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所以董卓的反對派是遍布朝野的。
外有關東聯軍,雖然很快不戰自散,但是各地諸侯還是打着反董的旗号。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朝臣們實際上都是不服董卓的,明着不敢反對董卓,但是暗中反他的人恐怕不在少數。
在董卓看來,任何一個朝臣都可能成為反對他的人。
呂布更加知道,他很清楚那些士大夫是對董卓又恨又怕,無時無刻不想着除之而後快。
所以呂布才主動向王允訴苦,要不這樣的事情怎麼可以輕易跟人講,或許這就是呂布表示聯合的意向,隻是不敢肯定這些人是不是真的有膽子除董。
與其說是訴苦不如說是探口風。
也可以說,呂布加入除董聯盟,也算不上是被拉下水的,而是主動求入夥。
董卓也不是不知道朝中有人在暗算他,而是他太知道了,所以他才采取恐怖手段控制朝政,甚至要勇武的呂布做他的貼身保镖。
即使如此都不能避免暗殺他的事件發生,可見想除掉他是大有人在,隻是敵人在暗,自己在明,不知道哪個人想要害他。
大漢朝的臣子也不少,總不能全殺了吧,他要控制這個朝政還是需要這些人的維持。
由于無時無刻的不安全感,處處杯弓蛇影,董卓出入身披重甲,保镖護從裡三層外三層,還有被他視為心腹的呂布做貼身保镖,但是即使如此,董卓還是不放心,為此他在眉縣修築“萬歲塢”,後稱眉塢,眉縣雖然離長安并不遠。
修建牆厚城高的這樣一個私邸,離開了權力中心,将自己與外界隔絕了起來了。
長期離開權力的中心,對于最高掌權者來說是很要命的,因為董卓不在他的反對派才有機會反對他,才能活動起來,組成反對他的聯盟,拟定除掉他的計劃。
後來曹操顯然是吸取了董卓的教訓,所以在曹操控制朝政的時期,一些朝臣發動的幾起政變都沒有成功。
董卓修築眉塢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另一方面主要還是為了個人享樂。
他搜刮足夠吃幾輩子的糧食,用不完的金銀珠寶,數不清的美女,大有及時行樂的意思!
董卓到了長安,尤其在眉塢他沒有一點危機感了,于是暴發戶土皇帝的本來面目便暴露無遺。
他完全把眉塢當成了自己的家,很滿足這裡神仙般的生活。
他甚至認為,眉塢城高牆厚,大事不成,守住這個地方也可保長久的富貴。
董卓這一心理活動,活畫出了一個死守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土财主的形象,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董卓的野心并沒有後來所描述的那樣大。
别看董卓來勢洶洶,咄咄逼人,殘暴嗜殺。
但是殘暴往往不是有雄心有魄力的表現,而恰恰相反,正是心裡極度虛弱的表現,隻有在害怕的時候才會大叫幾聲壯膽。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董卓不過是紙老虎,他的心裡還是沒有底,他還是沒有把握搞定各路諸侯,更加沒有統一全國的雄心。
他不是規劃将來,而是想着退路,狠勁的摟錢,拼命的搜刮,殊不知,如果連長安都守不住,一個小小的眉塢能管什麼用,真有那一天想當守财奴也不可能了!
不過董卓鋪好的一切退路都是多餘的,眉塢堅固能管的了什麼用,人心離散照敗不誤。
要知道,不管多麼堅固的堡壘也能攻破,尤其在内部是很容易被瓦解的!董卓到了長安得意忘形,隻顧着往自己家裡摟錢,有功之臣都抛在腦後,大家跟着你為的不就是跟着沾光嗎?結果隻你一個享樂不管大家了。
呂布自以為功勞最大,到了長安董卓對他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甚至每天要在被董卓殺掉的恐懼下生活。
呂布固然對董卓怨恨,李肅也憤憤不平。
董卓的部将李肅也是呂布的老鄉,他一直得不到升遷,心懷不滿,因此他也跟着呂布反叛董卓。
但是董卓卻毫無知覺,直到發現掉入别人的陷阱,刀槍向他刺來的時候,盡然不知道呂布已經叛變了,以為呂布還是他的心腹,指望他身邊的這個義子護駕。
當他發現掉入敵人的包圍圈,刀槍齊向他身上招呼的時候,他大叫呂布何在,呂布聲稱奉诏讨賊,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被呂布刺死了。
就這樣,董卓在毫無預感的情況就被呂布一戟刺穿喉嚨,好日子就此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