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相研神章卷第三

首頁
    如是虛妄法。

    最勝初一雲。

    涅槃如是實。

    緣聞虛妄。

    又雲。

    無生是實。

    生是虛妄。

    又雲。

    不實之法是從緣生。

    涅槃實之法不從緣起。

    是故則知。

    無漏依他亦名虛妄分别無妨。

    範法師問。

    無漏有漏為若是涅槃實。

    何故楞伽經雲。

    于諸虛妄法。

    諸得最虛妄。

    故知無漏雖非諸得亦名虛妄耶。

    答。

    須知無漏有為對真如圓成亦名為妄。

    若對雜染亦是圓成。

    故非最妄。

    由此雜染唯是最妄。

    故得此稱(雲雲)依此師意且舉雜染故雲虛妄。

    無漏依他望真如性亦是須妄。

    而望雜染非是虛妄。

    今言。

    理亦然也。

    然而佛果無漏依他亦是虛妄。

    由大悲緣而且似有。

    其實者是無自性法也。

    既言無自性故此是虛疏。

    既言虛疏何是實哉。

    既言非實何非言妄哉。

    故有無漏依他起心聞名虛妄分别。

    無妨。

     問。

    聞夫三論與法相常有诤競義。

    其诤如何耶。

    答。

    二宗無诤。

    三論意者。

    為破有執而設空藥。

    無著世親聞傳彼宗。

    于中何诤。

    唯佛滅後。

    千一百年。

    清辨出世。

    别造大論而起诤論。

    非是三論法相所诤。

    解深密經雲。

    世尊。

    在昔初二時中。

    唯為發趣修大乘者。

    依一切法聞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轉正法輪。

    世尊。

    今于初三時中。

    普為發趣一切我者。

    依一切法聞無自性乃至自性涅槃無自性性轉正法輪。

    三論之宗依無自性性而說諸法空。

    既契經意。

    由此無著世親傳旨何處何诤。

    然清辨論師非依無自性性而别立虛宗。

    诤由此起。

    二宗無诤。

    世尊初二時中言一切諸法。

    聞無自性等文。

    不依無自性性而舉體聞空。

    故彼清辨師違如來說既起邪見。

    何由正見與此相诤哉。

    然佛滅度後千一百年中。

    清辨菩薩出世造論。

    述法空義。

    掌珍論一部二卷。

    違彼龍樹提婆等宗。

    乖此慈氏無著等旨。

    由此論故初起诤論。

    诤空有宗。

    有為空量遮十八計。

    無為空量亦複如是。

     問。

    彼論師雲。

    等觀世間不正尋伺。

    邪見所罥。

    生死所籠。

    故我依止如淨虛空絕諸戲論寂靜安樂勝義谛理。

    略造此論。

    廣立彼量。

    即立此量頌曰。

     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 無為無有實不起似空花 汝今既言故我依止絕諸戲論勝義谛理。

    于無戲論而起戲論。

    是則自語相違過失。

    理門論中說。

    彼自語相違過雲一切言妄雲。

    自言為是他言為妄。

    謂自言實。

    餘言為妄。

    是自語違。

    今汝既言依無戲論即發戲論。

    言前後違汝立不成。

    若依無戲論可無戲論。

    依無戲論發有戲論。

    豈是量正哉。

     問。

    汝恒建立一切諸法望真勝義其體都無。

    若一切法望世俗谛其體悉有(雲雲)今于有法所舉有為其何有為耶。

    若真性門之有為耶。

    若世俗谛之有為耶。

    答。

    舉世谛有為以為空也。

     問。

    汝俗谛門之有為者。

    汝彼計有。

    何言是空耶。

    即違宗過。

    若真谛門之有為者無體。

    有為所别無故。

    是所别不成宗過。

    問。

    今舉真性所言有為。

    有是無體。

    因無所依有因所依不成過也。

     問。

    同喻幻者為有為無耶。

    答。

    是畢竟無也。

     問。

    若爾大般若經初一劫雲須聞無實而現似有(雲雲)既言似有。

    何成空宗。

    所立不成喻過失也。

     問。

    宗言有為。

    若舉諸法有為。

    若舉汝宗有為耶。

    答。

    唯舉諸法說有有為也。

     問。

    若爾護法宗有為者汝所不許。

    護法有為約真俗谛非空非不空。

    汝都所不所别不成過失。

    汝宗有為。

    約真有空。

    約俗是有(雲雲)舉自不許。

    何有所别耶。

    依般若文作法自相相違雲真性有為有。

    宗從緣生故。

    因猶如幻事。

    喻若依般若。

    彼論頌應言真性有為有如幻緣生故(雲雲)智度論初四引德女經。

    彼經文中。

    佛問德女。

    幻是有耶。

    德女答言。

    不也世尊。

    幻非是有。

    佛複問言。

    若爾幻是無耶。

    德女答言。

    不也世尊。

    幻非是無。

    佛複問言。

    若爾幻見耶。

    德女答言。

    幻是眼見。

    由此經文。

    幻非有亦非無。

    既在異品何為同喻耶。

    則所立不成道幻耶空有非有非空。

    望一向空宗有成宗異品也。

    或清辨論師違佛所說。

    解深蜜經雲。

    依一切法聞無自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之轉正法輪。

    是甚希有無上無容是涅槃了義。

    意顯者。

    般若經說法無自性。

    依三無三性而作此說。

    非據依他及圓成實。

    以三無性聞遍計故。

    依遍計性說無自性。

    非謂二性聞無自性。

    然而清辨說緣生性體性都無。

    既違佛說。

    成大邪見。

    以乖佛說。

    而為邪見。

    若深蜜經雲非佛說。

    才為作答也。

    若許佛說不可得答。

     天台宗。

     問。

    其宗何耶。

    答。

    以大乘止觀而為宗旨。

     問。

    何名為止。

    又何為觀耶。

    答。

    止有二種。

    一止下。

    二止住。

    今此止住為修得宗有名為止。

    慧名為觀。

     問。

    止有住。

    三昧是也。

    何故三昧名為止耶。

    答。

    止心一境而令不散。

    故名為止。

     問。

    此有三種。

    一三廣地。

    二三廣呬多。

    三三廣跋底。

    何名為止耶。

    答。

    近三摩地名為止也。

    餘二可爾也。

     問。

    若爾其止若唯為定亦通散耶。

    答。

    三摩地止通在定散。

    止心一境三摩地故。

     問。

    觀有是慧聲聞乘行方便根本。

    方便行中。

    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