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真心要决(后抄末)

首頁
    此實之言豈實性實。

    但異色等施設為實。

    四者于前實中識變為假依如為實。

    今此門意即虛空等總名為實。

    此實之言豈實如之實。

    但異心變施設名實五者于前實中虛空等法是名為假。

    真如無為是名為實。

    今此門意假施設分總名為實。

    此實之言豈真實實。

    但異空等施設名實。

    六者于前實中依诠為假廢诠為實。

    今此門意。

    施設為離言總名為實。

    此實之言豈實證實。

    但異诠門施設名實。

    七者于前實中說為離言名之為假。

    無言内證名之為實。

    今此實言亦是假說也。

    内證門中非實非非實。

    非亦實非亦非實。

    非非實非非實。

    一切四句皆不可得。

    若是實者何無所得。

    今此談說卻歸于前第六重也。

    如是形待以無盡故。

    依他虛假似有等者全不同其世間假物。

    論至實時名假似也。

    若不爾者成大邪見。

    深可思之問。

    如今說者。

    依他離言是何重耶。

    答。

    是第七重内證門也。

    今且形待取其實故歸于真理盡而言之。

    二智所行皆内證也. 問。

    依他離言真如離言。

    離言義門都無異耶。

    答。

    若都無異豈不即離。

    當知其義有異不異。

    其有異者。

    事是相故有假似相。

    理非相故都無其相。

    所以名言有順不順。

    其不異者。

    假似生滅全不違于不生不滅。

    不生滅法全不違于假似生滅。

    生滅假似故真不生滅。

    真不生滅故生滅假似。

    如是假似法豈有定相豈無其相。

    如是無生法豈有實性豈無其性。

    今此無性互相攝歸都無隙隔。

    事中有理。

    理中有事。

    由此義故事事無礙理理無礙事理無礙。

    如此三門更互相望亦複無礙。

    謂事望理。

    不即之中事事無礙。

    不離之中事事無礙以理望事。

    亦複如是以事望事。

    不即之中事理無礙。

    不離之中事理無礙。

    以理望理亦複如是。

    今此一切不即門中建立性相決判諸法。

    然此不即亦不即離如幻事故。

    因果性故。

    今此一切不離門中萬法無隔融通自在。

    然此不離亦不即離。

    非一定故。

    存性相故。

    然于此中事事相望不即不離。

    不即為本。

    理理相望不即不離。

    不離為本。

    事理相望不即不離二門均等。

    故諸性相都不雜亂。

    當知一念一殺那中定與不定俱句俱非皆具足也。

    所執四句皆遮。

    非執四句一切皆存。

    令無物故。

    當知諸法一切性相一切無礙。

    如是一切性相決判而令知法之中不思議。

    是我宗意也。

    如是知已即絕思議可修此法。

    何學此法剩增思議。

    一期執慕四生無止。

    哀哉恨哉。

    為之如何。

    夫無毗尼則罪惡雲起。

    阙禅那則見慢嶽峙。

    無上妙藥為此失驗。

    博學深解空沈三途之患。

    愛恚毒種因此彌萌。

    久修練行忽成四魔之奴。

    先賢尚如此。

    況于我等乎。

    倩顧宿惡之難消像{恥于業鏡之影。

    靜思浮生之易過比命于小水之魚。

    更有何決定之憑空送今日乎。

    更有何容豫之暇徒期明日乎。

    法已迫于像末。

    于斯不勵者夫何時哉。

    身既烈于佛子。

    于斯不修者又何日哉。

    豈遙望後佛之濟度忘現在殷勤之教耶。

    豈整待來生之淨土棄已得值遇之法耶。

    設欣淨土此法即正因也。

    設契後佛此法即來緣也。

    何況凡癡闇自不知自。

    以何得定。

    可我今身必不得驗。

    根機無量鈍不永鈍。

    以何得決。

    可練習後猶同初心。

    淩他名慢。

    非勸退屈。

    強輕自身佛道大障。

    縱雖懈怠懈怠愚夫之失也。

    知之失不随者即一分之悟解也。

    縱雖猶豫猶豫大聖之誡也。

    知之誡不伴者亦漸次之得益也。

    若寄懈怠不勤任猶豫不行者。

    雖經無數劫甯有勇決時乎。

    思此顧彼。

    計現察當。

    設如嬰兒戲不如抽其志者欤。

    問。

    事事理理事理相望皆無礙者。

    于自宗中有何證耶。

    答。

    事事無礙。

    唯識論中處處非一。

    說四分雲。

    非即非離唯識理成(文)說王所雲。

    若依勝義。

    心所與心非離非即。

    諸識相望應知亦然(文)八識無礙即在此文。

    又别說雲。

    八識自性不可言定一。

    乃至亦非定異。

    經說八識如水波等無差别故。

    定異應非因果性故。

    如幻事等無定性故。

    如前所說識差别相。

    依理世俗非真勝義。

    真勝義中心言絕故。

    如伽陀說。

    心意識八種。

    俗故相有别。

    真故相無别。

    相所相無故(文)說種現雲。

    此與本識及所生果不一不異。

    體用因果理應爾故(文)如是等文不能具引。

    理理無礙。

    或說離一切相一切分别。

    或說有無俱非心言路絕。

    唯識章雲。

    萬法不離此。

    理一無二故(乃至)然諸法上各自有理(等文)諸遮一異文皆即此證也。

    事理無礙其文甚繁不遑毛舉。

    本經所說勝義谛相品。

    如來自破一異二邊緻多征難。

    一向相即一向相離皆以愚妄。

    成不即不離之妙理。

    本論本頌釋論等說本源在此欤。

    故此與依他非異非不異之文應說俱非無别體故等之說。

    不及于始示一宗正旨也。

    五性一乘之和會。

    三祇一念之攝在。

    百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