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二回 乘龙舟昏君肆虐 截杨广反王结盟

首頁
    帶領義軍五萬留守瓦崗山寨,傻英雄羅士信也留在山上,以後有用他時再來調派。

    另由魔王程咬金、元帥秦瓊和軍師徐懋功率領其餘将領兵丁分批進軍四平山。

    十八國反王帶領軍兵陸續到齊。

     這一天,各國反王齊集魔王程咬金軍帳之内,共議截殺楊廣大事。

    河北風鳴王李子通說:“我們十八國雖然志同道合,但原來各據一方,各有各的号令,調動不能統一,力量必然分散。

    依我之見應該結盟,推舉一位盟主。

    大事由盟主會同各國商議,再命一位元帥,各國兵馬由元帥調遣,不知各位王兄意下如何?”衆人聽了,都說有理,一緻贊同,并推瓦崗山魔王程咬金為盟主。

    程咬金一聽就樂了:“我說各位王兄!你們别打鴨子上架了,我老程大字不識,讓我當盟主,那哪行。

    要叫我沖鋒陷陣,掄大斧子,我還湊合。

    我看各位王兄還是另選高明吧!”衆人都說:“程王兄不必推辭,一定要你當此重任,衆王當盡力相助。

    ”程咬金推辭不得,隻好應允,随後衆王又推秦瓊為帥,秦瓊推辭再三,而後接受。

    秦瓊說:“衆位王爺!行軍打仗,這先鋒官也是至為緊要的,我提請河北風鳴王爺殿下的南陽侯武雲兆伍将軍來擔當,副先鋒也由鳳鳴王爺殿下的武天錫、熊闊海二位将軍擔任。

    ”當時各國王子都表示同意。

    主要的人選定下來後,當即由秦瓊和徐懋功把十八國的兵馬将領的多少、強弱了解清楚,又把四平山周圍的地形一一查明,然後就把各國的駐紮地點進行了調整,并把所擔任的主要責任交待清楚。

    同時還通知各國各指定一人押運本軍糧草,并由瓦崗山的裴元慶任十八國總的督糧官。

    裴元慶年輕,武藝高強,本來憋着要擔當戰場上的重任,誰知偏偏讓他督糧。

    他心中雖然不太樂意,但這是瓦崗山秦瓊、徐懋功安排的,他也就隻好答應下來。

     且說楊廣所走的水路要經過四平山,運河就在四平山前數裡的地方流過。

    十八國都先鋒武雲兆和副先鋒武天錫、熊闊海領兵三萬,駐守在運河東岸,龍舟出現之後,就放信炮,擊戰鼓。

    楊廣立時吩咐停船抛錨。

    宇文成都把探得的情況奏明皇上之後,靠山王楊林奏道:“萬歲不必驚慌,待老臣前去觀看。

    ”“皇叔多加小心!要不行的話,還是原路回去!”“主公放心,待老臣看過之後,再作定奪。

    ”靠山王下船:“來呀!帶馬擡棒!”楊林上馬提棒,帶着十二家太保和軍兵一萬,來到四平山腳下。

    楊林定睛一瞧,隻見四平山上旌旗飄擺,繡帶飛揚,十八國的旗号迎風招展,山腳下運河岸上三萬人馬排好陣勢,正中央一杆大纛旗上繡“十八國盟軍都先鋒武”。

    旗下馬上一員大将,銀髯素袍,臼馬長槍,五官端正,三十多歲年紀。

    上首一将,乃紫面大漢,一身短打扮,手提一條大棍。

    下首一将頂盔貫甲,手裡拿着一對短把镏金镋。

    楊林覺得眼熟,心想:中間的這個不是南陽關大帥武雲兆嗎?這時武雲兆雙腳點鐐,馬往前提,把素白亮銀槍往後一背:“對面來的可是靠山王楊林麼?”“正是本王!你可是武雲兆?”“不錯,王駕千歲!小侄馬上不便行禮,我這裡打躬了!”武雲兆為什麼自稱小侄呢?原來武雲兆的父親武建章,官拜中正太師,也是隋朝開國老臣,楊林為隋朝打天下的時候,身為大帥,武建章是随軍總監軍,兩個人在南征北戰時建立了交情。

    後來,武建章因為楊廣荒婬無道,任用奸佞,曾冒死直谏,被楊廣所殺,楊廣為了斬草除根,還派兵到南陽攻打武雲兆,武雲兆被逼不過才投在李子通名下。

    所以他和楊林見面,自稱小侄。

    楊林想起老友武建章慘死,心裡也覺得難受。

    但現在是敵對雙方,隻好硬着心腸問:“雲兆!你帶領兵馬,擋住去路,莫非要截殺天子不成?”武雲兆說:“老伯父!我是被逼如此。

    我父慘遭殺害,又要追我全家性命。

    昏君楊廣和我有殺父之仇,毀家之恨。

    如今我們十八國反王會師四平山,不截殺這個昏君,誓不罷休。

    老伯父,您年紀已大,人老不以筋骨為能,請退過一旁,讓宇文成都出來,我和他大戰三百回合。

    ”楊林聽說,不住點頭:“唉!孩子!我看你還是不要和那些賊寇混在一起,我勸你和我到龍舟之上,由我和皇上言講,免你一死,保全你全家人的性命,你看如何?”“哈哈哈!老怕父!您這是說笑話了,我豈能再去求殺父的仇人饒命。

    不要多說了,您把宇文成都叫來吧!”話還未了,熊闊海急了:“武先鋒!不要和他廢話了,你閃過一旁,待我先把這個老匹夫拿住再說。

    ”說着沖到楊林面前,一個馬上、一個步下,鬥在一起,要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