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五又呆了一會:“這塊木炭,也沒有什麼特别,所有的木炭,全是炭窖裡燒出來的!”
我一聽得他那樣講,心中不禁發急,忙道:“一定有什麼特别的?”
邊五又呆了片刻,從他驚呆的神情來看,我可以肯定,他一定知道這塊木炭有什麼與衆不同之處,但是在呆了一會之後,他又搖着頭:“沒有什麼特别,不過是一塊木炭!”
我不禁啼笑皆非,正想再問,白素忽然道:“别提這塊木炭了……”
我狠狠向白素瞪了一眼!
白素假裝看不到我發怒的神情,又道:“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炭幫的幫主,要稱四叔?四字對炭幫有什麼特别的意義?”
一聽得白素這樣問,祁三和邊五的态度活躍了許多,祁三道:“當然是有道理,燒炭的人,和“四”字有很大的緣分……”
祁三接下來,滔滔不絕地講着有關炭窖的事情,而邊五卻很少開口,隻是在祁三向他詢問時,他才偶然說一兩句。
祁三講的事,雖然并沒有當時立即觸及那塊木炭,但是那是有關炭窖的事和整個故事,有着相當密切的聯系。
發生在邊五身上的那一次“出事”,神秘而不可思議,如果先對炭窖有一定的了解,對明白整件奇事的過裎,有極大的作用。
所以,我不厭其煩,将祁三的話複述出來。
祁三所講,有關燒炭的事,本身也相當有趣味,不緻于令人煩悶。
在祁三的叙述中,有一些事,用現代的科學眼光來看,十分簡單,但是在知識程度極低的燒炭者眼中看來,卻變成十分可怕,遇有這種情形,我用括弧來作簡單的解釋。
以下,就是祁三和邊五口中的若幹和炭幫有關的事。
燒炭,并不是容易的事,第一道程序,當然是采木。
采木由伐木組專門負責,這組人,在伐下了樹木之後,将之鋸成四尺長的一段一段,然後,根據樹木的粗細、分類,歸在一起。
這一點十分重要,同樣粗細的樹木要放在一起。
因為這些木頭,要放進炭凼中去燒,使木頭變成木炭,一定要粗、細分類,才能掌握火候,使一個窖中粗細不同的木頭,在同一時間内,同時變成木炭。
炭窖,一般來說,兩丈高,有四個火口,那是燒火用的,火從四個洞口送進炭窖之内,火口在炭窖下半部,在炭窖中堆放木頭之際,也十分有講究,最粗的,堆在下面,最細的堆在上面。
堆木,是燒炭過程中一門相當高深的學問,由專人負責,稱為堆木師傅。
祁三在說到這裡的時候,十分驕傲地挺了挺胸:“有人說我是炭幫堆木的第一把手!”
堆木有什麼學問呢?木和木之間的空隙,不能太大,空隙太大,空氣流通過多,通風太好,木頭得到充分的燃燒,就會燒成灰燼。
堆得太密,空氣流通不夠,木料得不到需要的燃燒,就不會變成炭。
所以,堆木師傅有一句口訣,叫“逢四留一”,意思是四寸直徑的木料,就留一寸的空隙。
每一個炭窖之中,可以堆四層木料,最上層的最細。
木料一堆好,就封窖口。
窖口留下四寸直徑大小,然後,開始生火,四個火口,日夜不斷地燒,要燒四日四夜。
在這四日四夜之中,負責燒火的火工,緊張得連眼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