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分义极略私记上

首頁
    相。

    據此義邊名為能緣外境名所緣(已上) 第五能所量果門 問。

    此門意何。

    答。

    約四分分别所量能量量果此門意也。

    問。

    先何雲所量能量量果耶。

    答。

    量者量度義也。

    心等量境名能量。

    為心等被量之境為所量。

    果者成滿因義也。

    審察其所量能量雲量果。

    譬如以丈尺量絹之時絹為所量丈尺為能量解數之人智為量果也。

    問。

    果是成滿因義意何。

    答。

    人以尺量絹本意欲知其數多少。

    是即因也。

    既量計畢知其多小者成滿前因也。

    是即果也。

    心等量境類亦如是。

    能緣之心緣境本意拟知境之青黃是因也。

    既知其青黃了成滿前因也。

    是即量果義也。

    問。

    約四分分别能量所量量果方何。

    答。

    先約三分義分别者。

    相分為所量。

    見分為能量。

    自證分為量果。

    是一往之義也。

    若約四分義分别者。

    相分唯所量。

    見分通能量所量。

    後二分通之也。

    問。

    其意何。

    答。

    有四重能量所量量果。

    何雲四重耶。

    即見分緣相分之時相分為所量見分為能量自證分為量果(是一重)自證分緣見分時見分為所量自證分為能量既四分為量果(是二重)證自證分緣自證分時自證分為所量第四分為能量以所量第三分為量果也(是三重)自證分緣證自證分時證自證分為所量自證分為能量以所量第四分為量果也(是四重)問。

    就後二重何故不以能量為量果以所量為量果耶。

    答。

    凡量果必離能量有别體故(已上)若以能量為量果者不可立第四分。

    自證分緣見分之時能緣分即為量果故。

    問。

    立第四分本為量果也。

    即以自證分為量果不立第四分。

    有何失(已上)答。

    以自證分為量果不立證自證分者亦應見分緣相分之時以能緣見分為量果。

    不可立第三分不立第三分者體用阙故。

    問。

    何以知以所量法還為量果耶。

    答。

    疏雲。

    如無色界本識見分緣種子等更無餘相。

    種子搏附識自體分。

    即以自證為相分緣。

    緣彼種故。

    然不緣彼自體分上能緣功能。

    過如前說。

    仍以第三自證為果此例應同(已上)問此文意何。

    答。

    義演例雲。

    如無色界本識見分緣種子之時即以自證分為所緣為其果。

    何妨第三第四互以相緣複以為果(已上)問。

    若爾無色界第八見分還緣自證分耶。

    答。

    自證分有二功能。

    所謂生果功能與能緣功能。

    能緣見分唯緣生果功能。

    不緣能緣功能。

    問。

    種子是在自體分處。

    雲何緣種子雲緣自體分耶。

    答。

    疏雲。

    更無餘相。

    種子搏附識自體分(已上)義演雲。

    更無别種子相。

    以種子搏附自體分。

    即以自證分為相分緣。

    種子不離識故(已上)問。

    就第二重若自證分緣見分時立證自證分為量果者。

    亦應第四分緣第三分時立第五分為量果。

    若如是立者可成無窮分耶。

    答。

    證自證分緣自證分時以所量第三分為量果故不立第五分。

    故更無無窮失。

    問。

    第四緣第三時以所量為量果者。

    且應第三緣第二時以所量見分為量果。

    何故更立第四分耶。

    答。

    論雲。

    不應見分是第三果。

    見分或時非量攝故(已上)問。

    此文意何。

    答。

    不可以比非量之見分為現量之量果。

    故不以見分為第三之量果。

    後二分是體内法而一向現量。

    故遞為量果也。

    問。

    若持現量自證分為比非量見分成量果者。

    亦應以比量見分為現量自證分成量果耶(疏問辭)答。

    疏答雲。

    現量心自體。

    比量果可唯現。

    比非二種非緣體。

    何得名現量果(已上)問。

    此文雲何。

    答。

    自體分心心自體唯現量故可為比非量見分之果。

    見分非心自體。

    是比非量故。

    為心自體現量何成量果耶。

    問。

    比非量見分不成量果。

    可現量見分成量果耶。

    答。

    疏雲。

    但由見分似外緣外故名為外。

    故非體是外。

    故此現量亦不緣三。

    後二名内體是内緣内故(已上)問。

    若以現量為現量果者。

    五八識見分一向現量。

    故可為量果耶。

    答。

    夫量果者必取緣内及現量。

    今五八識見分雖是一向現量。

    而是緣外之用故不成量果。

    故疏雲。

    内外定故見分緣外用也。

    不得複為緣内果也。

    問。

    若以現量内緣二義方為量果者。

    正體智緣真如時内緣真如亦不緣變預。

    一向現量故可成量果耶。

    答。

    疏雲。

    雖緣真如真如非外。

    以見分用外故亦不得緣(已上)問。

    此文意如何。

    答。

    真如體内法而緣此。

    見分雖不緣外而以見分體是緣外之用定故不成量果也。

    言亦不得緣者亦不得緣第三分也。

    (邑記意也。

    以之為勝也)問。

    若緣内外之法不成量果者。

    果位後二分得緣外。

    不可成量果耶。

    答。

    新所得者。

    雖變影像。

    而本所得者不變影像。

    故意雲。

    自證分緣相分時雖作預像。

    緣見分時不作影親緣。

    是心自體故得成量果。

    不同見分一向作影緣外也。

    問。

    立能所量果者。

    若唯三分四分之家所立欤。

    若難陀師亦立耶。

    答。

    範法師作二釋。

    即一雲。

    本質為所量相分為能量見分為量果。

    二雲。

    相分為所量見分為能量。

    即此見分審決明白為量果(已上。

    分量決之所引也。

    又有小乘外道等義可見之已上) 四分義私記卷上(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