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森呼籲大家保持安靜。
“順便告訴大家,有關第三個問題的各項參數指标均很正常,同樣也隻有這一點有所異常。
”
“還沒有談第四個問題。
”有人提醒道。
“對于第四點來說,我們現在就播放錄相。
”唐納森邊說邊示意錄相放映。
這個故事開頭的那一幕鏡頭在地球上第一次被模糊地播放了出來。
全場駭然。
“這些究竟說明了什麼?”一名科學家忍不住問道。
“這正是我想要向各位專家請教的問題。
”唐納森攤攤手,把球踢回給了提問者。
“我想您一定已經有了一些答案。
”提問者繼續傳球。
“我隻能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曆史。
”唐納森再次示意播放錄相。
電腦合成的解說聲同時響起。
7、曆史資料(一)
人類對于火星的注視可以說已經很久了。
早在人類開始進行空間探測之前,人類對于火星的認識十分有限,其資料絕大多數都是在火星的大沖期間觀測到的。
所謂“火星的大沖”,是指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的日子。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在它每780天一次的沖日到來之時,兩者的距離幾乎是兩者軌道的半長徑之差;而在大沖期間,這個距離甚至會縮小到5500萬千米左右。
這時自然是人類對于這個紅色鄰居進行觀測的絕好時機。
人類對于火星的空間探測則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
在所有的——尤其是開始的——空間探測中,并非每一次都獲得了成功。
在人類剛剛向火星進發時,當時的蘇聯和美國最初的6艘飛船都沒有能夠順利抵達目标,也沒有獲得任何資料。
最早獲得成功的是美國于1964年11月發射的“水手4号”飛船。
它于1965年7月15日在距離火星9850千米處飛過,發回了21幅火星的照片。
從這些照片中,人類第一次發現原來火星表面也存在着環形山。
此後,美國的“水手”系列飛船——“水手6号”“水手7号”“水手9号”,以及蘇聯的“火星”系列飛船——“火星3号”“火星6号”“火星7号”也都相繼完成了相當廣泛的科學探測。
隻不過“水手9号”不幸遭遇了火星的巨大塵暴,沒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任務。
對于火星探測最成功的還是美國的兩艘“海盜号”飛船,它們于1976年降落到火星表面上,一直在為人們發回大量的珍貴資料。
在1975年8月20日,美國的“海盜1号”火星探測器升空,并于整整11個月後的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成功地實現了軟着陸,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尋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
不到兩個月後,1976年9月3日,“海盜2号”也在火星成功地進行了軟着陸。
這兩次探測雖然都沒有獲得在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确鑿證據,但在火星上卻找到了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
本來,對于兩艘“海盜号”登陸後的工作時間原計劃是90天,但其中一艘登陸艙卻整整連續工作了6年多,直到1982年11月才停止了它的工作。
因此,現在人類才擁有了詳細的火星表面地形圖和地貌圖。
進入在20世紀最後10年以來,人類再一次掀起了一場探測火星的熱潮。
1996年11月6日,美國的“火星環球勘測者”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成功,向火星進發,并于1997年9月12日進入圍繞火星的橢圓形軌道,同時逐漸降低高度,進入火星稀薄的大氣層。
然而就在此前不久,造價數億元的俄羅斯火星探測器卻在一聲爆炸中化為烏有。
8、露天咖啡廳
好在郭威和張曉玮與帕普相處的時間并不太長,否則這個故事就要提前結束了。
帕普在管道列車上隻坐了一站就下車了,也許他需要與他的同伴取得聯系?
而郭威和張曉玮,則一直乘坐着管道列車繼續前進。
“我們到底要去哪兒?”張曉玮忍不住将這個問題再一次提出來。
“就這麼在金色管道裡兜風?”
“難道不好嗎?”郭威把目光從車窗外轉回到張曉玮的臉上,好像被逗笑了似地故作誇張狀。
“咱們從事一點新聞工作怎麼樣?”張曉玮懇求郭威。
郭威認真地想了想,然後點點頭。
“先帶我到個清靜地方去。
”
于是,兩人在一處附近有露天咖啡廳的車站下了車。
你是否理解太空城的露天咖啡廳呢?
在太空城裡,是不可能有所謂真正的“露天咖啡廳”的。
因為這樣的地方将完全暴露在宇宙太空之中,而在這樣的無氧環境下,人類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