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十

首頁
    道未久而非直是初也。

    但初言應通第二七日。

    後文中且論初七日為初時耳。

    或對第八會。

    前七會皆初成道說。

    七會六處非初者。

    意在第八會。

    以對初會經非雲十地品亦為後時(後義為正)義疏次文雲。

    此經明過三七日方說。

    律中及薩婆多傳。

    過六七四十二日方說十二由經。

    成道竟第三年方度五人則一年不說。

    智度論雲。

    五十七日不說法。

    或可。

    則是五十七日。

    或可是五十個七日計近一年。

    與十二由經相應。

    适緣見聞不須會也。

    薩婆多論雲。

    何故六七四十二日不說。

    一者梵天未來請故。

    又陳如等善根未熟故○(又多故略之)随從世法故示三思而後言耳。

    七是一數之窮。

    三思是俗之常法故。

    有三七之言也(乃至)智度論雲。

    諸天儀法不同。

    淨居天動令出家。

    四天王舉缽。

    梵王請轉法輪○論雲。

    佛雖不須請。

    而全請者獲福。

    金光明雲。

    請佛轉法輪能滅謗十二部經罪。

    又先請後說諸佛法爾○(二所以略之)又若不請而說則應答十四難。

    以待請方說故不答也○(天請人不請所以。

    又十六王子請義雲雲)又雲。

    波羅捺此雲鹿林。

    昔有王以林施鹿故雲鹿林。

    略婆娑雲。

    仙人園者。

    昔有仙人在此處住因以為名。

    又悉為繞水城。

    今謂。

    波羅捺是其通處。

    鹿林是其别處。

    迦毗羅國正是天地之中央。

    諸國皆有四方也。

    波羅捺在迦毗羅之西相去九百六十裡。

    佛轉法輪處。

    在波羅之北相去二十裡。

    樹名香淨。

    問。

    何故住此處初說法耶。

    答。

    衆生待時待處以得悟故。

    聖人化之耳。

    處無定也。

    今明○一者毗婆娑雲。

    有五處定。

    謂生處。

    出家處·成道處·說法處·滅度處○佛未出世有轉輪王。

    持兵衆欲從此道過。

    而兵衆即住不行空中也。

    此是古佛說法處王須避也。

    故知處定。

    二者五人退不還國。

    畏淨飯王誅也。

    信不給侍太子。

    謂佛無道故。

    頓止鹿園。

    毗婆娑雲。

    三人計苦行得道。

    二人計受樂得道。

    二人見佛苦行。

    便謂佛無道故往鹿園。

    三人二年供養佛後見佛。

    食乳糜後謂佛受樂故無道。

    亦舍佛往鹿園。

    佛受請竟則自念雲。

    甘露門開誰先應聞。

    自念。

    阿羅羅郁多藍弗。

    總明利根應前得道。

    諸天報雲。

    一仙命終已七日。

    一仙昨夜命終○則知前五人應以受道故往彼化之○言五人者。

    一陳如。

    二十力三頞鞞。

    四跋托。

    五摩男□利○(經出)一雲。

    迦葉佛時有同學九人。

    四人利根前得道。

    五人鈍根自誓。

    釋迦出世要先得道。

    又經雲。

    釋迦過去于饑馑世作大魚力自誓雲。

    前食我肉者當先度之。

    五人前來食之故前度也。

    又經雲。

    過去世有六人。

    五人取稻花供養佛。

    一人待之稻熟供養故。

    五人前悟須跋後悟也(雲雲) 問佛若不待請說立答十四難者。

    設雖不請何可答也。

    自本不可記事故耶。

    答(雲雲)法花玄九雲釋論雲。

    佛初成道度結發梵志千人後還本國。

    諸弟字雖得道迹而苦行來久容色憔悴不光顯。

    世尊父王即敕國中豪貴子等。

    應資生身并令出家(等文)(明調達三逆)化城品疏雲。

    同六年苦行是唯道場以不。

     答。

    非也。

    六年苦行竟受乳糜也。

    後始取草坐于道場也(文)維摩疏四雲。

    如釋迦文佛菩提樹下初成道處。

    三千二百裡金剛地為場(雲雲)涅槃純陀品疏雲。

    昔日受二女之糜。

    此是不受而受○今日受純陀飯。

    亦是不受而受○昔受已得菩提。

    此明智圓。

    今受已入涅槃。

    此是斷德備。

    今番智斷皆具足故。

    令二施果報無差别也(文)法花疏一雲。

    十二遊經雲初成道第二年為五人說法。

    三年化迦葉兄弟三人。

    第五年度身子目連。

    明陳如最初得道故最初列也。

    分别功德論雲。

    佛法最大者謂陳如。

    最小者謂須跋(雲雲)又雲。

    問。

    阿難得佛得道夜半生。

    年二十五方乃得佛○答今引二經據本迹通之○二依報恩經據。

    迹而記佛重為說方乃得聞(雲雲)法花玄七雲。

    冷水灑面者。

    初成道時但堪受人天教。

    為瞽龍及提謂等說三歸五戒也。

    喚子得者。

    趣鹿苑為說出世二乘教也(雲雲)涅槃疏六雲。

    木锵傧者。

    此示業果不失。

    木锵來佛之遍避锵遍逐。

    乃至三十三天行還下锵亦下在地(等文)涅槃疏十五雲。

    佛既生人間。

    聞人法故。

    依轉輪王葬法以端纏身而燒之也○(内外兩端不燒)中間九百九十九^5□盡燒(雲雲)(可雲九十八^5□而言九者何)問。

    處處文雲。

    浮圖或雲佛馱都者。

    為因何者耶。

    答。

    浮圖者。

    法琳雲。

    佛陀(雲雲)如此說者。

    浮圖共是佛名号。

    大論十一雲。

    阿愉伽王一日作八萬佛圖(雲雲)依餘文。

    此王作八萬四千塔婆。

    故知佛圖者是塔異名也。

    又準此文。

    浮圖可是佛圖也。

    會雲。

    塔為佛立之故。

    從所為稱佛圖欤(或可是梵漢互舉欤。

    佛是梵語。

    圖是圖像也)所言佛馱都者。

    婆沙百九十二雲。

    佛焚身時内衣不失馱都(雲雲)準此馱都是舍利也。

    佛舍利故雲佛馱都也。

    故亦雲如來馱都。

    俱舍光記雲。

    馱都此雲性。

    如來體性也(雲雲) 問。

    佛出家成道委始有異說。

    今意如何。

    答。

    亦有二意。

    一是十九出家。

    三十成道。

    故壽量品疏雲。

    若久成佛。

    何故昔說十九出家三十成道(雲雲)二者信解品疏明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為正義(雲雲)即疏文雲。

    疏四雲。

    如來三十成道。

    八十滅度。

    其間五十年說法。

    此經鄰沒涅槃故。

    壽量品雲。

    于伽耶成道。

    至今四十餘年。

    諸師并雲。

    四十九年說法花。

    今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