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除暴凶

首頁
    漢末群雄并起,各地方州牧擁兵自重,互相攻伐。

    軍閥割據,中原大地陷入了長期混亂的局面。

    呂布後來在混亂中搶到了一塊屬于自己的根據地,也算是一方軍閥,他之所以能在這場宰割天下的盛宴上分得了一杯羹,得益于這場大亂。

    外戚宦官相鬥導緻天下震蕩,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場大災難,但是對于那些野心家和政客們來說,正是千載難遇,大撈一把的好機會。

    百年老店,一場打鬥下來,貨物撒落一地,大家開始哄搶。

    在這場混亂中崛起的新面孔裡,呂布并不是第一個露臉的,第一個露臉的自然是董卓。

    呂布一開始出現在台前,是董卓那張兇惡臉孔的陪襯,而他真正開始發迹卻是在聯合王允等士大夫除掉兇暴的董卓之後,這是他第二次謀殺的他的長官,這次的收獲更加豐厚,為他後來逐鹿中原打下了基礎,當然也為他最終敗亡埋下禍根! 董卓西遷之後,自以為是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内了,覺得沒有什麼有求于人了,因此呂布和并州軍在涼州軍閥這裡就開始貶值了,董卓對有功的呂布也就不再重視了。

    另外,涼州人和并州人發生摩擦也是再所難免的,至少肯定是互相不信任。

    涼州人跟并州人的矛盾之深,從後來董卓被王允呂布謀殺後,在外的涼州軍殺盡軍中的并州人可見一斑。

    兩群狼崽子在一塊地盤上發生主客争論是肯定的一定是涼州人以主人自居,而并州人卻以恩人自居,誰也不會讓誰,這兩撥人根本就難以相容,互掐不止,摩擦不斷,是很難團結的。

    更加不會有人想,他們不是什麼主客關系,而是利益共同體。

     在大亂之初,涼州軍閥随即占據了取得天下的先機,但是涼州軍閥的老大董卓卻得意忘形,西遷長安就已經走錯了第一步。

    說董卓如何野心勃勃,其實他志不在得天下,而不過是想割據一方,并沒有雄視天下的野心。

    董卓到了長安,首先想到的不是處理好内部矛盾,整合内部資源,而是急于加官進爵,開始享受所謂的榮華富貴,且貪婪暴虐,對有功的呂布态度也是大不如前。

    從擲戟事件可以看出,董卓對呂布的态度是很惡劣的。

    呂布既然被人罵作是三姓家奴,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呂布也算是有奶就是娘一類的人物,斷了奶自然就不是娘了。

    殺丁原投董卓,并不是董卓好過丁原,而是董卓的勢力大了,投了董卓那是因為能帶來實際的好處。

    叫一聲娘是為了有奶吃,沒奶就什麼也不是了。

    呂布叫董卓爹,那是為了更多的利益,沒有好處哪有白叫人爹的,何況就算呂布當董卓是爹,董卓也未必就真當呂布是兒子,要不怎麼會上演擲戟那一幕呢! 王允等人早将這對“父子”的矛盾看在眼裡了,所以當呂布向王允訴苦,王允抓住了問題的核心,說将軍姓呂,董卓姓董,擲戟的時候董卓可念父子之情?王允一語就解開了呂布的心結,打消了呂布的顧慮。

    呂布在這時候可能也是想到殺董卓對自己聲譽帶來不好的影響,看來呂布也不是一點也不注重自己的名聲。

    但是王允的意思也很明白,你跟他實際上沒有什麼關系,關鍵是現在你也沒得選了,你在乎父子之情他未必在乎,言下之意也就是說,你不殺董卓遲早會被董卓殺了,就這樣,呂布被拉下水了。

     呂布此時也覺得自己越來越不被董卓所看重,關鍵是他現在是在伴虎,這樣一個性情暴躁,動辄殺人的魔王,說不定哪天一不高興就成了他的刀下鬼了。

    所以這個時候不管是被邊緣化也罷,淪為董卓的私人保镖也罷,都不是問題了,現在問題就是如何不變成董卓撒氣的犧牲品。

    何況呂布也不是個省油燈,他能殺他的前任上司,再殺個幹爹有什麼不敢呢?他色膽包天,敢私通幹爹的小老婆,那也就說明他也并不是十分怕跟幹爹反目!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不管呂布如何膽大包天,還是要有實力為後盾。

    在董卓控制的朝廷裡,董卓是一手遮天的,呂布是依附于董卓,要反對董卓隻有找董卓的反對派。

    董卓殘暴不仁,實行恐怖統治,要找董卓的反對派還不容易嗎?恐怖高壓的政策隻能鎮得住一時,是無法征服人心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