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高岗上的人家

首頁
    第三章高崗上的人家 1 搬家的那天刮起了西風——猛烈的西風。

     當、當、當…… 鐵路道口的警鐘聲随着風從遠方忽隐忽現地傳來。

     從陽台伸出頭,就可以看見高崗下小田快行線的鐵路線。

    來往的列車似乎比想像中的繁忙。

    這一點,在和房屋中介商一起來看房子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

    但是,由于房子位于高崗之上,和鐵路相距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列車的聲音也并不那麼刺耳。

     “當、當、當。

    ”卓二在裝滿書的紙箱上坐了下來,模仿着鐵路道口警鐘的聲音。

     “好像附近有一個鐵路道口,是吧?”春海揉了揉僵硬的肩膀,自言自語一般地問道。

    她穿一條工裝褲,上身是一件藏青色毛衣,袖子稍微卷起,一副精神振作的樣子,幹起活來非常麻利。

    臉頰泛起了微微的紅暈,從那纖細的腰身根本看不出來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

     “嗯,一定是有道口。

    ”卓二的回答和沒回答差不多。

    他正小心地把墊在書箱下的紙折起來。

     這是一幢三層的公寓,卓二一家在三樓的東側,是一間三室兩廳的房子。

     孩子們也被分配了各自的房間。

    姐姐敏惠上小學五年級,弟弟陽一上三年級。

    雖然這麼小的孩子就有自己的房間多少顯得有點奢侈,但是他們不能總是小學生呀,人是要長大的。

    早晚有一天他們會需要自己的房間,而到那時再買新房子也是不現實的事情。

    即使做短期打算,也得在這裡住上十年或者十五年。

    其實說心裡話,這裡也許将是今後一輩子的住所,至少卓二是這麼想的。

    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卓二在選擇房子的時候,花了充足的時間,争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選擇最好的、盡量滿足每個家庭成員需要的房子。

     房子可是一生中購買的最重要的商品。

     春海有一定的積蓄,還有從娘家繼承下來的股票,這些在關鍵的地方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所謂“關鍵的地方”,是指“至少買一個稍微大一點、方便一點的房子”中的“稍微”。

    在登記房子的産權時,夫婦各占一半。

     “銀行的人說了。

    ” “說什麼了?” “大多數家庭中都是丈夫先死,所以在登記産權的時候,還是歸妻子所有的部分多一些的好。

    ” “嗯。

    ”卓二并沒有提出異議,雖然他并沒怎麼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

     ——恐怕我确實會先死吧。

    —— 卓二這樣想着。

    在年齡上卓二要比妻子春海大五歲,而且現實中女性的平均壽命都比男性長。

     為了買這個房子,卓二已經從銀行貸了款,全部還清這筆錢需要二十年的時間。

    一直以來,卓二都不喜歡欠錢的感覺,就像患了眼疾一樣,看前方總覺得蒙了一層霧。

    如果借了錢,一旦錢到手,就不得不背負“必須得還”的心理重擔。

    隻要家庭整體的收支計算為負數,卓二就無法感覺到收入的喜悅。

    發工資的時候、發獎金的時候、甚至中彩票的時候……卓二都感覺不到任何喜悅。

    也許是因為氣度不夠寬廣吧,父親、母親都是這種性格。

    因為從銀行貸款是一筆不小的數額,所以卓二家一直持續着入不敷出的日子。

     ——二十年後從還債的重擔下解放出來的時候,将會是何等的幸福呀!—— 到時可以坐在浴缸裡悠閑地喝酒…… ——不過,等等!—— 等到那一天,卓二應該六十多歲了吧,人生已經走完了大半的路程,就快進入暮年了。

    人整日處于焦急等待的狀态中恐怕不太好。

     “真是畢生的事業呀!” “什麼?” “擁有一個家呀。

    ” 埋頭整理物品的妻子春海對于卓二的諧谑沒有表示出太高的興趣。

    春海一邊把餐具排列到廚房的壁櫥中,一邊用鼻子哼哼了兩聲,以表示對卓二的回答。

     ——她看起來很高興啊。

    —— 雖然臉上沒有燦爛的笑容,但是妻子的臉的确閃爍着光芒。

     由于卓二的新家建築在高崗之上,因此附近沒有高大的建築。

    站在陽台上,視野雖然不算寬闊,但是下面街道的風景還是盡收眼底的。

     鐵路線旁有一個小公園。

    從樓上可以聽到用廢紙換衛生紙的吆喝聲。

    那邊是通向車站的一條近路。

    到了晚上,擺攤賣烤肉、拉面的小商販紛紛推車出來做生意了。

     不知從何處随風飄來了一隻氫氣球。

    同時,當、當、當……又傳來了鐵路道口的警鐘聲。

     “總算有個房間的樣子了。

    ”春海坐在卧室的榻榻米上說。

     “别太着急收拾,會累壞的。

    ” “是啊,眼前要做的就是把東西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