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首頁
    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嚴格的等級制度,賈府這樣的大貴族人家自然就更講究了。

    這一點在元春省親和甯國府除夕祭宗祠中表現得淋漓盡緻。

    《紅樓夢》在許多章回中都很注意這個問題,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并不是寫得最多的,但是由于劉姥姥身份特别低微,從她受到的禮遇上反倒格外說明問題。

    因為賈母叫她“老親家”、“劉親家”,所以劉姥姥的身份頓時大大提高。

    四十回在綴錦閣行酒令時,我們可以注意一下座位的安排:劉姥姥雖然是個連賈府仆人都不如的農婦,但是由于賈母叫她“老親家”、“劉親家”,所以她不但享受主子待遇,和小姐少爺一樣一椅一幾,而且輩份還比較高,座位竟在王夫人之前,僅次于賈母。

    通過劉姥姥所受到的賈府待客禮遇,有助于我們弄清林黛玉在賈府究竟有沒有受到“迫害”的問題。

     劉姥姥在大觀園的活動,再一次生動地突出了賈府的極度奢華。

    光是十幾個主子和一些主要丫頭吃一回螃蟹就花了20多兩銀子,夠窮人生活一年,其餘的事就不必多說了。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道:“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将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元評女傳巧姐慕賢良春省親時幾次“歎息奢華過費”,是從見過不知多少繁華場面的貴妃角度感慨和從至親角度擔憂。

    而劉姥姥則是從一個窮苦農婦的角度将它生活化而發的感歎。

    她與元春是兩個極端的人,但是得出的卻是完全相同的感受。

    賈府最後敗落顯然與這種極度奢華的生活有關。

     在第五回巧姐的判詞中已有“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

    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暗示賈府敗亡之後有些近親反而不可靠了。

    在《紅樓夢曲·留餘慶》中,曹雪芹交代鳳姐曾經“濟困扶窮”而“積得陰功”。

    在賈府被抄家後巧姐被“狠舅奸兄(賈薔)”所賣,是劉姥姥設法将巧姐找回。

    在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為她第三次與賈府打交道埋下了一些重要的伏筆。

    主要是兩處,在四十一回和四十二回。

     一是王熙鳳的女兒大姐兒抱着一個大柚子玩,見闆兒手裡拿着個佛手,便要。

    丫鬟就哄着闆兒把佛手給大姐兒換了柚子。

    闆兒對佛手已經玩了很久了,“見柚子又香又圓”,就換了。

    “柚子”就是“由茲(即‘這’、‘此’。

    中古時這三個字同音,可以通假)”,暗示後來劉姥姥帶着長大了些的闆兒一同去解救巧姐,是由此開始的。

    “又香又圓”就是“鄉緣”的諧音,指在外地才找到同鄉巧姐,仿佛冥冥之中有“佛手”所指引,兩個孩子有緣分,早就交換了定終身的信物似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