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首頁
    革命黨,什麼武裝起義啦、流血犧牲啦,又是柴火又是鍋的,這哪兒是買賣人關心的事兒啊,幼林跟他談得還挺熱乎。

    ” “幼林也關心這些?” 莊虎臣放下茶碗:“那汪掌櫃的能煽乎着呢,我怕幼林一不留神卷進去,這不,過來跟您說說,您可千萬囑咐他,别跟那夥子人套拉攏。

    ” “虎臣,那可真得謝謝你了,回頭我囑咐他。

    ”張李氏思忖着,“要是咱們鋪子的隔壁住着這樣的人,你也得留神。

    ” 莊虎臣苦着臉:“唉,不瞞您說,我正為這事兒發愁呢。

    ” 其實,為這事發愁的不光是莊虎臣,張幼林的心裡也不輕松。

    證實了自己的判斷之後,張幼林從潘文雅那兒借來了汪兆銘的幾篇文章,仔細琢磨了一番,然後就去找了莊虎臣。

     莊虎臣一聽說隔壁那幾位真是革命黨,不由得眉頭緊鎖:“要真是這樣,我的意思,幹脆就報官,讓衙門把他們抓起來得了,省得生事兒。

    ”張幼林連連擺手:“師傅,萬萬不可,我讀了汪兆銘寫的文章《革命之趨勢》、《革命之決心》和《告别同志書》,汪先生是位仁人志士,他幹的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兒,可欽可佩呀。

    ” “你淨佩服他了,萬一他們折騰出個好歹來,這隻是一牆之隔,咱可别引火燒身。

    ”莊虎臣的想法很實際。

     “一般情況下,革命黨不會傷害平民百姓。

    ”這一點張幼林是相信的。

     莊虎臣還是憂心忡忡:“可保不齊會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事兒,他們可是連命都不在乎的主兒。

    ” “從長計議,師傅,您可千萬别輕舉妄動……” 張幼林曉知以利弊,千叮咛、萬囑咐,莊虎臣這才勉強答應不去報官。

    不過,從這天起,莊虎臣幾乎就沒再睡過一個安穩覺。

     革命黨确實也沒閑着,已經接近午夜,守真照相館内的燈還亮着,汪兆銘、黃複生、陳璧君三人相對而坐,他們正在策劃新的刺殺行動。

     黃複生說道:“路線我勘查清楚了,攝政王載沣每天早晨八點出王府,經過鼓樓大街,從景山後門進宮。

    ” “我們是否可以從鼓樓大街的矮牆後面投炸彈?”陳璧君征詢着他倆的意見。

     汪兆銘站起來,在鋪子裡踱步:“不知你們注意到了沒有,鼓樓大街正在修路,那一帶的閑雜人員太多,不好下手,我們的目标是攝政王載沣,盡可能不傷及無辜。

    ” 陳璧君看着他:“那什麼地方合适呢?” “什刹海和後海的分界處有一座小橋,叫銀錠橋,那個地方很僻靜,是載沣的必經之路。

    ” 黃複生思忖着:“你的意思是,我們把炸彈埋在銀錠橋下,等載沣過橋的時候引爆炸彈?” 汪兆銘點頭:“對,到時候我去引爆,與載沣同歸于盡。

    ” “不,你是同盟會當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你的文才、口才和号召力都是無人可以取代的,萬一……對革俞損失太大。

    ”黃複生立刻就否決了。

     汪兆銘斷然說道:“梁啟超罵革命黨人是‘遠距離革命家’,章炳麟等人又背叛了孫先生和同盟會,現在已經到了非口實所可彌縫,非手段所可挽回的地步,我們必須拿出具體的行動來證明自己革命的決心,擊破梁啟超之流的不實之詞,促使同盟會内部團結,挽回民衆對革命的信心。

    ”他慷慨激昂:“我在《革命之決心》這篇文章當中說過,革命黨人要為革命作釜作薪,現在正是需要我做革命之薪的時候,吝惜柴薪,怎麼做成革命之飯呢?我去,你就不要争了。

    ” 黃複生剛要開口,“當、當、當”,門外突然傳來了敲門聲,三人都是一怔。

     汪兆銘過去打開門,隻見莊虎臣站在門外,他一臉的歉意:“汪掌櫃的,對不住,這麼晚來打攪您,我有個熟人兒他們家老爺子剛過去,要洗相片兒,擺在靈堂裡供着,您給放大着點兒,這是底版。

    明兒早上他們過來取,我那熟人兒說,南城的照相館就數您這兒的技術好,您瞧,都這時候了,真給您添麻煩。

    ” 汪兆銘接過紙袋:“沒關系,我們加個班,明天過來取就行了。

    ” “得,汪掌櫃的,謝謝您啦,這銀子……”莊虎臣說着從大褂裡往外掏。

     “取的時候再說吧。

    ” 送走了莊虎臣,汪兆銘把紙袋遞給了黃複生,黃複生抽出底版,借着煤油燈的光亮看着:“兆銘,咱們這照相館還真做出名聲來啦,說實話,若不是因為革命,我還真想把這個照相館正式經營下去。

    ” 汪兆銘笑道:“算了吧,你這種掙一個花兩個的人,不出半年就得把照相館做垮了。

    ” 黃複生放下底版:“還說我呢,你比我也強不到哪兒去,我聽鄰居說,守真照相館的那個汪掌櫃的,哪兒像個買賣人,分明就是個甩手掌櫃的,成天晃悠,沒見他幹什麼正經事。

    ” 陳璧君皺起了眉頭:“兆銘,這可不是件好事,你們這兩位男士頭上沒辮子,一口的南方口音,本來就引人注目,再讓人看出來做生意也是外行的話,那朝廷的鷹犬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