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真是說得再明白也沒有,我以前就沒想到。
不過我喜歡一個女子,卻一定要她做老婆,我可沒你這麼耐心。
阿珂當真要我種菜挑水,要我陪她一輩子,我自然也幹。
但那個鄭公子倘若在,老子卻非給他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不可。
”
胡逸之道:“小兄弟,你這話可不大對了。
你喜歡一個女子,那是要她心裡高興,為的是她,不是為你自己。
倘若她想嫁給鄭公子,你就該千方百計的助她完成心願。
倘若有人要害鄭公子,你為了心上人,就該全力保護鄭公子,縱然送了自己性命,那也無傷大雅啊。
”
韋小寶搖頭道:“這個可有傷大雅之至。
賠本生意兄弟是不幹的。
胡大哥,兄弟對你十分佩服,很想拜你為師,不是學你的刀法,而是學你對陳圓圓的一片癡情。
這門功夫,兄弟可跟你差得遠了。
”
胡逸之大是高興,說道:“拜師是不必,咱哥兒倆切磋互勉,倒也不妨。
”(第33回)
以上這一段将韋小寶的“愛情觀”寫得淋漓盡緻了。
在他眼中看來,胡逸之在陳圓圓身邊住了二十三年,還不是她的“姘(頭)”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以他才會實實在在地問一聲“胡大俠,你這麼大的本領,幹什麼不把她一把抱起便走?”
在韋小寶的心目中,看上了一個女人,第一個念頭便是要娶她做老婆,完全占有她;退而求其次,至少也得做她的“姘頭”,部分地占有她。
至于辦法麼,一是“給她一百萬兩銀子”,二是“一把抱了便走”,即要麼是買,要麼是搶。
是否兩心相悅,兩情兩愛,兩相情願,那完全是不值得考慮的。
胡逸之提出“你喜歡一個女子,那是要讓她心裡高興,為的是她,不是為你自己”。
——這在韋小寶看來,簡直是“有傷大雅之至”。
因為他要是喜歡一個女子——不管她喜不喜歡他——就一定要做她的老公,“賠本的生意,兄弟是不做的!”
愛者和欲者的差異,業已充分地顯示出來。
即愛者之愛是一種忘我,一種對對象的奉獻,一切為了對象的情感;而欲者之愛則是一種為我,一種對對象的占有的欲望,一切為了“我”的情感(實際上隻是一種欲望和本能的表現形式!)。
韋小寶無疑是這樣一種欲者。
而不是一個真正的愛者。
韋小寶一生所說的最動聽的“情話”,隻是對他的丫環兼情人雙兒說:
“大功告成,親個嘴兒!”
而正在他想方設法,要做沐劍屏、方怡的“老公”的時候,一邊心裡想的是:
..韋小寶心想:“先吓他一個魂不附體,手足無措,挨到天明,老子便逃出了宮。
那小郡主和方怡又怎麼辦?哼,老子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逃得性命再說,管他什麼小郡主、老郡主,方怡、圓怡?老子假太監不扮了,青木堂主也不幹,拿着四五十萬兩銀子,到揚州去開麗夏院、麗秋院、麗冬院去。
”..(第11回)在最緊急的關頭,先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緊。
這倒真的是韋小寶的一貫作風。
那種說要“為愛人而犧牲”的論調,對韋小寶而言,全是不通。
對韋小寶談愛情,與對牛彈琴差異不大。
隻是牛沒有他那麼好色,也沒有他那麼強的占有欲而已。
在這一方面,韋小寶是比牛們要高明得多的。
4.韋小寶的婚姻和追求
韋小寶的婚姻是相當圓滿的,隻是與愛情無關。
韋小寶是如何“得到”他那七位如花似玉的夫人的,仔細地探究起來,是很有意思的。
說起來,固然與韋小寶的“豔福”有關,而韋小寶本人也确實是花過一番心血,曆過幾番曲折艱險,這才與七位夫人共聚一堂的。
在這七位夫人中,隻有雙兒、沐劍屏、曾柔這三位年齡較小的姑娘是自由之身,而其他四位則已是名花有主或芳心有屬了。
方怡一心愛戀着她的師兄劉一舟;阿珂則非鄭公子克塽不嫁;建甯公主已由皇帝許配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蘇荃則早已是神龍教主洪安通的夫人。
韋小寶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說穿了也許一文不值。
A.雙兒。
雙兒成為韋小寶夫人之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因為雙兒本是士族世家莊廷珑家的丫環,韋小寶無心插柳地殺了鳌拜,不僅使他莫名其妙地成了天地會青木堂主,成了總舵主陳近南的入室弟子;而且使莊家的寡婦對他感激不盡,因而以雙兒相贈。
雙兒的主人将她送給韋小寶,當然就死心塌地跟着韋小寶,做“他的人”。
平心而論,韋小寶在七位夫人之中,對這位雙兒青眼有加。
恐怕覺得地位相近,而且雙兒對他非但沒有任何的輕視,反而忠心耿耿的緣故吧。
B.沐劍屏
韋小寶第一個見到,便是這位小郡主。
那時他們都還年紀幼小,情窦未開。
韋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