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卷第十

首頁
    (諸乘章) 南都西京藥師寺傳法相 大乘沙門釋基辨撰 【章】乘義略以(至)問答料簡鈔曰。

    自下諸乘章。

    此章大分為二。

    初牒章分科。

    後随科釋成。

    今即初也乘義者。

    乘謂運載義。

    若依俗釋乘駕也(廣雅)乘載也(周禮)若由攝論釋曰。

    六度萬行亦乘亦大。

    法性真如所乘六性。

    事性但能運載行者。

    自運運他至于彼岸。

    皆名為乘(雲雲)(已上玄贊)又曰。

    乘謂運載。

    教理行果健運之義(已上對法抄)義謂差别。

    一二三四五之運載。

    彼彼教理行果施設建立自成差别。

    此章中具明其差異。

    故雲乘義增減者。

    乘有一二三等。

    今明是雲明增減也。

     【章】第十明增減者鈔曰。

    自下此章大文第二随科釋成。

    此中有五。

    前列五門。

    第一增減門中有六。

    初标牒。

    二舉一乘說處。

    三舉二乘說處。

    四舉三乘說處。

    五舉四乘說處。

    六舉五乘說處。

    此即初也。

     【章】或說一乘(至)有一乘法鈔曰。

    此下二舉一乘名說處。

    此有五文。

    初引法花經證。

    二引勝鬘經證。

    三舉辨中邊論無上乘證四舉顯揚六因。

    五舉攝論十因。

    此即初也。

    法花經第一(方便品)之文也。

    經全文曰。

    說佛智慧故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實作二則非真(雲雲)玄贊釋曰。

    佛智慧者有三義。

    一雲。

    佛果上菩提涅槃智性慧用名智慧。

    二雲。

    唯真智。

    三雲。

    多說智性。

    此中以初義為正(已上玄贊取意今雲。

    若不言智唯言理。

    則佛證真淨法界遂自不彰故。

    智理并取為今家實義)又經曰。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雲雲)(今雲。

    上說佛智慧。

    今複說佛土中唯有一乘。

    此顯說智一乘即說四佛知見。

    下廢立門中雲。

    法花分明以智慧為一乘。

    隐說真如雲雲。

    又釋。

    雖說化城亦非真滅說大涅槃俱為寶所。

    而未分明說真涅槃。

    由二乘者所得涅槃俱名為化菩提全不得故。

    顯以智慧為一乘。

    令彼二乘欣求也) 【章】勝鬘經雲(至)世間善法鈔曰。

    此下二舉勝鬘一乘。

    此中引三個文。

    是第一文經曰。

    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

    如是摩诃衍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雲雲)此經述記曰。

    聲聞等四有因果二故成八。

    故說八大河(雲雲)(今雲。

    此經說涅槃界流出一切為涅槃界第一義乘。

    如下具明) 【章】及至又雲(至)即是一乘鈔曰。

    是第二文皆入大乘者。

    述記曰。

    小大對明攝入(雲雲)如下文言。

    勝鬘乃以真理為一乘不說智慧故。

    攝入(攝入二乘)出生(從涅槃果流出一切)二種俱盡。

    經說涅槃界第一義乘故。

    以小入大由是應知即是佛乘者。

    述記曰。

    因果對明攝入(雲雲)大乘是因佛乘是果。

    此經說涅槃界第一義乘。

    第一義乘今雲大乘。

    理一乘故為因是故三乘等者。

    述記曰三一對明攝入。

    三乘入一乘名總明攝入。

    (雲雲) 【章】又言若如(至)一義乘等鈔曰。

    是第三文。

    述記曰。

    若如來等下明攝入。

    于中有二。

    初明權。

    二明實。

    若如來等下初明權也。

    即法花經中破三歸一俱有攝入。

    即是如來随彼意欲而方便說。

    非真了義故名權說也(已上述記)又述記曰。

    二乘者下二明實也。

    今此經中具明出生攝入一乘。

    真谛了義不随他語名真說故。

    若法花經中說一乘是實二乘稱權。

    以于一佛乘分别說三故息處為二密遣二人等也。

    若此經中四乘是實一乘稱權。

    以有無種姓定姓二乘故。

    各别說說人為實。

    若隐種姓(種姓别運載)總說一乘。

    一乘是權。

    攝大乘論為引攝一類等頌破不定姓令歸大乘。

    非定姓故(已上述記)即第一義乘者等。

    下廢立中雲。

    勝鬘乃以真理為一乘不說智慧。

    如下具明。

     【章】辨中邊論(至)如彼廣說鈔曰。

    三舉中邊論無上乘。

    一正行無上者。

    有六種正行。

    一最勝正行。

    此有十二最勝行(論雲。

    十二最勝行者。

    一廣大最勝。

    終不欣來一切世間富樂自在。

    志高遠故。

    二長時最勝。

    三無數劫熏習成故。

    三依處最勝。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為依處故。

    四無盡最勝。

    回向無上正等菩提為窮盡故。

    五無間最勝。

    由自他平等勝解于諸有情發起施等波羅蜜速圓滿故。

    六無雜最勝。

    于他有情所修善法但深随喜令自施等波羅蜜多速圓滿故。

    七自在最勝。

    由三摩地力令所修施等速圓滿故。

    八攝受最勝。

    無分别智之所攝受能令施等極清淨故。

    九發起最勝。

    在勝解行地最上品忍中。

    十至攝最勝。

    在極喜地。

    十一等流最勝。

    在次八地。

    十二究竟最勝。

    在第十地及佛地中菩薩如來因果圓滿故雲雲)二作意正行。

    謂聞思修三慧作意行。

    三随法正行。

    謂随法無散倒·轉變行。

    四離二邊正行。

    寶積經中所說中道行。

    五差别正行。

    十地所修十波羅蜜多行。

    六無差别正行。

    十地所修十波羅蜜于一一地亦修行也二所緣無上者。

    有十二所緣。

    一安立所緣。

    謂十波羅蜜多等安立法門為所緣也。

    二法界所緣。

    謂一真法界非安立谛之所緣也。

    三所立四能立。

    謂前二種波羅蜜多等差别法門。

    要由證法界以成故。

    一一有所立能立所緣。

    五任持所緣。

    謂聞慧任持義所緣。

    六即持所緣。

    謂思慧印持義所緣。

    七内持。

    謂修慧内别持所緣。

    八通達所緣。

    謂初地見道所緣。

    九增所緣。

    謂修道位無漏增長所緣。

    十證所緣。

    謂前七地所證境。

    十一運所緣。

    謂第八地任運所緣。

    十二最勝所緣。

    謂第九第十如來地之所緣境三修證無上者。

    有十種修證。

    一無阙修證。

    謂簡無姓大乘種姓修證。

    二不毀修證。

    謂勝解行地信解修證。

    三不動修證。

    謂勝解行地發菩提心堅固修證。

    四圓滿證。

    謂勝解行圓滿修證(四加行位)五現起修證。

    謂初地見道修證。

    六堅固修證。

    謂修道位善根長時積集成就有情修證。

    七調柔修證。

    謂八地上心調柔位即淨土因修證。

    八不住修證。

    謂八地上不住着生死涅槃無住處涅槃因修證。

    九無二障修證。

    謂佛地修證。

    十無息修證。

    謂四智示現無休息盡未來際修證二十唯識疏舉此三無上已曰。

    即由此教(唯識中道教)辨斯三義(正行·所緣·修證)名為大乘(雲雲)。

     【章】顯揚第二十(至)所說十因鈔曰。

    四明顯揚六因。

    不過攝論等者。

    顯揚六因攝論十因相攝如次章文。

     【章】攝論第十(至)如下當說鈔曰。

    五明攝論十因。

    次下廢立中具明。

     【章】或說二乘鈔曰。

    此下第一門六文中第三舉二乘名說處。

    此中三文。

    初标牒。

    二攝論文。

    三涅槃經二個文。

    今即初也。

     【章】世親攝論(至)有差别故鈔曰。

    此二舉攝論文。

     【章】涅槃又雲(至)大乘小乘鈔曰。

    此三舉涅槃二個文因示餘論亦有此例。

    涅槃又雲下涅槃經第一個文。

    北本五(二十右)如來性品文也又雲一者下同經第二個文也。

    普耀經二亦同說曰。

    菩薩在胎十月。

    開誨三十六載。

    諸天人民使立聲聞及諸大乘(雲雲)唯識攝論等下示餘論亦有斯例。

    唯識者。

    成唯識三(二十一丁)曰。

    若無大乘聲聞乘教亦應非有(雲雲)攝論者。

    無性一(七丁)亦有大乘聲聞乘文。

    亦名大乘等者。

    聲聞乘名小乘。

    如次下釋。

    處處論文名大小乘多在。

     【章】或說三乘鈔曰。

    此下第一門六段中第四舉三乘名說處。

    此中有三。

    初标牒。

    二舉涅槃經。

    三舉法花經。

    此即初也。

     【章】涅槃經雲(至)性為第三鈔曰。

    二舉涅槃經。

    北本十一(十五左)文也。

    譬如病人等下經約機别說四機中說有三乘。

    即以大乘等下章主釋文。

     【章】又有三乘(至)處處非一鈔曰。

    三舉法華經。

    故契經言等者。

    法華經序品文引之立菩薩獨覺聲聞三乘名此三乘文等者。

    章主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