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果聖人也。
此文明。
厭心為發菩提心。
但此厭心離凡夫二乘故即。
趣佛道。
非是望欣求菩提緣念菩提等也。
此中或有别體厭心。
或于欣求心上義分說之。
又菩薩初心修空觀解。
或觀中道第一義谛入無願三昧等。
雖不欣求念當果等。
但趣菩提名菩提心耳。
又度衆生心即此義例也。
或同自厭欣義也)提婆品疏雲○四一生補處發心。
謂第十地(雲雲)(依伽耶山頂經明四種發心也)大乘玄佛性義雲(興皇解)涅槃所明十地應是地前未得真悟菩薩○華嚴所明十地從佛智慧出。
此是真悟菩薩故。
雲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文)(十地真般若位。
開出佛智中也。
非考經文。
在十住功德者。
此舉真般若功德。
以成初住相也。
以是義故名相似般若。
淨影雲分證菩提也。
此等并明證菩提故名菩提心矣。
一義雲。
花嚴以十住名十地也。
此非正義)維摩經疏第四卷雲。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
成就一切知故。
二乘法以三十四心成道。
大乘中唯以一念則豁然大悟具一切智(文)(大品第二十四。
智論九十四等。
明一念相應慧斷障成佛也。
此謂階級之無階級也。
或是大頓悟義也)此是菩薩于無生觀道場成法身果。
亦是證菩提故。
為菩提心也。
菩提心體性分齊第三(有所得無所得通局及何位名為發心等也)法花方便品疏雲。
今明善自有受報不受報義。
有所得善受有所得報。
無所得善受無所得報。
謂受報義也。
有所得善不受無所得報。
無所得善不受有所得報。
謂不受報義也。
故大品雲。
有所得善不動不出。
無所得善能動能出。
即是證也。
問。
人天善根既是有所得。
雲何此經明皆成佛耶。
答。
人天善根蓋是得佛之遠緣。
故雲成佛耳○問。
人天善根雲何遠成佛耶。
答。
人天善根有二種○報因即感人天身。
以有習因值佛菩薩聞說大乘。
生一念無所得信。
此無所得信是佛道種子。
籍前有得生後無得。
故智論雲。
有所得者是無所得初門。
故言是遠緣○今明。
有所得善前後相生義自是習因。
感報之義是報因。
此之習報并不成佛。
故法花論釋。
童子聚砂為佛塔。
皆已成佛者。
要是發菩提心方得成佛。
非謂凡夫善根及決定聲聞善根得成佛也(雲雲)(法花論意非凡夫善。
以非有故。
非小乘。
非空故。
故故非有空方入中也)此明依法花論意。
唯以無所得善為成佛因。
隻是大乘發菩提心對彼凡夫小乘善根名無所得也。
準此文意。
雖欣佛果法身淨土。
若不依無所得意者。
便成凡夫小乘善根。
不名為發菩提心也。
觀經疏雲。
通論以三福十六種觀皆是生淨土因。
别則以菩提心為業主。
餘善為緣。
故雙卷經雲。
十念菩提為因得生。
此之菩提業非但生淨土而已。
終至佛果為因。
但衆生聞佛道長遠。
望崖而退。
故示淨土近果。
作進趣之緣。
為淨土因。
故經雲易往而無人也。
畢竟成佛之本。
故經雲始發菩提心能動無邊生死大海也。
問。
為有得因生。
無得因生。
答。
二義皆有之(雲雲)此明有得無得并生淨土。
又雲。
淨土因者即是佛因也。
而法花疏雲。
唯以無所得為因。
有所得但是遠緣而非因也。
欲會二文者。
法花疏唯取種子。
觀經疏通取遠緣攝為因耳。
又法花疏以大乘善根總名無所得。
觀經疏意于大乘中别開有得無得二種因也。
若爾二文不相違也。
觀經疏又雲。
若滞悭貪所發勝業不生淨土。
唯以一時廣濟之心為菩提心。
雖未現起。
而未斷之。
煩惱具足有之。
以勝劣業回向淨土命終後生(文)(此明具煩惱人但少時發廣濟之願。
即菩提心。
乃至淨土。
此以慈悲為菩提心。
慈者與樂。
與上欣求菩提義同。
欣求他人菩提果故。
悲者拔苦。
與上厭離之菩提心同。
若别論之。
總有三種。
一求佛果。
二厭生死。
三度衆生。
即與淨影義同也)觀經又雲(三福善)所以第一是世間凡夫善者。
文雲。
孝養父母修行十善○第二三歸五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
此是佛法之容善小乘之善○第三發菩提心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故。
是大乘之善○然此三善得是三人得是一人(雲雲)此中許三人别修三善。
若爾唯第三人發菩提心。
前二則非。
而上文雲以菩提心為業主。
雲何相違耶。
此文且約無所得發心别為第三。
若前二人生淨土。
要由發菩提心。
而是有所得。
又一念少時。
故憶而不論。
故不相違也(秘案之)智論九十六雲。
新學菩薩有二種。
一者深心着世間樂濡心發意。
二者深心發意不着世間樂。
濡心發意者。
佛不以為發心(雲雲)(玄應雲。
濡軟耎三字。
佛經通用之。
以此論文。
證三人三善皆有發心。
但先二中。
濡心發意。
故不說耳)寶窟中卷引大品雲。
菩薩從初發心即行無所得(文)法花玄七雲。
未發心授記有二種○(一都未發心)二者依首楞嚴經意。
其人過去久已發心行行。
但在輕毛随風東西。
未可是詺故雲未發心(等文)(準此等文。
大乘初心欣求佛果及淨土等。
皆是學無所得。
而未決定故亦名未發心。
就實通論。
有所得發心亦生淨土遂得佛果。
以大乘善故皆屬無所得也)法花弟子品疏雲。
大乘中道之解。
譬之寶珠。
理中之極。
故稱無價(雲雲)又雲。
本說大乘之旨。
不令暫受而已。
乃為染神。
曆劫不朽○珠者喻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