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焚化其軀。
合營官長,皆遙望羅拜,本官合門齋戒。
贊曰:‘身披鐵甲,足步金蓮,願諸将士,各著一鞭。
’
婦女往生類
隋皇後 隋文帝後獨孤氏,雖處王宮,深厭女質,常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八月甲子,辭世之日,異香滿室,一切音樂,自然震響。
帝問阇提斯那,是何祥瑞,答曰:‘皇後專修淨業,得生其國,故有斯瑞。
’
溫靜文妻 唐溫靜文妻,并州人。
久患在床,夫勸以念佛,乃至心稱念者一年。
一日忽見淨土聖境,告其夫曰:‘吾已見佛,後月當去。
并囑父母,亦生西方。
’言訖,吉祥善逝。
李氏 宋胡門李氏,上虞人。
夫喪後,日夜高聲念佛,及誦《彌陀經》,十餘年不替。
一日見僧覆以绯蓋,曰:‘汝十五日子時往生’。
問師何人,曰:‘是汝所念者。
’李乃遍别姻親,端坐而逝。
衆見異樣光明照耀奪目,七日焚化,六根不壞,舍利不可數計。
次日焚化處,生一花,狀如白罂粟。
鄭氏 宋鄭氏,錢塘人。
日課《觀音經》,念佛不辍。
後病中索浴,浴畢,向西坐,問家人:‘聞磬聲乎?佛與菩薩且至’。
已而喜曰:‘佛菩薩皆至矣。
’合掌而化。
王氏夫人 宋荊王夫人王氏,專修淨業,曉夕勤至。
給侍之人,無不則效。
惟一妾懈慢,夫人責之,遂悔悟精進。
忽無疾而逝,後緻夢他妾雲:‘蒙夫人誨,已生安養。
’夫人未信也。
未幾,夢與妾同遊寶池,見一花天衣飄揚,題曰楊傑,一花朝服而坐,題曰馬圩。
複見金台,光明晃耀。
妾指曰:‘此夫人生處也。
’既覺,彌加精進,年八十一,慶誕之晨,左右方獻壽儀,而夫人手秉香燭,向觀音大士前立化矣。
陸氏宜人 宋宜人陸氏,朝請王玙妻也。
常誦《法華》,笃意淨土,每一禮忏,必念佛萬聲,如是者三十年。
一日忽聞天鼓自鳴,人方驚異,即面西端坐,雙手結印而逝。
龔氏 宋錢塘龔氏,晝夜念佛,誦《彌陀經》。
後有疾,請亨律師指示,陳說未終,端坐而化。
老妾于氏,亦念佛不辍。
一夕夢龔氏告雲:‘我已生淨土,汝七日當生。
’至期果無疾而逝。
項氏 宋項氏,名妙智,寡居,有二女,悉令為尼,精勤念佛。
終時異香滿室,西向結印,微笑而脫。
裴氏女 宋汾陽裴氏女,專志念佛,寒暑無間。
報盡日,索火焚香,言‘佛以蓮台迎我,我當往生。
’已而天花飛墜,安坐而終。
沈氏 宋沈氏,自幼茹齋念佛,歸章氏(*歸:舊時稱女子出嫁為‘歸’),濟人凍餒。
因小恙,念佛尤力。
忽見菩薩諸天聖衆,普現目前,即日吉祥善逝。
孫氏 宋四明孫氏,寡居念佛,三十年不懈。
後微疾,夢同八僧禮忏。
既覺,沐浴更衣,請僧禮忏,于大衆前,端坐誦經,至一心不亂。
左手結印而逝,遠近皆聞空中樂音。
樓氏 宋樓氏慧靜,适寺簿周元卿(*适:女子出嫁)。
嘗披玩《傳燈》,發明見地。
尤以淨土為指歸,念佛不辍。
晚年有疾,忽見蓮花紫色,化佛無數,異香滿庭。
語家人,急助我念佛,俄頃坐逝。
秦氏 宋秦氏淨堅,厭惡女身,與夫各處,精持齋戒。
閱《華嚴》、《法華》、《光明》、《般若經》,無虛日。
晨昏修彌陀忏,禮佛千拜。
久之,見有光明入室,面西安坐而終。
梁氏女 宋梁氏女,居汾陽,兩目俱盲,遇沙門勸令念佛。
越三年,雙目開明。
後忽見佛菩薩幡蓋來迎,即日坐脫。
蔣氏 興化蔣氏,年四十歲,夫亡,葬畢,向子泣曰:‘無常到來,莫能替代。
譬如我今亦死,汝亦無奈。
從今以後,我發心持齋念佛,不管閑事矣。
’子順母命,宅旁蓋一茅舍,禁足念佛,寒暑無聞,經曆五載。
至順治庚子年,五月二十日,忽向子雲:‘可買木作龛,吾于二十三日午時,西方去矣。
’遂往鄰家辭别。
屆期,念佛而逝。
自放三昧火,以焚其龛。
賀氏 毗陵賀氏,善士潘向高之室也。
向高雅好佛,賀與夫同修淨業,日誦《金剛經》。
晨夕,則禮拜念佛,回向西方。
康熙庚申七月,有疾,預期二十九日午刻辭世。
屆期,子女畢集,又請諸善友至,齊聲念佛,合掌而逝。
陸氏 太倉陸氏,大西關外張季思妻也。
年十七,即長齋念佛,且誦《金剛經》、《大悲咒》,回向西方。
見殺物命者,即發願救度。
康熙四十二年九月,空中見輿舟往西,其肩輿運舟者皆僧。
不三日,安然念佛而逝,時為九月廿六。
惡人往生類
張善和 唐張善和,殺牛為業。
臨終見群牛,作人語索命,于是大怖,喚其妻雲:‘速延僧為我忏悔。
’僧至谕之曰:‘《觀經》中說:臨終惡相現者,至心念佛,即得往生。
’和雲:‘地獄至急,不暇取香爐矣。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