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呢,它的詞曲很發達,而小說方面,卻沒有什麼可說。
現在我們就講到明朝的小說去。
明之中葉,即嘉靖前後,小說出現的很多,其中有兩大主潮:一、講神魔之争的;二、講世情的。
現在再将它分開來講: 一、講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來,也受了當時宗教,方士之影響的。
宋宣和時,即非常崇奉道流;元則佛道并奉,方士的勢力也不小;至明,本來是衰下去的了,但到成化時,又擡起頭來,其時有方士李孜,釋家繼曉,正德時又有色目人于永,都以方技雜流拜官,因之妖妄之說日盛,而影響及于文章。
況且曆來三教之争,都無解決,大抵是互相調和,互相容受,終于名為“同源”而後已。
凡有新派進來,雖然彼此目為外道,生些紛争,但一到認為同源,即無歧視之意,須俟後來另有别派,它們三家才又自稱正道,再來攻擊這非同源的異端。
當時的思想,是極模糊的,在小說中所寫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道釋和白蓮教,單不過是含胡的彼此之争,我就總括起來給他們一個名目,叫做神魔小說。
此種主潮,可作代表者,有三部小說:(一)《
(一)《
邱長春自己另有《
加以清初刻《
——實則做這《
此見于明時所修的《淮安府志》;但到清代修志卻又把這記載删去了。
《
這部小說,也不是吳承恩所創作,因為《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在前邊已經提及過——已說過猴行者,深河神,及諸異境。
元朝的雜劇也有用唐三藏西天取經做材料的著作。
此外明時也别有一種簡短的《西遊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