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频伸钞卷第十一

首頁
    (諸藏章) 南都西京藥師寺法相 大乘沙門釋基辨撰 【章】諸藏略以(至)釋通疑難鈔曰。

    下諸藏章。

    此章大分為二。

    初牒章分門。

    後随牒門釋成。

    今即初也。

    藏者能诠言教。

    聖者教示能攝一切法雲藏。

    此有别類故雲諸藏也。

    次名數增減門廣明。

     【章】第一結集(至)學者難知。

    鈔曰。

    自下此章大文第二。

    随牒門釋成。

    此有十門。

    前列門名是也。

    第一結集緣起門中。

    大分為四。

    初舉所據傳論。

    二示結集處所。

    三正辨結集緣由。

    四正示結集時相。

    今即初也。

    一切經中等者。

    本邦所流名一切經。

    自趙宋時至大明代。

    采集東流三藏聖教以所崇敬也。

    問。

    章主所言一切經言。

    自漢明至唐初。

    取東流者顯然。

    隋衆經目錄有兩本以可知已。

    然今所雲結集三藏傳付法藏傳雲别有一卷。

    既是名傳雲何雲一切經中别有一卷耶。

    答。

    閱本邦所流明藏。

    付法藏傳一部六卷。

    元魏吉迦夜共昙曜所譯出。

    名付法藏因緣經。

    說自佛及迦葉至師子尊者付法傳承既别名經。

    今雲一切經中何妨之有。

    結集三藏傳亦名付法藏傳故。

    今雲有一卷欤結集者。

    佛滅後大迦葉應諸天請。

    恐正法盡留諸聖滅。

    欲為報佛法恩撰集如來所說三藏以利衆生。

    此結集之基也。

     【章】西域記雲(至)處所不異鈔曰。

    第一門中二示結集處所。

    記第九之文。

    述迦葉結集也。

    迦蘭陀竹園者。

    記九(十二丁)雲。

    耆阇崛山城北門。

    行一裡餘有精舍。

    石基磚室。

    東開其戶。

    如來在世。

    多居此中說法開化。

    導凡極俗。

    今作如來之像量等如來之身。

    初此城中有大長者迦蘭陀。

    時稱豪貴。

    以大竹園施諸外道。

    及見如來。

    聞法淨信。

    追惜竹園居彼異衆。

    以今天人師無館舍。

    時諸神鬼感其誠心。

    追逐外道。

    長者于是立精舍。

    請佛故名雲迦蘭陀竹園也。

    有大石室。

    今雲此石室為迦葉結集處。

    所謂分窟内窟外處也。

    法顯傳雲賓波羅窟。

    真谛雲七葉岩也。

    真谛雲等者。

    部執異論疏之說也。

    大智度論等者。

    論二(七丁)文。

    此示譯者之謬也。

    此山者耆阇崛山。

    今正示誤雲非也。

    三文名别者。

    西域記·部執疏·集藏傳三文。

     【章】大智度論(至)皆入寂滅鈔曰。

    此下第一門中三正辨結集緣由。

    此中五文。

    一舉佛入滅災變相現。

    二舉大迦葉以天眼見大涅槃。

    三舉諸天請迦葉令護遺法。

    四舉迦葉誡留諸聖入滅。

    五舉迦葉由懈怠比丘賀佛滅。

    思集法藏據法治犯。

    此為結集遺教正緣由。

    此即初也。

    大智度論者。

    論第二(三丁)文也。

    地六振動者。

    與涅槃經後分說相同。

    六謂有三别。

    一六時動。

    長阿含說。

    謂入胎·出胎·出家·成道·入涅槃。

    今雲地六振動者。

    入涅槃時。

    二六方動。

    大般若八說。

    謂東湧西沒。

    西湧東沒。

    南湧北沒。

    北湧南沒。

    中湧邊沒。

    邊湧中沒。

    是名為六。

    三六相動。

    大般若說。

    謂動·湧·震·擊·吼·爆。

    此雲六相。

    搖動不安雲動。

    鱗隴凹凸雲湧。

    或六方出沒名湧。

    隐隐有色為震。

    有所相擊名擊。

    碎磕發響名吼。

    出聲驚異為爆。

    此各有三名十八相動。

    各有三者。

    般若經雲。

    謂動等動等極動(乃至)爆等爆等極爆。

    但爾小動名動。

    諸處通動名等動。

    大傾動名等極動。

    餘皆準知。

    今此舉總但名六動。

    唯是十八變中一振動也。

    勝思惟梵天經說有七目振動。

    一驚怖諸魔。

    二令時衆不起散心。

    三令放逸者而自覺悟。

    四令念法相。

    五令觀說處。

    六令成就者得解脫。

    七令随順問正義。

    (雲雲) 【章】西域記雲(至)入般涅槃鈔曰。

    二舉大迦葉以天眼見世尊入涅槃。

    記第九(十二丁)之文也。

    忽燭光明者。

    大迦葉宴坐山林。

    如來放光明忽照燭也。

    餘文應知。

     【章】智度論雲(至)忽然不現鈔曰。

    三舉諸天請迦葉令護遺法。

    論第二(四丁左)之文也。

    白迦葉言等者。

    諸天贊歎迦葉德已。

    請護持遺法之文也。

    文意易了。

     【章】真谛三藏(至)以示迦葉鈔曰。

    此下四舉迦葉誡留諸聖入滅(真谛部執異論疏說)此中四文。

    一舉迦葉至佛涅槃所(後分廣說今略說也)。

    二舉迦葉為未生怨王作藥槽(未詳所據)。

    三舉阿阇世王聞佛入滅悶絕。

    迦葉以王安藥槽令得活(後分無此說)。

    四舉迦葉欲誡聖留滅撰集三藏。

    今即初也。

    後經七日等者。

    涅槃經後分荼毗品曰。

    七寶大炬無數光焰。

    投香樓所亦皆殄滅。

    是時一切大衆。

    長時号哭一切供養。

    不知如來何緣未已。

    投火香樓荼毗不然。

    爾時世尊。

    大悲普潤待迦葉衆來至乃然。

    時大迦葉與五百弟子在耆阇崛山。

    去拘屍那城五十由旬。

    身心寂然入于三昧。

    于正中條爾心驚。

    舉身顫栗。

    從定中出見諸山地。

    皆大震動。

    即知如來已入涅槃。

    告諸弟子。

    我佛大師入般涅槃。

    告諸弟子。

    我佛大師入般涅槃。

    時經七日已入棺中。

    苦哉苦哉。

    應當疾往至如來所。

    恐已荼毗不得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真淨色身。

    迦葉以敬佛故。

    不敢飛空往如來所。

    即将弟子。

    尋路疾行悲哀速往。

    正滿七日至拘屍那城。

    城東路首。

    迦葉遇一婆羅門執一天華随路而來。

    迦葉問言。

    仁者何來。

    答佛般涅槃。

    我于荼毗所來。

    複問此是何華。

    答言。

    于荼毗所得此天華。

    迦葉就乞。

    答雲。

    不得。

    我期将歸。

    拟示六親家中供養。

    迦葉就藉着其頂上。

    便即悶絕昏迷躄地。

    喑咽悲哽良久乃蘇即與弟子疾共前進至拘屍那城(雲雲)今雲。

    上所言西域記與部執疏。

    同由此後分。

    并讀可知命屬徒衆者。

    西域記作尋命徒衆為是。

    若作屬命徒衆同意欤。

    逢外道等者。

    西域記作梵志。

    後分作婆羅門曼陀羅花者。

    法華贊曰。

    曼陀羅此雲适意。

    見者心悅。

     【章】迦葉往至(雲)内八槽中鈔曰。

    二舉迦葉為未生怨王作藥槽說八槽者。

    槽說文畜獸之食器(雲雲)和訓雲馬舟。

    又李賀詩。

    小槽酒滴真珠紅(雲雲)由此詩酒槽。

    和雲酒船。

    迦葉白未生怨王(阿阇世王)作八槽之說未考所據。

    迦葉未至佛涅槃處已前。

    告王作八槽。

    而後伴王至佛涅槃所之說。

    今真谛法師所言。

    大違後分雲王大悲哀速往。

    此是異部計執相傳異說。

    不可強責是非。

     章即于是曰(至)王便得居鈔曰。

    三舉王聞佛滅悶絕。

    迦葉須王安藥槽得居之說。

    由後分說。

    阿阇世王夜夢種種惡相。

    王問諸臣。

    臣答佛滅不祥之相。

    王聞此語已。

    夜半即來至拘屍那城(已上後分)由是真谛法師說大違。

    此亦部執傳說相違。

    不可強責。

     【章】佛于衣外(至)少有入滅鈔曰。

    四舉迦葉誡諸聖留滅撰集三藏之說佛于衣外等者。

    後分廣說曰。

    爾時迦葉。

    哽咽悲哀說是偈已。

    世尊大悲。

    即現二足千輻輪相。

    出于棺外回示迦葉。

    從千輻輪放千光明。

    偏照十方一切世界。

    爾時迦葉。

    與諸弟子見佛足已。

    一時禮拜千輻輪相(雲雲)西域記六(二十丁)如後分說。

    四部弟子等下。

    正迦葉誡諸聖。

    留入滅欲撰集三藏之由。

    未詳此說所據四部弟子者。

    亦雲四輩。

    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優婆塞·四優婆夷更無所持等者。

    西域記雲。

    法王去世人天無導。

    諸大羅漢亦取滅度(雲雲)與是意同語等下。

    正誡諸聖。

    我等應欲等下。

    正勸諸聖。

    令起撰集遺教三藏報佛恩志。

     【章】西域記雲(至)據法治犯鈔曰。

    此下第一門第三。

    正辨結集緣由有五文中。

    第五舉迦葉由懈怠比丘賀佛滅。

    思集法藏據法治犯。

    此中三文。

    初引西域記九(十三亍)次出真谛說。

    後舉結集三藏傳示分舍利相。

    今即初也懈怠比丘更相賀等者。

    涅槃經後分廣說曰。

    迦葉即與弟子疾共前進。

    至拘屍那城北門而入。

    于其城中入一僧坊見諸比丘。

    叢聚一處語迦葉言。

    汝等遠來深勞苦耶。

    安座待食。

    迦葉答言。

    我之大師已入涅槃。

    我有何情安此待食。

    諸比丘言。

    汝師是誰。

    答言。

    汝不知耶。

    哀哉痛苦大覺世尊今既涅槃。

    比丘聞已各大歡喜而作是言。

    快哉快哉。

    如來在世禁制我等。

    甚不堪忍不能依行。

    今已涅槃。

    嚴峻禁戒已應放舍。

    汝且待食有何急耶。

    佛神力故。

    掩諸天耳及迦葉弟子等耳。

    皆悉不聞惡比丘語。

    但有迦葉獨自聞之。

    于是迦葉。

    将弟子悲泣流淚。

    疾往佛所(雲雲)西域記由此後分略作此說。

    迦葉聞已等四句。

    述結集法藏思極。

     【章】真谛雲(至)極思結集鈔曰。

    二舉真谛說。

    述極思結集。

    文意易了。

    未詳所據。

     【章】集藏傳雲(至)起十塔已鈔曰。

    三引結集三藏傳示分舍利相。

    經後分聖軀廓潤品曰。

    爾時拘屍那城諸力士。

    得第一分舍利。

    即于國起塔供養。

    又波肩羅婆國力士。

    得第二分舍利。

    起塔供養。

    師伽那婆國拘羅樓衆。

    得第三分舍利。

    起塔供養。

    阿勒遮國諸刹帝。

    得第四分舍利。

    還國起塔供養。

    毗耨國諸婆羅門。

    得第五分舍利。

    還國供養。

    毗離國諸梨車。

    得第六分舍利還國供養。

    遮羅迦羅國諸釋子。

    得第七分舍利。

    還國供養。

    摩伽陀國主阿阇世王。

    得第八分舍利還王舍城。

    起塔供養。

    性熛婆羅門。

    得盛舍利瓶。

    還頭那羅聚落。

    起塔供養。

    必波羅延那婆羅門居士。

    得灰還國。

    起塔供養。

    爾時閻浮提中八舍利塔。

    第九瓶塔。

    第十灰塔。

    如是分布舍利已(雲雲)今雲。

    由後分有瓶塔。

    集藏傳。

    以佛床為塔。

    皆是部執之異。

    不可強責。

    西域記六(二十丁)亦說分舍利。

    問。

    今此結集緣起門中。

    但申此分舍利事。

    舉是雲何為結集緣由耶。

    答。

    不由佛涅槃處事。

    則不明結集起由。

    複不申分舍利事。

    則不明涅槃處事究竟。

    不辨此究竟。

    則次所申大迦葉擊大揵稚。

    集諸大弟子。

    結集三藏事。

    離涅槃所别處為會。

    其意不分明。

    為結前生後。

    引集藏傳略申分舍利事竟。

     【章】大智度論(至)唯除阿難鈔曰。

    第一結集緣起門有四文中。

    第四正示結集時相。

    此中三文。

    初舉結集處來集大衆多少數。

    二申除去居學地阿難。

    三明阿難漏盡共大衆結集三藏。

    初文中有五文。

    一舉大乘人相傳千人結集之說。

    二舉薩婆羅部傳說五百結集。

    三舉集藏傳大衆部說。

    四舉法藏部說。

    五明迦葉選集千人由。

    今即初也。

    大智度論者。

    論一(六丁)之文。

    西域記九(十二丁)文。

    今所引智論全文。

    非西域記全文。

    擊銅揵德者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