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又發一篇文于三個網壇《兩種人類起源說,你信哪個?》
一,達爾文學說,人是猴子變的。
達爾文年輕的時候遠遊,以探索的興趣走進大自然,考察研究生命現象,成就了影響深遠的生物進化學說,物競天擇,自然選擇,适者生存。
遺傳和變異,物種進化,人類起源,列舉了許多證據說明人類是由已經滅絕的古猿由低級向高級進化而來的,論述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古代的類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後來一部分古猿為尋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動,逐漸學會用兩腳直立行走,前肢則解放出來,并能使用石塊或木棒等工具,最後終于發展到用手制造工具。
與此同時,在體質上,包括大腦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出現了人類的各種特征。
達爾文的進化論之人是猴子變的,迎合了無神論及唯物主義者的味口,堵死了對生命現象探赜索隐的曲徑幽路,告誡人類安份守己,别再勞心費神鑽牛角了。
我們就是在“人是猴子變的”教科書裡長大,而“魯迅踢鬼的故亊”更使我們相信生命隻有一次,人死後是沒有什麼靈魂之說的。
馬克思贊賞黑格爾的觀點說:“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終極原因,我們不能追溯到比對這個相互作用的認識更遠的地方,因為在背它的背後沒有什麼要認識的了。
”恩格斯也欣賞地把生活在樹上的古猿稱為“攀樹的猿群”,把從猿到人過渡期間的生物稱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夠制造工具的人稱作“完全形成的人”。
也有後來的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魚進化而來的。
後人以達爾文進化論為理論根據,說物質能變非物質,而非物質不能變物質。
後來的科學家多信奉達爾文進化論,一個原因是他的一些論見被科學實驗證實。
達爾文的一般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别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
這一點被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古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觀察、實驗所證實。
共同祖先學說: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
分子生物學發現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生物化學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緻性,最終證實了達爾文這一遠見卓識。
所以,這也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科學事實。
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
自然選擇的存在,是已被無數觀察和實驗所證實的,所以,這也是一個科學事實。
漸變論:生物進化的步調是漸變式的,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
二,佛祖宣說,最初的人類來自“光音天”,也是外星人。
光音天,是諸天中的一種天。
佛祖開示道:諸比丘,世間轉已,如是成時,諸衆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諸衆生,生彼天時,身心歡愉,喜悅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勝色,年壽長遠,安樂而往。
諸比丘,爾時世間轉壞已成,空無有物,諸梵宮中,未有衆生。
光音天上,福業盡者,乃複下生梵宮殿中,不從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爾時,複有諸餘衆生,福壽盡者,從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悅住持,以為飲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騰空而行,身色最勝,即于其間,長久住持,彼諸衆生于是住時。
無有男女。
無有良賤。
唯有此名。
名曰衆生衆生也。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
複于後時,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漸如鑽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猶如上蜜。
爾時衆生其中忽有性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試複嘗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時彼衆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齊一節,沾取地味,吮而嘗之,嘗已意喜。
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貪者,次以手抄,漸漸手掬,後遂多掬,恣意食之。
時彼衆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時,複有無量其餘諸人,見彼衆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學,競取而食。
諸比丘,彼諸衆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漸漸澀惡,皮膚變厚,顔色暗濁,形貌緻異,無複光明,亦更不能飛騰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滅沒。
諸比丘,劫初衆生,食地味時,多所資益,久住于世。
而彼諸人,若多食者,顔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勝。
……
彼諸衆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勝……地皮複沒,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猶如淳蜜……林蔓已沒,有粳米出,不耕不種,自然而生,無芒無桧,米粒清淨,香味具足。
彼時衆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