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意也問。
樞要建立四分量作法何。
答。
立量雲。
心心所法一刹那中定能自顯(宗)能顯他故(因)如燈日等(喻)問。
此量有人付法差别相違失。
勘付方何。
答。
定能自顯之法宗之下有緣慮自顯不緣慮自顯。
立者意許欲立緣慮自顯。
而同喻燈日等不緣慮自顯法。
故為異譬也。
能顯他故之因轉彼同無異有阙後二相故作能違雲。
心心法一刹那中應非緣慮自顯。
能顯他故。
如燈日等。
是其作法也。
問。
此差别相違真能破欤。
假能破欤。
答。
假能破也。
非真能破。
問。
何故非真能破。
答。
有違宗過故假能破也。
問。
有方何。
答。
小乘等亦雲心心所法有緣慮。
而立應非緣慮自顯故犯違自宗過。
問。
因明疏雲。
破他違他。
非成諸過。
如破他我應亦同此。
既是破他量也。
何故犯違宗過耶。
答。
彼自相相違量也。
今此差别相違遮諸過立故。
以有此過而非真破也(亦有所立不成可準遮之。
已上)
第三行相異說門
問。
此門意如何。
答。
約四分分别行相諸論不同。
明其差别此門意也。
若依分量決者有六師所說不同故雲行相異說(已上)問。
且四分中何分名行相耶。
答。
慈恩作二釋。
一雲。
見分名行相。
二雲。
相分名行相也。
疏正文雲。
然行相有二。
一者見分。
如此文說。
即一切識等皆有此行相。
于所緣上定有。
二者影像相分名為行相。
其一切識或有或無。
所緣不定故等(文)問。
此二解有何所依文耶。
答。
初解依此論文。
即雲此了别用見分所攝。
是也。
故疏雲。
謂于所緣相分之上有了别用。
即行相故。
是識見分。
非是餘分(已上)後解依集量論文也。
問。
先見分名行相意何。
答。
疏有三釋。
一雲。
相謂體相。
見分行于境之體相故名行相。
二雲。
相謂相狀。
見分行于境相狀。
故名行相。
三雲。
相謂相貌。
見分之行于境之行解相貌名行相(已上)問。
三釋意何。
答。
初釋意雲。
見分之所緣境有其體相。
見分遊曆此體相故名行相也。
第二釋意。
見分之所緣有相狀。
見分遊曆此相狀故名為行相也。
第三釋意雲。
行者行解。
相者相貌也。
見分行境之行解相貌。
故名為行相。
故燈雲。
行于相故。
帶相行故。
行字平聲可讀。
能緣之行解名行相行字去聲可讀(已上)意雲。
若行步遊曆之時行字戶庚反。
若行迹相貌之時行字胡孟反也(可見切韻也)問。
三釋中何寬何狹耶。
答。
初釋寬。
通無分别智故。
後二狹。
不通故。
問。
寬狹意何。
答。
初釋相者體相也。
今正體智緣真如理之時親證境之體相。
真如有體相故。
後二釋相者相狀。
又行解相貌。
令正智會真如理之時真如無相狀。
又正體智非行解相貌。
故此二釋不通無分别也。
問。
正不正雲何。
答。
初二釋正。
故疏判雲。
行于境義正是本解。
非是行解義(已上)問。
就初釋若行境體相故名行相者。
後二分名行相耶。
答。
若依範法師意不許此義。
行相者唯見分名也。
若依慈恩意通後二分無妨。
然今正約見分名行相也(三釋中。
範嫌初釋。
通後二分故。
取行相分故為行相。
神昉師取第三釋為正。
若行相分故為行相。
不通正體智故也。
雲雲)問。
相分名行相意何。
答。
見分之行解相貌故名行相。
故樞要雲。
影像名行相。
見分之行解相狀。
見分之行境相貌見分名行相。
行于境體中故(已上)意雲。
相之能行故見分名行相。
見之所相故相分名行相耳。
問。
見分名行相相分名行相有寬狹耶。
答。
見分名行相寬。
一切識等皆有故。
相分名行相狹。
一切識有無不定故。
問。
何故見分名行相一切識皆有。
相分名行相一切識有無不定耶。
答。
見分因果一切識悉有。
故以為寬。
于相分者有漏識雖有。
而正智緣真如時無有預像。
故為狹。
故義演解此疏文雲。
或無者正體智緣真如無影像故(已上。
太抄亦同之)先德相傳雲。
有漏識中約有本質之識為寬。
約無本質之識為狹。
所謂第八俱時五數心所也。
所以然者。
以見分為行相之時以相分為所緣。
以相分為行相之時以本質為所緣。
而相分名行相之時第八俱時五數心所無本質。
故阙同一所緣義。
若見分名行相時諸識相分皆有。
故具同一所緣義。
故有寬狹也
問。
疏文雲。
然行相有二。
一者見分。
即一切識皆有此行相等(已上)以此見約行相可論諸識有無耶。
何故今約所緣論有無。
答。
先德意雲。
得行相名者行所緣之義也。
今約有所緣之識行相皆具。
約無所緣之識行相不具(矣)故疏文雲。
一者見分。
即一切識皆有行相。
于所緣上定有。
二者預像一切識或有或無。
所緣不定故(已上)問。
相分名行相者。
見分之所行故名行相。
非相分行于本質之相義。
何相分名行相之時以本質為所緣得名行相耶。
答。
相分名行相可有二義。
一以見分之所行名行相。
如樞要文。
二行本質相故名行相。
如瑜伽抄。
彼文雲。
見分名行相之時以影像為所緣。
相分名行相之時以本質為所緣。
今約此義說故無有失。
問。
若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