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密問守門人曰:悉誰載藁入城者?”門者對:唯有廷掾耳。
”又問鈴下:外頗有疑相與死人語者不?”對曰:廷掾疑君。
”乃收廷掾,考問,具服“不殺人,取道邊死人”。
後人莫敢欺者。
(《酷吏列傳》)還為夫婦黃昌遷蜀郡太守。
初,昌為州書佐,其婦歸甯,于家遇賊被獲,遂流轉入蜀,為人妻。
其子犯事,乃詣昌自訟,昌疑母不類蜀人,因問所由。
對曰:妾本會稽餘姚戴次公女,州書佐黃昌妻也。
妾嘗歸家,為賊所略,遂至于此。
”昌驚呼前謂曰:何以識黃昌也?”對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當為二千石。
”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還為夫婦。
(同上)
行賂定經字時宦者濟陰丁肅、下邳徐衍、南陽郭耽、汝陽李巡、北海趙佑等五人,稱為清忠,皆在裡巷,不争威權。
巡以為諸博士試甲乙科,争第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台漆書經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文于石,于是诏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後五經一定,争者用息。
(《宦者列傳》)為我一拜耳張讓有監奴,典任家事,交通貨賂,威刑煊赫。
扶風人孟佗資産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問佗曰:君何所欲,力能辦也。
”曰:吾望汝曹為我一拜耳。
”時賓客求谒讓者,車恒數百千兩,佗時谒讓,後至不得進,監奴乃率諸蒼頭迎拜于路,遂共餉車入門,賓客鹹驚,謂佗善于讓,皆争以珍玩賂之,佗分以遺讓,讓大喜,遂以佗為涼洲刺史。
(同上)
偶然耳劉昆徵代杜林為光祿勳,诏問昆曰:前在江陵,反風滅火,後守弘農,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緻是事?”昆對曰:偶然耳。
”左右皆笑其質讷。
帝歎曰:此乃長者之言也。
”顧命書諸策。
(《儒林列傳》)君無口為漢輔帝以尹敏博通經記,令校圖谶,使蠲去崔發所為王莽著錄次比。
敏對曰:谶書非聖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頗類世俗之辭,恐疑誤後生。
”帝不納。
敏因其阙文,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
”帝見而怪之,召敏問其故,敏對曰:臣見前人增損圖書,敢不自量,竊幸萬一。
”帝深非之,雖意不罪,而亦以此沈滞。
(同上)
鄰房生孔僖與崔馬因複相友善,同遊太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歎曰:若是,所謂畫龍不成,反為狗者。
”馬因曰:然。
昔孝武皇帝始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聖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間,号勝文景,及後恣己,忘其前之為善。
”僖曰:書傳若此多矣。
”鄰房生梁郁矺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耶?”僖馬因默然不對,郁怒恨之,陰上書告馬因僖诽謗先帝,譏刺當事,事下有司。
(同上)
收送诏獄同澤複為太常,清潔循行,盡敬宗廟,常卧病齋宮,其妻哀澤老病,靁問所苦。
澤大怒,以妻幹犯齋禁,遂收送诏獄謝罪。
當世疑其詭激,時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
”(漢官儀此下雲:一日不齋醉如泥。
”)(同上)
又欲投鈎東觀記曰:建武中,每臘,诏書賜博士一羊。
羊有大小肥瘦,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分肉,又欲投鈎。
甄宇恥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複有争訟。
後召會,問‘瘦羊博士’所在,京師因以号之。
”(同上注)宜去葛龔葛龔善為文奏,或有請龔奏以幹人者,龔為作之,其寫之忘自載其名,因并寫龔名以進之。
故時人為之語曰:作奏雖工,宜去葛龔。
”事見笑林。
(《文苑列傳》注)出何典記邊韶口辯,曾晝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同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
”嘲者大慚。
(《文苑列傳》)奈何命也趙壹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見。
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許通,尚卧未起,壹徑入上堂,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承高風舊矣。
乃今方遇而忽然,奈何命也。
”因舉聲哭,門下驚,皆奔入滿側,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與語。
大奇之。
謂曰:子出矣。
”陟明旦大從車騎,奉谒造壹。
時諸計吏多盛飾車馬帷訞,而壹獨柴車草屏,露宿其傍,延陟前坐于車下,左右莫不歎愕。
陟遂與言談,至曛夕,極歡而去,執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
”陟乃與袁逢共稱薦之,名動京師,士大夫想望其風采。
(同上)
借面吊喪是時,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或問祢衡曰:盍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對曰: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又問:荀文若、趙稚長雲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喪,稚長可使監廚請客。
”(典略曰:趙腹大健啖肉,故可監廚也。
”)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同上)
蝗忽大至戴封遷西華令,時汝颍有蝗災,獨不入西華界,時督郵行縣,蝗忽大至,督郵其日即去,蝗亦頓除,一境奇之。
其年大旱,封禱請無獲,乃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于是遠近歎服。
(《獨行列傳》)說士甘于肉李充遷侍中,大将軍鄧骘,貴戚傾時,無所下借,以充高節,每卑敬之。
嘗置酒請充,賓客滿堂,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開,欲辟天下奇偉,以匡不逮,惟諸君博求其器。
”充乃為陳海内隐居懷道之士,頗有不舍。
骘欲絕其說,以肉之,充坻肉于地曰:說士猶甘于肉。
”遂出徑去,骘甚望之。
(同上)
名為冉有之輩向栩字甫興,河内朝歌人,向長之後,少為書生,性卓詭不倫,恒讀老子,狀如有道,又似狂生,好被發,著绛绡頭,常于竈北坐闆床上,如是積久,闆乃有膝踝足指之處。
不好語言,而喜長嘯,賓客從就,辄伏而不視。
有弟子,名為顔淵、子貢、季路、冉有之輩。
或騎驢入市,乞勹于人。
亡惑悉要諸乞兒,俱歸止宿,為設酒食。
時人莫能測之。
(同上)
北向讀孝經向栩徵拜侍中,每朝廷大事,侃然正色,百官憚之。
會張角作亂,栩上便宜,頗譏刺左右,不欲國家興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當消滅。
中常侍張讓讒栩不欲令國家命将出師,疑與角同心,欲為内應。
收送黃門北寺獄,殺之。
(同上)
賣豬不可言無病謝承書曰:公沙穆嘗養豬,豬有病,使人賣之于市。
語之言,如售,當告買者言病,賤取其直,不可言無病欺人,取貴價也。
’賣豬者到市即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