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相研神章卷第三

首頁
    求大果。

    馬鳴龍樹提婆等出世造論。

    傳法空教破法有執也。

    是故總以諸法。

    聞空為三論宗。

     問。

    論若之中。

    何故論若。

    或雲中論或中觀論。

    答。

    此論題若有廣略。

    廣若中觀。

    略若中論。

    故以二義為論題名。

     問。

    唯以一若足為論若。

    何故用二若耶。

    答。

    具足教理及以境智故須廣名。

    若說一若。

    生悟解者何須說二。

    問。

    況若中論。

    有是大乘。

    何故論中申小乘義耶。

    答。

    正明大乘兼宣小義大兼小故。

     問。

    為何兼明小乘義耶。

    答。

    亦令二乘終歸大道。

     問。

    若爾其申人天乘義。

    亦令人天終歸大故。

    答。

    理實可爾。

    但人天乘權止三惡。

    況非出要故不明之。

     百論之中。

    問。

    何故名曰論耶。

    答。

    言百者偈□。

    論者釋偈也。

    明一百偈之論故雲百論也。

     問。

    若爾。

    論中具有百偈耶。

    答。

    有五十偈。

    不足百□。

     問。

    若爾何故名為百論耶。

    可言五十論。

    答。

    梵本之中具有百偈。

    五十無緣。

    此土不來。

    今随本名稱百論耳。

     問。

    現有五十偈。

    若别五十偈。

    若後五十偈。

    答。

    别五十偈。

     問。

    若爾義意若為老耶。

    若不老耶。

    答。

    義意悉老。

    無不具備。

     問。

    若爾後五十偈明何等事耶。

    名為百論大為無用耶。

    十二門論有十品也。

    初品名為舍罪福品。

    何名為罪何若為福耶。

    答。

    罪者摧折義。

    造不善感彼三惡。

    重受罪報摧折有情。

    故名為罪也。

    言福者富饒義。

    起造善業招人天業。

    故稱為福也。

     問。

    罪招苦報可得名舍。

    福感業果何故名舍耶。

    答。

    罪住時苦。

    福或時苦。

    二時并苦故可共舍。

     問。

    何名為舍耶。

    答。

    入實相觀心無所依。

    故稱為舍。

     問。

    罪福之名為因名為果名耶。

    答。

    罪福之名。

    苦是因名。

    而得果名耳。

     十二門論之中。

    問。

    何故名為十二門論耶。

    何為十二。

    亦何為門。

    亦論是何耶。

    答。

    此論釋佛經十二分之門。

    稱為十二門。

    為簡二藏故名為論也。

     問。

    若爾十二者是佛經也。

    門者則是論也。

    爾乃佛經是故也。

    十二門亦教。

    雲何以教而顯其故耶。

    答。

    經有教理。

    論有理教。

    若以論教而顯經教。

    若以論教而顯經教。

    十二門論即是教。

    持業釋名也。

    若以論理而顯經理。

    若以論理而顯經教。

    則十二門之論。

    則依主釋名也。

     問。

    龍樹自造三部論也。

    一無畏論。

    二中觀論。

    三十二門論也。

    中論既言出無畏部。

    此十二門雲何亦爾耶。

    答。

    可有二說。

    一雲。

    門中論也。

    一雲。

    中論内取其精要為十二門。

     問。

    以何為正耶。

    答。

    初說可畏。

     問。

    中論十二門共一部造。

    有何殊異耶。

    答。

    略有十異。

    初四異雲。

    中論具大小義。

    十二門唯述大義。

     法相宗。

     解深密經初二無自性品。

    并瑜伽師地論初七十二劫雲。

    世尊。

    于今初三時中。

    普為發趣一切乘者。

    依一切法聞無自性。

    無生無滅。

    本來寂靜。

    自性涅槃。

    自性。

    以顯了相轉正法輪。

    是真了義(雲雲)意顯者。

    依初一時人我空教不得入中也。

    依初二時法我空教不得入中。

    依二空教入中道故。

    令依二時二我空教。

    有入初三非空非有中道正理。

    是故慈氏。

    佛滅度後九百年中。

    降臨人間。

    有在無著堂而說四論。

    一瑜伽師地論。

    二大乘莊嚴論。

    三辨中邊論。

    四分别瑜伽論也。

    前二時教。

    佛既判雲有上有容是未了義是諸诤論安足處所(雲雲)此初三時。

    佛有判雲是涅槃了義無上無容非諸诤論安足處所。

    然則法相大乘宗者。

    是非二之教。

    亦終歸之理也。

    中邊頌曰。

     虛妄分别有于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 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 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以上) 空妄分别者。

    謂有所取能取分别也。

    于此二都無者。

    謂有于此空妄分别永無所取能取二性。

    此中唯有空者。

    謂空妄分别中。

    但有□所取及能取空性。

    于彼亦有此者。

    謂有于彼二空性中。

    亦但有此空妄分别。

    若于此非有由彼觀為空。

    所餘非有故。

    如實知為有。

    若如是者則能無倒顯示空相。

    故說一切法者。

    謂諸有為及無為法。

    空妄分别名有為。

    二取空性名無為。

    依前理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

    由有空性空妄分别故說非空。

    由無所取能取性故說。

    非不空有故者。

    謂有空性空妄分别故。

    無故者。

    謂無所取能取二性故。

    及有故者。

    謂空妄分别中有空性故。

    及空性中有空妄分别故。

    是則契中道者。

    謂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

    如是理趣妙契中道。

    亦善順符教若等經說一切法非空非有(雲雲)。

     問。

    空妄分别有者。

    其何法耶。

    若所執性若依他起耶。

    答。

    長行論雲。

    謂有所取能取分别(雲雲)意顯者。

    所取能取則分别之所緣也。

    言分别者所取能取之能緣也。

    故稱有也。

    即依他心名虛妄也耶。

     問。

    依他性中。

    有漏無漏何名虛妄也。

    答。

    且舉有漏雜染依他而稱虛妄。

    理實無漏依他起性亦是虛妄。

     問。

    以何得知無漏依他是虛妄法耶。

    答。

    望雜染法雖非虛妄。

    而望涅槃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