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所以,英國報紙甚至展開了一場大論戰。
英國大地理學家克裡普特林甘在《時代報》著文引起轟動:“瑞典人、丹麥人、荷蘭人、俄國人和美國人都可以認為自己有權獲得北極地區,但英國決不會輕易讓出這塊地盤。
新大陸的北部難道不是已經歸屬英國了嗎?從1739年維盧希到達斯匹次卑爾根和新曾布爾,到1853年麥克盧爾的輪船穿過北極西北,北部的陸地、島嶼難道不是英國人發現和征服的嗎?”
費澤海軍元帥在《旗幟報》發表文章說:“弗羅比歇、戴維斯、霍爾、韋默斯、赫德森、巴芬、庫克、羅斯、帕裡、貝希、貝爾徹、福蘭克林、肯尼迪、内爾斯、科林森、阿切爾、穆爾戈萊沃、斯科萊斯比、麥克、科林托克,不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嗎?哪個國家有權對這些航海家也沒到達的北極地區提出占得住腳的主權要求呢?”
“好吧!”《聖疊戈信使報》(加利福尼亞州)反駁道:“既然美國和英國都有自尊心,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曆史。
内爾斯遠征中的英國人馬坎曾經到達北緯83°20′。
可格裡利遠征中的美國人洛克伍德和布雷納德卻超過了他15′,在83°35′的地方升起了美國三十八星旗(美國國旗上一個星代表一個州。
現在美國有五十個州,國旗為五十星旗)。
最為靠近北極的光榮屬于洛克伍德和他的夥伴。
以牙還牙,以眼不眼。
誰也不比誰差。
實際上,深入北極地區的航海家中,還有1498年的威尼斯人卡伯特;1500年的葡萄牙人科特雷亞爾。
他們先後發現了格陵蘭和拉布拉多。
不過,意大利和葡萄牙都不想參加拍賣,對誰将獲得北極也不關心。
隻有英國和美國積極用英鎊或美元支持這場領土競争。
然而,與北極相鄰的國家,通過商業會議和科學會議協商了北極實驗協會提出的建議,決定參加12月3日在巴爾底摩舉行的拍賣,并各自給本國的代表一筆經費,但不可超支。
至于出售得來的錢,将分給未買的五個國家,作為放棄今後一切權利的補償。
經過多次讨論,事情終于談妥。
有關國家同意在巴爾底摩進行拍賣。
代表們帶着信用券從倫敦、海牙、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彼得堡出發,在拍賣前三周抵達了美國。
美國代表隻有北極實驗協會的威廉·斯·福斯特,他的名字也曾獨自出現在”紐約先驅報“11月7日公告上。
關于歐洲各國派出的代表,現專門介紹如下。
荷蘭代表:雅克·詹森,荷屬印度前議員,五十三歲,身材矮胖,活像一尊雕像。
短胳膊短腿,戴着一副鉛制眼鏡,圓圓的臉上閃着紅光,發型呈環狀,鬓須如霜。
一看便知這是一個老誠的男子。
他對這件事的結果心中無底,所以态度有些暖昧。
丹麥代表:埃裡克·鮑爾德納克,前格陵蘭屬地副總督。
中等身材,兩肩略不平,大腹便便,肥大的腦袋搖搖晃晃,雙眼高度近視,閱讀時用鼻尖嗅着書本。
若有人談及他國的權利,他根本不與理論,因為他認為北部地區理當歸為本國。
瑞典—挪威代表:簡·哈拉德,克裡斯蒂亞納宇宙志教授,曾是諾登斯奧爾德遠征最積極的支持者之一。
典型的北方人,一張紅紅的臉,金色的發須,猶如熟透的小麥。
他确信北極帽隻是古冰海,毫無價值。
因此,他之所以前來,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
俄國代表:鮑裡斯·卡科夫上校,即是軍人,也是外交官。
高大、嚴峻,濃發密須,整個身體裹在便服中顯得别扭,常常下意識地去觸摸昔日佩劍的劍柄部位。
他費盡心機地想要知道北極實驗協會的建議背後隐藏着什麼東西,将來是否會引起國際糾紛。
英國代表:唐蘭少校和他的秘書迪安·圖德林克。
這兩個人足以代表聯合王國的全部貪欲、巨大胃口、經商辦實業的本能和喜歡把從北到南到赤道的所有”無人認領“的土地據為己有的天性。
這位唐蘭少校是地道的英國人:又高又瘦,骨骼突出,青筋暴露、瘦削的臉龐下長着一個沙錐鳥式的細脖頸,向後傾斜的肩膀上托着一顆帕默斯頓(帕默斯頓(1784—1865),英國政治家、外交家)式的腦袋,一雙涉禽長腿。
雖然年交花甲,但是精力充沛,從無倦意。
在畫定印度和緬甸邊界的工作中,他已經顯示了這一點。
他從不發笑,大概他也從未笑過。
何必笑呢?誰見過火車頭、升降機或輪船會笑?
秘書迪安·圖德林克與他迥然不同。
此人話多,滑稽。
肥頭大耳,頭發散落在前額,一雙小眯縫眼。
他生在蘇格蘭,以其談吐诙諧和愛開玩笑而出名。
盡管他談吐诙諧,但是一涉及到英國利益,無論有理還是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