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叔叔--第二章
第二章
溫哥華号是一艘加拿大籍的三桅帆船,它的裝貨容量是五百登記噸①。
這隻船是租來的,專門用來從亞洲沿岸把“卡納克”販運到加裡福尼亞的舊金山。
“卡納克”就像中國的苦力,是一種移民,他們自願與外國人簽訂了出賣勞動力的合同,把自己的勞力典賣給了外國人。
已經有一百五十名這種苦力搭乘上了溫哥華号。
①登記噸,是一種容積單位,等于2.83立方米。
一般旅行乘客都避免與這些“卡納克”同船共渡太平洋,因為他們是些社會出身卑微、低下,舉止粗魯、反叛傾向極強的人。
而哈裡-克利夫頓先生是個美國工程師,多年來受聘為黑龍江河口工程工作。
他已經積攢下一筆錢财,正尋找機會返回他的故鄉波士頓城。
因為從中國北部到美國的船班稀少,正在克利夫頓等候船班之際,溫哥華号到達了亞洲海岸。
哈裡-克利夫頓找到這位船長,他們既是同胞,又是朋友。
于是他決定帶着他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搭乘溫哥華号返回故裡。
因為他已經積攢下了頗豐的财富,盡管還年輕,隻有四十歲,他也不想再繼續工作下去,而打算返回故鄉休息了。
對搭乘這艘裝有“卡納克”的船,工程師的妻子,艾麗薩-克利夫頓太太已經預感到某種恐懼與擔憂,但她不願違背丈夫急于返回美國的心願而沒有提出異議。
另外,因為克利夫頓太太還想到:航程應當說并不算長,溫哥華号船長是個常跑這條航線的行家裡手,所以她懸着的心才梢稍可以安定下來。
于是,她随着丈夫,帶着三個兒子:馬克、羅伯特、傑克,及一個小女兒貝爾,還有他們的狗菲多,一齊登上了溫哥華号。
哈裡森船長,這條船的指揮官,是個優秀的海員,航海經驗豐富,他尤其清楚的是太平洋上,這段航線并沒有多少險情。
由于和工程師是好朋友,船長對克利夫頓一家照顧得非常周到,使他們不必遭受與住在底艙的“卡納克”接觸而帶來的麻煩和不方便。
溫哥華号的乘務人員由十二名水手組成,他們國籍不同,相互間沒有任何關系。
這種由民族差異甚大的人,臨時湊在一起的航海組織是很難避免在遠航中發生的難以預料的麻煩。
因此,可能經常會發生一些争執和混亂,從而妨礙正常航行。
在這條船上工作的水手中有兩個愛爾蘭人,三個美國人,一個法國人,一個馬耳他人,兩個中國人,三個黑人。
三月十四日,溫哥華号起航了。
前幾天,船務工作正常,但是風向不太有利。
盡管哈裡森船長指揮靈活,因為南風太強,水流把船沖得向北偏離了船向。
然而這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危險,隻是将延長一點航程。
但是,人們已經隐約感到真正的危險開始在醞釀之中,這就是某些水手居心叵測,企圖挑動“卡納克”們造反鬧事。
據說是船上的二副鮑勃-戈登。
鮑勃-戈登是個極其險惡的無賴,他利用了船長的好心,及他們是初次共事,船長對他并不了解的弱點而煽風點火,鼓動“卡納克”們叛亂,以達到劫船的目的。
他和船長之間還爆發了多次口角和争執。
船長感到看來不得不采取一些強硬手段了。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意外事件總會提早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确實,在溫哥華号上,船員不服從管理的現象越來越頻繁地爆發出來。
“卡納克”們也越來越難以控制了。
哈裡森船長隻能依靠兩個愛爾蘭人、三個美國人和一個法國人了。
這個法國人是個勇敢的水手,因為長期居住美國,差不多已經美國化了。
他是個高尚的人,出生在法國庇卡底省,名叫讓-範特姆,但他更喜歡人們叫他弗萊普。
弗萊普已經周遊過世界,他到過所有作為一個人可以到達的地方,無論他走到哪裡,總是保持着豁達、樂觀的天性。
正是他提醒了哈裡森船長應該注意船上的惡劣傾向,及時采取有力措施。
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又能怎麼辦呢?不是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