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首頁
     “這兒的總管太監是誰?”慈禧先這樣問。

     這一問把恭王問住了,楞了一下答道:“容臣查明了回奏。

    ” “不要緊。

    我不過想問問,這裡的人都靠得住嗎?”原來是怕洩漏機密,這是過慮了,“靠得住。

    ”恭王答道: “伺候養心殿的,都知道輕重。

    請兩位太後放心!” “那就好!”慈禧太後的聲音也響亮了,“六爺,你看明兒該召見那些人呐?” “人不宜多,管用的就行。

    臣拟了個單子在這裡,請兩位太後過目。

    ”說着,掏出白紙書寫的名單,遞了上去,慈安太後接了過來,随手轉交了給慈禧。

     這張名單上開着簡單的履曆,恭王交到慈安太後手裡,她略看一看,怕裡面有什麼字不認得,便順手遞到左邊:“妹妹,你念吧!” 于是慈禧太後接着單子念道: “恭親王奕。

     文華殿大學士桂良,字燕山,瓜爾佳氏,滿洲正紅旗。

     武英殿大學士賈桢,字筠堂,山東黃縣。

     體仁閣大學士周祖培,字芝台,河南商城。

     軍機大臣戶部左侍郎文祥,字博川,瓜爾佳氏,滿洲正紅旗。

    ” 念完了,慈禧太後接着便問:“我記得大學士一共是四位?” “是!”恭王答道:“還有一位是文淵閣大學士官文,奉旨留在湖廣總督任上,所以不能開進去。

    ” 名單是恭王召集心腹,研商以後決定的,大學士為宰輔之任,文祥則是留京唯一的軍機大臣,加上恭王自己,親貴重臣都在裡面了,所以人數不多,分量很夠,足以匹敵顧命八大臣。

    慈禧太後深為滿意,把名單折了起來,裹在一方白紗手帕裡,點點頭說:“很好。

    明兒就是六爺‘帶領’他們好了。

    你看,什麼時候召見才合适啊?” “晚一點兒好。

    ” “嗯!”慈禧會意了,要到下午,等載垣、端華他們退值出宮以後,才是最好的時機。

     “六爺!”慈安太後忽然問道:“明兒見了大家,我該怎麼說啊?那一會兒很要緊,一句話都錯不得。

    ” “是!”恭王肅然答應,考慮了一下才這樣回答:“兩位太後的意思,臣全知道,所以,明兒個兩位太後,不必垂谕太多,隻把他們的欺罔之罪,好好兒說一說,能激發臣下忠愛憤激之忱,事情就容易辦了。

    ” “嗯,嗯!”慈禧太後深有體會,看着慈安使了個眼色,表示此刻不必再問,等下她會解釋。

     “不過,臣還有句話,不得不先奏明兩位太後。

    ”恭王顯得很痛心地又說:“先帝對臣不諒,誤會極深,臣目前的處境甚難。

    不管顧命八臣,怎麼樣的專擅跋扈,親承末命這回事,到底是有的,為了敬重先帝,明兒召見,臣實在不宜多說什麼。

    至于以後,也得等兩位太後和皇上賞下恩典來,臣才好就本分辦事。

    ” “我們知道。

    以後,當然把外面都付托給六爺。

    ”慈禧先許了這個心願,然後才說:“可是,明兒也總得有人說話啊!” “當然。

    ”恭王極有把握地說,“兩位太後請放心,一定會有人說話。

    ” 于是,這晚上,恭王派朱學勤把桂良、賈桢、周祖培、文祥都請到了他的在後湖南岸,大小翔鳳胡同之間的别墅裡來聚首。

    除了桂良是嶽父,文祥是心腹以外,對賈、周兩老,恭王以皇叔之尊,卻執後輩之禮,這不僅因為這黃縣、商城兩相國,位高望重,齒德俱尊,更因為恭王心裡明白,滿洲人自己鬧家務,非仰仗漢大臣不能解決。

     把顧命與垂簾之争,當做八旗内部鬧家務,有此明達深入的看法,比肅順就高了一着,這就是文祥見識不凡的地方,但也是他們正紅旗的傳統。

    下五旗以正紅旗居首,太祖創立八旗時,正紅旗歸他的次子代善所有。

    太祖崩逝,代善擁立他們弟兄中最能幹的老八皇太極,就是太宗。

    代善亦因此大功,被恩獨隆,除他自己擁有“和碩兄禮親王”的尊銜以外,另有兩個兒子以軍功封為郡王,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因為這個緣故,在開國以後的宮廷大政變,象順治年間的清算睿親王多爾衮,康熙末年的奪嫡之争,以及世宗即位後的骨肉之禍,正紅旗都避免卷入漩渦,他們傳統的态度是,中立而和平,但不失效忠皇帝的基本立場。

    所以正紅旗的文祥和桂良,認為恭王要打倒肅順,必須争取漢大臣和蒙古親王、大臣的支持,這就象弟兄鬧家務,自己人沒有是非曲直可言,必須請親友來調停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親友袖手旁觀,這個家務鬧不清,弄到頭來必定兩敗俱傷,八旗可能會分裂,至少鑲藍旗會離心,因為鄭親王是鑲藍旗的旗主,他府裡還保存着鑲藍旗的大纛。

     倘或出現這樣的局面,江南的戰事,将會逆轉,委屈成和議以求得的安定,也要付之流水。

    内憂複熾、外患續起,不是社稷生民之福。

    為了這個關系,恭王對賈桢和周祖培抱着極大的期望,疏通遊說的工作做了已不止一天,此一刻是到了必須仰仗他們的最後關頭了。

     他先宣達了兩宮太後将于明日召見的旨意,接着便憂形于色地說:“大行皇帝屍骨未寒,深宮已不安如此,兩公國家柱石,不知何以感在天之靈?” 賈桢和周祖培隻皺着眉,口中“嗯,嗯”地表示領會,卻不說話。

     于是恭王隻好指名征詢了。

    賈桢曾為恭王啟蒙,當過上書房的總師傅,所以恭王對他特别尊敬,湊過身子去,親熱地叫一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