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

首頁
    算正統——究竟南明的唐王是真命天子,還是桂王是真命天子,甚至為此而動起武來。

    在這些複雜的鬥争中,張無忌出任明教教主後協調各派,盈盈接任日月教教主後與正教各派握手言和,化幹戈為玉帛,無疑代表着作者的理想,其中實際上也包含了中國人民近百年在各派紛争中吃盡苦頭、付出血的代價所得來的教訓。

     金庸對正與邪、英雄與罪人等問題,顯然有他自己的答案。

     在《射雕英雄傳》将結束時,郭靖和成吉思汗之間有過一場争論。

    年邁的成吉思汗回顧一生,意得志滿,認為他所建的國家,大到無與倫比,古今英雄,沒有誰及得上他。

    郭靖卻表示不同意,他說:“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

    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

    ”(15) 郭靖在這裡所說的意見,當然代表了金庸的想法。

    “為民造福,愛護百姓”,才是金庸所肯定的英雄。

    作者在《射雕英雄傳》附錄的《成吉思汗家族》一文中,對成吉思汗表示過這樣的評價:“他是人類曆史中位居第一的軍事大天才。

    他的西征南伐雖然也有溝通東西文化的功勞,但對于整個人類,恐怕終究還是罪大于功。

    《射雕英雄傳》所頌揚的英雄,是質樸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滅國無數的成吉思汗。

    ”(16) 金庸提出的以大多數群衆的利益為尺度考察各派鬥争的主張,使正邪的鑒别有了客觀标準。

    這一思想是富有曆史和現實的深度的,雖然它表面上通過武俠小說這種遠離現實的形态呈現出來。

     金庸不但避免抽象談論武林人物的正與邪,也避免懸空讨論人性的好與壞。

    他認為,地位的不同,完全可以使人的思想發生變化。

    在《笑傲江湖》等小說中,金庸通過場面和情節自然地顯示:權力對人有腐蝕作用,好人一旦走到當權的重要位置上,也有可能走向腐化。

    任我行剛從東方不敗的監獄中逃出來時,對東方不敗搞個人迷信的一套非常生氣。

    上官雲一見他的面,就習慣地說:“屬下上官雲參見教主,教主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把他像東方不敗那樣吹捧。

    任我行很覺得反感,當場挖苦說:“什麼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當我是秦始皇嗎?”又說:“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想得倒挺美! 又不是神仙,哪裡有千秋萬載的事?”甚至心裡暗中嘀咕:“江湖上多說上官雲武功既高,為人又極耿直,怎地說起話來滿口谀詞,陳腔濫調,直似個不知廉恥的小人?難道江湖上傳聞多誤,他隻是浪得虛名?”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随即他就對上官雲叮囑了一句:“上官兄弟,咱們之間,今後這一套全都免了。

    ”(17)可見當初的任我行,頭腦是很清醒的。

    但當他在别人幫助下殺了東方不敗,真的重新當上教主之後,又覺得東方不敗定下的這套規矩也挺有意思,足以維護教主的威嚴,也就沿襲下去,不再廢止了。

    而且越到後來,變得野心越大。

    無怪乎令狐沖遠遠望着教主的座位,心裡忽然想到: “坐在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還是東方不敗,卻有什麼區别?”(18)連他女兒任盈盈都對令狐沖說:“唉,爹爹重上黑木崖,他整個性子很快就變了。

    ” (19)《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原本是個單純的姑娘。

    但在滅絕師太逼她發誓并且真的讓她當了峨嵋派掌門人之後,她就逐漸發生變化,開始自覺地追逐權勢,昧着良心做壞事,後來更是野心越來越大,要當“武功天下第一”的霸主。

    有一次,韓林兒帶開玩笑地對張無忌和周芷若說:将來推翻元朝之後,“教主(指張無忌——引者)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後娘娘。

    ..” 周芷若聽着居然“不勝之喜”。

    張無忌馬上說:“不可!我若有非分之想,教我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周芷若這時“臉色微變”(20)。

    足見周芷若野心膨脹到何等程度。

    金庸在這裡所提出的“權力産生腐敗”的問題,實在非常尖銳,也非常深刻。

    他寫的是人性的普遍弱點。

    雖然理論上沒有答案,但不言而喻,實際上已經把必須建立監督制度以防範領導者腐化的問題點出來了。

    這也說明,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思想内容上确實能給人有益的啟示。

     四 舊式武俠小說有一個重要的情節模式:行俠——報國——封蔭。

    所謂“斬得名王獻桂宮,封侯起第一日中”(21)。

    其人生理想是六個字:“威福、子女、玉帛”。

    到清代的俠義小說,主人公都是“忠義官俠”,實際成為清官家奴,更沒有獨立的人格,用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話來說:“終必為一大僚隸卒”。

    (22)金庸小說雖也寫古代,思想傾向卻與舊式武俠小說大不相同,根本告别了“威福、子女、玉帛”的封建性價值觀念,滲透着個性解放與人格獨立的精神。

    金庸寫了許多至情至性的人物,他們率性而為,行俠仗義,生命可以犧牲,卻絕不做官府的鷹犬;他們我行我素,不但反抗官府的黑暗腐敗,而且反抗幾千年來形成的不合理的禮法習俗,具有濃重的個性主義色彩。

    楊過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俗人物眼裡,師徒名分不可逾越,楊過和小龍女卻無視周圍社會的壓力,偏要抛開這名分不管,由師徒變成夫妻。

    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