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掷戟

首頁
    就不斷下跌,董卓顯然也是個刻薄寡恩的人,不會念誰的什麼功勞。

    呂布一定也感覺到董卓遲早會把自己一腳踢開的。

    其實早在呂布投靠董卓之初,涼州軍将領胡轸跟呂布就有過不和,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端倪來,呂布在涼州集團裡肯定會不斷被排擠,涼州軍都是狗狼之徒,董卓更是一個有着所有殘暴帝王都有的那些壞脾氣。

     董卓雖然在三國時期也算是一代枭雄,不過最多也就是個土皇帝,沒有更大的出息,安定天下不是他的志向。

    以他流氓惡棍的性格,就是要貪欲大發,就是要獸性大發,暴發戶的嘴臉暴露無遺。

    他沒有做帝王的胸懷,就連做帝王的野心也不過是随着他的權力不斷鞏固而膨脹的!但是不管有無能力和資格做帝王,董卓卻有着那些殘暴帝王的所有脾氣和毛病。

    古代的很多專制帝王荒淫殘暴,刻薄寡恩,可以跟他患難,卻不可以跟他共富貴,成功之後不是論功行賞,而是大肆清洗功臣,這自然是戀權症作祟。

    因為對榮華富貴的貪戀,又處在不安全的狀态中,唯恐有一天到手的權力被人搶去,為了确保享受榮華富貴和他的子子孫孫都享受榮華富貴,那些大頭目們什麼喪盡天良的事情都能做得出來。

     董卓還沒有成功,不是皇帝,隻是土皇帝,但是董卓将得逞一時當做已經成功了,把土皇帝當做了皇帝,所以他的所作所為有點像那些殘暴的專制帝王。

    雖然,董卓沒有那些殘暴帝王的大肆清洗有功之臣的毛病,但是專制帝王殘暴的性格在董卓身上卻發揮的淋漓盡緻。

    當然,董卓的殘暴是為了威懾他的反對派,董卓的權力得到的很偶然,天下人都很不服氣,加上他倒行逆施,實在是人神共憤。

    而董卓之所以對呂布恩遇有加,不過是想讓呂布的才能和涼州軍為他所用,對呂布本人不可能真的像對自己的親兒子那樣寵信,如此的父子豈有不反目的! 呂布董卓之所以反目成仇,以至于董卓被呂布親手刺死,是必然要發生的偶然事件。

    董卓呂布的蜜月期應該是在董卓初到洛陽,那時候需要呂布的幫助。

    但是董卓強行遷都到長安之後,就認為長安在西涼軍掌控的勢力範圍内,無須求助于外人了,因此呂布的利用價值就越來越小。

    可以說,遷都到長安,增加了董卓的安全感,呂布的安全感就沒有了。

    董卓是大流氓,很快就會翻臉不認人,哪裡還會念呂布的功勞,對呂布的态度肯定是不如在洛陽時候了,況且此人殘暴嗜殺,性情暴躁,還沒有到等到兔死走狗就被烹殺了,所以呂布在董卓身邊的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呂布董卓都是屬于極端的利己主義者,隻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對别人下狠手,絕無坐以待斃的道理,這就要看兩隻狼誰下手快。

    而促使呂布先手為強的導火索是很偶然的事件,那就是董卓擲戟。

    因為小事董卓将方天畫戟擲向呂布,若非呂布武藝高強,已經做了戟下之鬼,從這件事也足見董卓對呂布的态度之惡劣。

     呂布雖然躲過一劫,但是自從擲戟事件之後,呂布感到了恐懼。

    這次躲過,難保下次也能躲過,要殺他還愁找不到借口嗎,如果讓老賊知道了他跟其小妾勾搭成奸的事情,那這不就是殺他最好的借口嗎?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恰好此時在朝内王允等人士人集團,正在暗中積極謀劃除掉董卓。

    這些人應該早已将呂布跟董卓之間的矛盾看在眼裡了。

    苦尋除董之策的士大夫集團,現在終于從呂布身上找到了突破口,于是正處于恐懼中的呂布跟這些人一拍即合。

    呂布跟士大夫們站在了一起,并且後來成為了除董計劃的執行者。

    士大夫集團一直在盯着董卓,算計着董卓,現在呂布也站到了他們的這邊。

    得勝的貓兒歡似虎,董卓以為到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内就安全了,卻不知道堡壘總是從内部攻破!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