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陰影所造成的錯覺。
”
“那還有什麼‘後來的看法’?”張曉玮對此表示不解。
“因為後來,人們真的在火星表面上發現了幹涸的河床。
”
“什麼意思?”張曉玮頓時瞪大了眼睛。
“1971年11月,美國的‘海盜9号’飛船到達火星并試圖觀測時,正趕上了火星塵暴肆虐橫行,沒能拍到更多更好的照片資料。
”對于這些曆史資料郭威簡直可以說是如數家珍。
“但是有所補償的是,它拍攝到了火星表面上那寬闊的幹涸河床。
”
“沒有水?”張曉玮的問話中充滿了希望。
“沒有一滴水。
”郭威的語氣強調更加深了張曉玮的失望。
“這些幹涸的河床縱橫交錯,而且看上去主流和支流互相連接,總共有數千條之多,甚至可以形成一個分布廣泛的‘河網’了。
其中最長的主流居然達到1500千米長,寬度也有數十千米之寬。
”
“看起來火星上完全有可能存在生命嘛。
”張曉玮感慨道。
“就算這些河床不是人工開鑿的運河,但是‘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這句話總是不會錯的,對不對?”
“怎麼說呢?關于這些河床的成因也有過許多争論。
大多數人認為,這些地形地貌不過是火星在其演化早期的活動時代因火山造成的産物,它們是由火山噴射出來的巨大熔岩流造成的;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不能完全排除這是真正的河流遺迹,盡管目前火星上并沒有液态水,大氣中的水含量也很低,白色極冠的主要成分又是幹冰——也就是固态二氧化碳,它所含的水即使全部融化也隻能覆蓋整個火星10米左右。
但在火星形成的早期,很可能由于當時的火星大氣具有較強的溫室效應,溫度較高,完全可以使極冠中的水冰融化,讓岩石中的水份蒸發并降落下來,造成真正的大江巨川。
”
10、初步結論
“您給我講這些故事的意義究竟何在呀?”張曉玮開始有些忍不住了。
“您不是要我‘從最初的說起’嗎?”郭威故意睜大眼睛表示不解。
“可這也太離譜了。
”張曉玮有些不滿意。
“下面你是不是該講火星的衛星了?”
“火星的那兩個孩子并沒有什麼可講的,它們不過是兩個像被老鼠啃壞了的土豆。
”郭威看出張曉玮已經有些不耐煩,于是已經準備轉入正題。
“火星的衛星也是在1877年被發現的,許多天文學家都認為它們是被火星俘獲并抱養的小行星。
不過1958年有一位蘇聯教授居然作出了驚人之語,聲稱這兩顆衛星是中空的,因而必定是人造的。
如果說火星現在沒有智慧生命的話,那麼‘火星人’的史前文明就肯定保留在這兩個巨大的‘太空博物館’裡。
”
“真的嗎?”張曉玮的興趣又回來了一點。
“經過反複論證,似乎——”郭威故意拖延了一會兒才說。
“不是真的。
”
“那還有什麼意思。
”張曉玮幾乎已經表現出了沮喪的神情。
“現在我們可要說到正題上來了。
”郭威話鋒一轉,立刻吸引了張曉玮的注意力。
“早在1996年……”
與此同時,全球宇航中心的會議在繼續進行,唐納森所說的話與郭威下面對張曉玮所要講述的話幾乎如出一轍。
“早在1996年,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就曾宣布,在約翰遜航天中心和斯坦福大學工作的科學家小組發現了有力證據,證明38億年前的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
“證據來自代号為ALH84001的隕石,該隕石是1984年被一個美國隕石年度考察團在南極洲的‘阿倫山’冰原上發現的。
這塊隕石是地球上被确認過來自火星的12塊隕石之一。
”
相關的圖片正在被放映:
“為此,NASA做出了專門的評述:
“在30億年之前,在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着微小的生命的初級形式。
這個研究成果是基于在1300年以前到達地球的古老火星隕石上所做的複雜實驗。
證據是令人興奮的,甚至使人不得不相信,但這并非是結論性的。
但是有一點,我們并非在讨論所謂的‘火星人’,我們距此目的還有很長的距離。
”
“雖然在NASA的報告中,最後那句近乎聲明的話告訴人們研究火星早期生命與研究所謂的‘火星人’決不可同日而語,但它至少說明——”在全球宇航中心的會議室裡,唐納森面對所有與會者終于做出了最後的結論。
“火星上至少存在着生命。
”
“……它至少說明——”在遙遠的太空城露天咖啡廳,郭威面對張曉玮終于做出了同樣的結論。
“火星上至少存在着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