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十四

首頁
    所以為答欤(更可尋之) 問。

    第四諸佛獨居土者。

    為唯中道。

    第一義谛為當。

    亦有七珍寶玉耶。

    答。

    一一唯是第一義谛常寂光土。

    一義亦有寶玉土也。

    仁王疏中雲○三賢住分段同居報土。

    十聖住實報無障礙報土○佛久住常寂光土○前二土皆是生滅無常(文)法花壽量品疏雲。

    今對三身亦有三土。

    一者法身栖實相之土。

    普賢觀雲。

    釋迦牟尼名毗盧遮那遍一切處。

    其佛住處名常寂光即法身土○(仁王璎珞七卷金光)明法身具有如如智及如如境。

    就義而望境則土也。

    二者報身報土○用與法身相應。

    名曰應身。

    此猶屬法身。

    與法身同土。

    法花論雲○報佛如來真實淨土□□□□□□是報身土也。

    若如應之義名為報身。

    □□□于淨土成佛。

    此以寶玉為淨土○而終有盡滅○然化身之土此明不定。

    或淨或穢(雲雲)統略雲。

    法身有能照所照義。

    分人土(雲雲)寶窟上雲○毗盧遮那即是法身(雲雲)佛住于常樂我淨四德之土(雲雲)○言此猶屬法身與法身同土者。

    性淨名法身。

    方便淨為報身。

    二淨之中各有境智。

    智名為身。

    境即為土也。

    然方便淨與境淨體不二。

    故雲第一義谛之所攝也。

    問。

    付方便淨之土有色法莊嚴耶。

    答。

    一雲。

    無色法如法身無色義。

    然經說有色者。

    心法顯了義說為色。

    一義雲。

    有色相莊嚴故。

    大乘實報身佛者。

    八識五根等始也(雲雲)既許有五識五根。

    豈無五谛耶。

    然正考宗意。

    第一義門非色非形。

    若世谛門有色有心。

    然以靈智心心為本。

    就此四識有色用相也。

    仁王疏雲。

    十聖住實報無障礙報土者。

    法花論疏雲。

    問。

    既是常住。

    雲何得有諸天擊天鼓及散花等耶。

    答。

    于常土無障礙用故得斯事(文)十地菩薩實報土者。

    即中道土之上無障礙用耳。

    謂中道體虛通無礙。

    其菩薩寶玉土者。

    是無礙土之用耳。

    又即此寶玉土不為穢土所礙。

    故雲無障礙。

    此乃常土之用。

    故雲常土無□□□也。

    大乘玄教迹義雲(光破成論師佛無淨土義也)經說雲。

    佛無淨土者。

    無分段變易淨土。

    有淨土者。

    乃是萬行所得真常淨土○(雲雲)花嚴遊意雲。

    有百億阿僧祇品淨土。

    西方阿彌陀下品淨土。

    聖服撞世界上品淨土(雲雲)問。

    聖撞憶世間是安樂國之鄰境也。

    何忽雲上品耶。

    當以賢首佛國等為上品也。

    答。

    複複勝六障亦無量。

    然聖安養以聖服撞且名上品。

     次一質異見。

    淨土門雲。

    一質多種。

    若以一實相為一質。

    以失實相故有六道異見○此是中道土。

    質淨穢二緣見其二土(雲雲)又雲。

    就迹為論。

    一質二見者。

    身子見佛土。

    滅但見人土。

    梵王見天土。

    而佛土非人天土。

    如經雲。

    寶莊嚴土而況釋迦真土(文)意雲。

    此中真土猶是迹土耳。

    花嚴遊意雲○如餓鬼非但彼處火見恒河水亦是火。

    亦如師子國采珠福德人。

    得珠薄福人見珠成蛇。

    非但見蛇成蛇。

    見珠亦成蛇。

    以是故二質一見也(雲雲)又雲。

    如釋摩南經摩南城七寶所造。

    摩南見金柱。

    餘人則見木柱。

    隻一金柱複見木柱。

    此則是一淨質。

    緣見淨識名一質異見○問。

    摩南藏金柱。

    餘人猶見木柱為不見。

    解雲。

    具有見不見○問。

    若藏金餘人不複見木。

    則着壞業俱成○解雲。

    □□□物并有所屬。

    摩界之金屬摩界□摩界□□□。

    言見者○。

    問。

    若無金猶見木。

    則成兩質義。

    若是一質無金即不見木○解雲。

    雖猶見木而是一質○蛇持人酒肉去人猶見酒肉在○隻是一酒肉○業行不可思議如此(文)問。

    螺發身子不見淨穢名一質二見者。

    法花我淨土不毀衆生。

    見劫盡亦可爾。

    然法花玄九雲。

    羅什雲。

    是異質同處義。

    淨穢二質同在一處(雲雲)淨名·法花說處雖異。

    二緣所見其質可一。

    雲何異義耶。

    答。

    花玄九雲。

    淨土多門下。

    明異質同處義。

    故淨土不毀。

    穢土被燒。

    今明同質同處義。

    故三變而成淨(雲雲)意雲。

    于一種土。

    具多義。

    經雲。

    随義顯示各異。

    此中三變淨土明同質同處者。

    此會人天等所見相望。

    同是淨土。

    故雲同處。

    若望移諸天人者。

    應是異質異處耳。

    然淨名所說一質義顯。

    故花玄九雲。

    淨質屬淨業所起。

    于淨寄見穢耳。

    以淨壞故則穢緣無所見。

    如鬼本于恒河水見火。

    恒河水竭鬼則不見火也(雲雲)(于穢見淨。

    例此可知雲雲)淨土門同之。

    名玄雲。

    但二緣所見○于一淨質遂見其穢。

    故名一質異見(文)法花所說淨穢二土存亡不同。

    故顯異質義。

    此土并依顯相言耳。

    理實□通。

    唯識說故。

    故義疏新巽俱雲我淨土不毀。

    等亦□□□□□□一質異見。

    一質有三義。

    一以非淨非穢為一質。

    二者淨為一質。

    三者穢為一質(取意略抄)問。

    壽量品疏雲。

    依什師意及法花論。

    是異質同處(雲雲)然法花論雲我淨土不毀。

    而衆見燒盡者。

    報佛如來真實淨土第一義谛所攝故(文)既雲第一義谛。

    即一實相也。

    淨土門雲。

    以一實相為一質(雲雲)何以言法花論是異質耶。

    答甚難可尋習之。

    若望第一義土實是一質。

    故義疏次又雲。

    若望正道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