挂掉,回來一看,袁紹等人置酒高會,根本沒被他感動。
從此他就看透了這票貴族子弟,幹脆分道揚镳,自己回老家陳留重起爐竈。
可是此後不久又頭腦發熱,為了給老爹報仇而攻打徐州,被呂布偷襲了後方,險險連根據地兖州全部丢了。
就在這個時候,救星出現了,改變曹操一生的兩個人中的第一個——荀彧,獻上了行霸道的良策。
荀彧是士家大族出身,想扶助曹操成齊桓之業,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最終在曹操打擊士家大族的風潮中被幹掉。
因為曹操那時候已經用不着他了,曹操認識了董昭——改變他人生的第二個人。
董昭勸曹操成王業,他說:“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
”從此曹操從丞相往魏公、魏王去一路攀升,終于傳給曹丕一個水到渠成的建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