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大快人心之舉是制服刁蠻的建甯公主,使她不敢對韋小寶大呼小喝、拳打腳踢。
這公主奇特之處是她的性虐狂癖好。
那段她在禁宮對韋小寶施虐。
激使他倒過來虐待她的奇文,真不明白金庸何處想來。
建甯公主其實是韋小寶的“初試雲雨情”伴侶,竟是如此烏雲暴雨,也真令人啼笑皆非。
她跟随韋小寶,自是為了與他一起性生活美滿了,甯願受蘇荃的氣也要跟他,韋小寶想必有他令人難忘之處。
雙兒除外,韋小寶的其他女友夫人就沒有蘇荃和建甯公主那麼特别了。
小郡主沐劍屏年紀最小,最天真稚氣,心地最好,開始時惱恨韋小寶胡說八道讨人便宜,後來覺得他沒有惡意,也就跟他談笑得很開心了。
方怡年紀較長,心事複雜得多,而且懂得以自己的美色誘騙人;使韋小寶兩番上當,墜入陷井,但韋小寶根本不講究“内在美”,盡管他惱恨方怡出賣他,也不會因此而打消娶她的念頭。
曾柔人如其名,是個溫柔女子,心思細密,她與同門行刺韋小寶失手被擒,韋小寶看她美貌分上,擲骰子作弊饒了他們,她心懷感激,一直把這副灌鉛骰子帶在身上留念。
除此之外,曾柔别無可記之處。
韋小寶親點的“元配正室大老婆”阿珂,是陳圓圓跟吳三桂所生的女兒,兩歲時被本是長平公主的九難拐去,以為日後報複吳三桂的工具。
(這真是敗筆。
拐去仇人女兒,要她長大後行刺親生父,橋段陳舊,加上原來并不真心傳她武功,存心要她送死,使觀音似貞一個白衣神尼變成陰毒的妖婆,十分掃興。
)衆女之中,以阿珂生得最美,因此韋小寶一見她也是最色授魂予,不能自己,發誓不要性命也要取她為妻。
阿珂完全沒有個性,她被韋小寶這市井小人非禮,急怒之下橫刀自刎,不過是一時沖動,不是因為她怎樣潔身自愛,見了鄭克爽那種繡花枕頭的“公子”,馬上死心塌地,還不是少女的虛榮心作崇。
這“公子”品行下流,她親眼所見,但全不覺不妥,證明她跟韋小寶一樣,也不是個講究“内在美”的人。
阿珂有草包公子作心上人,方怡也有少不更事的師兄為意中人,兩個本來都讨厭韋小寶,但韋氏一邊氣苦惱怒,一邊積極施展手段奪愛,運用權勢、威逼利誘、奸計蒙騙,無所不為,結果還不是解決情敵,“桂公公雙手抱佳人。
”這倒十分合情理,二妞原先愛慕這二位公子,隻因在她們有限的眼界之中,他二位己是高大威猛,到頭來敗者為寇,還有什麼吸引力可言?
南蘭
南蘭的故事,分開在《雪山飛狐》及《飛狐外傳》裡叙述。
時間上,《飛狐外傳》說的事發生在前,論成書日子,則是《雪山飛狐》為先,不過,兩部小說都采取了很多倒叙手法,兩者之間有時空重疊的地方。
其實,南蘭的故事,在《雪山飛狐》之中已經定型,《飛狐外傳》不過是加添一些枝葉,使故事更加情節豐富。
不知為什麼,南蘭使我想起一些俄國小說,像《安娜&middot加蘭列拿》,一個美麗而脆弱的女子,背棄丈夫女兒,與情夫私奔,但得不到幸福,最後郁郁而終,雖然行為似無可恕,但就是令人憐憫,覺得這是悲劇,不但是她所背棄的丈夫女兒的悲劇,更是她個人的悲劇。
如果照着成書的次序,讀者最先接觸到的是南蘭的死,那時既不知南蘭的名字,也不知道前因後果。
一個年輕姑娘聽一個漢子,在大庭廣衆間叙述他怎樣偷聽她的父親追問仇人,打聽一個女子死前的狀況。
那個女子,分明是兩個做仇家的男人都十分關懷的人,又分明是借病拒醫,傷心而死的,她的傷心自疚,必然到了很深的地步,因為她要求死後把骨灰撒在路旁,任人踐踏。
她究竟有什麼往事,令她這樣深切悔恨呢?她死前留下一枝風頭钗,明珠失色,令人聯想到這必然是位早逝的絕世美人,這位美人為何厭世?聽故事的年輕姑娘又何故傷心欲絕?那美人又是誰?與年輕姑娘又是什麼關系?
《雪山飛狐》透露的隻是南蘭本是官家小姐,父親被賊人殺死,苗人風救了她,兩人結為夫婦,生下女兒。
但南蘭與苗人鳳婚姻并不愉快,她一直覺得丈夫過于沉實,不解溫柔,婚後三年,她結識了風流潇灑、善解人意的田歸農;就與他私奔了。
她很快便後悔,但大錯鑄成,悔之己晚,于是郁郁而終,田歸農誘南蘭背夫,本有所圖,但最後一無所得,在她死後也自殺而死。
這三個人之間的思怨,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感歎的故事。
《飛狐外傳》增補了苗人鳳因“冷月寶刀”而結識南蘭的經過,更深刻地解釋這段婚姻的失敗原因,在于苗人鳳不了解南蘭的心事,田歸農才會乘虛而入。
《飛狐外傳》之文字風格“文藝腔”很濃,雖然刻意使入同情南蘭,便反而沒有《雪山飛狐》中的南蘭令人憐憫。
明梅三弄
金庸對火氣大的老太太格外偏愛,同一個故事竟用了三次,但每次都略有變化;就像琴曲“梅花三弄”一樣。
故事是同門師兄妹談戀愛,但性格不合,老是争吵,終于不歡而散。
女的後來嫁給别人,男的後悔起來,舊情難忘,終身不娶,總是對女的癡情一片,到老不變。
女的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