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比的中堅分子,講話的影響力似欠強大,渴望再有一位仙國或佛國的道友挺身而出,也表示贊成,那麼,這提議就可順利通過。
大廳中一片靜寂。
天國和仙國的代表們都嚴肅地靜默着,主座九源丈人目光向四周掃射,但也不發言。
過了一會,隻見達摩佛起身合十道:“善哉,善哉!剛才水陸兩國道友的主張似乎偏重于法家的理論,違律都殺,但我佛以慈悲為懷,卻有不同見解。
諸妖群魔生性放狂,不守禮節規矩,是其本色,稍有隕越之處,也非傷人害命的罪行,情有可原,若即加以極刑,似失公平原則,況千年大比,旨在淘汰兇頑,提拔善良,不在大體着想,即以小節而妄生殺機,此乃舍本求末,不但有傷天和,而且也顯出我們仙佛神聖的氣量太狹窄了。
再者,這次妖魔精怪有資格前來大比,其道行至少千年,多者萬載,修煉也非容易。
我們不從正式考試時施展天然淘汰,适者生存的規律,而卻要施用法外示威的策略,使此輩考生,無辜斷送千萬年道行,含恨而亡,死不瞑目,對我們言,也是于心有愧。
本佛不揣谫愚,直言不諱,千祈各位道友原諒,并請不吝指教。
”他說完話,合十作禮,然後趺坐。
黃龍真人聽了。
立即起身稽首道:“達摩道友的話,佛心仁心,兼而有之,可謂良箴。
不過,本真人也想略作補充:除了顧全大體以及愛惜這批考生的道行之外,我們還須注意一種内在的危機。
試問他們既未應試,卻拒考德行大比,若非幕後有人主使,誰有如此鬥膽?不考德行,倒也罷了,又敢擊毀公物,侮辱神仙,穢亂迎賓聖地,倘無主使者混迹其中,他們怎敢這樣目無法紀,猖狂跋扈?顯然,有恃無恐,才敢與我們作對。
因此,各位道友,必須各自警惕,隻怕這次大比隐藏殺業,萬一我們處置不當,一發不可收拾,小不慎而亂大謀,後果堪虞。
”
接着,天魁星君發言:“黃龍道友之言,深得我心。
我們為什麼要鄭重其事,更改考場的地點?此中原因,必須向各位報告:魔國野心勃勃,揚言要搗亂這次千年大比,企圖阻止天仙兩國收羅人材。
我們洞悉其奸,暗作準備,除遷移考場,多派仙佛神聖協助和防禦外,并另有後備力量,在必要時出動支援。
目前的事實已見預兆,可能明天考試武功,随時會發生意外。
所以,本星君主張:(一)魔國諸生既已拒考德行,明日舉行武功大比,就不準他們參加;(二)諸妖群孽搗亂迎賓館之事,從寬發落,不必追查過失,以免節外生枝;(三)已經考過德行科的各國中式考生,明天準予入場比武,并勸告落第者,限三小時内離開本洲,不得延期逗留。
這三項辦法,不知是否可行。
盼各位讨論。
”
九源丈人發言道:“關于天魁星君所講的三項辦法,我們等一會再讨論。
現在老夫先要報告一個特殊而反常問題。
本洲原有仙家數十萬,各地神仙來往也不計其數,又是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鲸陰精水獸之處,自古以來,龜龍之族無不馴伏,聽命于老夫。
可是這次前來應試的魔國諸生,頂現仙氣,盛旺非凡,道行之高也許不在老夫之下,這是很可疑的。
為什麼他們既已修得仙體,還要前來應試?此外,另有大批身份不明,奇形怪狀,前來觀摩千年大比的外客,其中也有不少仙芒充沛,仙風飄逸的人物,老夫認為這班局外人之中,必有幕後主持者混雜着,不知衆道友之意以為然否?”黃龍真人道:“大有可能……不,可以确定,幕後主使者必在這批外來客之中。
”
許旌陽仙師道:“我也有同感。
”天魁星君道:“這樣說來,我們對明天武功考試,倒要重作步驟。
”
天敖真人道:“不錯,剛才天魁道友所講的三項辦法,隻要修改第一項就可以了。
明天武功大比,不準魔國考生參加,隻怕行不通。
”
天魁星君道:“何以見得?”
王敖真人道:“武功大比,隻準那些考德行科的别國中式者參加,而将未考德行科的魔國諸生擯棄場外,後者一定會鼓噪反對,甚至煽動前者罷考,反使我們号令不行,引起混亂局面。
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的,所以我們應該作出未雨綢缪之計,不知尊意如何?”
天魁星君點頭道:“道友說得對,但不知有何辦法補救?”
王敖真人道,“我的意思是魔國考生也準予參加考試,但必須與别國考生分場舉行,換言之,不使他們在同一考場比武,這樣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
天魁星君迷惘地道:“一舉兩得,我不懂?”
王敖真人解釋道:“分場大比也可以說是隔離大比,具有安撫作用,可使魔國考生不去幹擾或煽動别國考生,此其一。
集中魔國考生于另一考場,讓他們同族互相比武,即使發生死傷等情,也不過是削弱魔國自己的力量而已。
換一句話說,他們互相殘殺,越是激烈,傷亡也越多;傷亡越多,魔國的元氣越喪,此其二。
其中道理,想來各位都已明白,無須我再詳細分析。
”
天魁星君點頭稱贊。
九源丈人與許旌陽仙師也都表示同意。
敖順和五洋龍母大為贊賞,認為這是個無懈可擊的措施。
海内九洲地仙贊成者也占百分之九十,反對者僅百分之五、六,其餘卻不置可否,當然少數服從多數。
達摩佛閉目趺坐,不發一言,而群仙衆神聖都以為他的沉默就是默認,默認也就是贊成的表示。
真武大帝熱烈擁護。
隻有黃龍真人提出一點意見,道:“這是一個沒有辦法中的辦法,雖可實行,但我們必須立即貼出一個通告,公布明天午時三刻分場舉行武功大比,再加上天魁星君所提出的第二和第三項的辦法。
”
九源丈人認為這通告是必要的,就吩咐仙吏辦理,同時又請王敖真人另派仙探和神探多名,前去暗察魔國衆考生的反應如何,若有不良消息,速來報告,以便設法應付。
這時,天國的地文星君進入廳中,将德行科得隽的列國考生名單送呈主座九源丈人,當即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知道這次登科者僅有五十之數,名落孫山計二千七百名,在考場中身亡除名者,卻有一千一百左右。
神仙做事,效率甚強,這種細碎的工作,上要經過業鏡照射,中要查出每個考生的來龍去脈,修練過程,平生操守,下要分析善惡事迹,因果關系,以及大比時的德行表現。
此外,再由十二位鐵面無私的仙官和正神複核,于是決定中或不中,分别取舍,絲毫不爽,最後依照考績,排列名次,送呈主座及副座批準。
九源丈人閱畢,随手遞給副座北海龍王敖順,後者立即起身,将名單當衆宣讀一遍。
在座的仙佛神聖并無異議。
于是敖順又讀了一遍之後,接着道:“各位道友,如有相反的意見,千祈立即提出,以便修正。
”
廳中顯現着靜穆的氣氛。
過了一會,敖順看到全體都不反對,随即三讀通過,自己先在考生名單上簽名,然後送呈九源丈人。
他也簽了名,并加蓋仙印,以示鄭重,于是将名單交還地文星君,限定今日下午三時在聚奎殿外放榜。
這時,廳外進入一位仙官,向九源丈人說了幾句話之後,匆忙地退了出去。
他聽了那仙官的話,面色微變,但旋即恢複原狀,過了片刻,起身道:“有一個壞消息,不過還未證實……”正想接下去說是怎麼一回事,但廳中的仙佛神聖都已吃驚,起了一陣騷動,連那閉目趺坐的達摩佛也瞪開眼睛,側耳靜聽,使他不得不暫停報告。
衆目集中于九源丈人的身上,但有些神聖已經急不可待地問道:“是什麼壞消息?”
他等到騷動平靜之後,繼續道:“消息傳來,說什麼鳳麟洲大比主座弱水真人也遇到了與這裡類似的麻煩,搗亂分子也是來自魔國。
”
真武大帝首先發言道:“魔國蓄意而來,我們倒要特别小心,希望大家堅強起來,不可示弱,必須要與那批孽妖周旋到底。
”
天魁星君道:“請大帝稍安毋躁!我們切勿自亂方寸,應按照既定方針,進行明天的武功大比。
至于鳳麟洲方面雖有麻煩,弱水真人道行玄深,功力卓絕,必能控制局面,正像這裡的九源道友一樣,所以我們盡可放心。
”真武大帝道:“但願如此。
”
于是九源丈人道:“老夫也想那邊隻不過發生小麻煩而已,決不會有什麼大變故。
現在我們暫時休會,各去堅守崗位,随時注意外面的動态,倘有緊急事情,當再召集臨時會議。
迎賓館方面,老夫已派了仙醫神使前去打掃消毒,同時又有仙醫神醫為那些魔國考生治療吐瀉病症。
在表面上我們已經做到了應盡的義務,諒他們必不會再鬧出什麼花樣來了。
”
天魁星君道:“主座這樣處置,甚為得體,這雖是委曲求全,也好杜絕那些妖孽鬧事的藉口。
”
九源丈人笑道:“道友,謬獎了!”他說着,起身稽首,走出廳去。
于是仙佛神聖們跟着各自離開會場。
*********
在聚奎殿外的廣場上,列國龜龍兩族考生聚集于布告牌旁邊,摩肩疊背地觀看一個通告,内容如下:
“為布告事,查武功大比照例隻準有德行科中式者參加,茲為體恤魔國考生因病未能加入德行考試,故本座特别通融,仍準彼等于明日午時三刻,在第一号校場參與武功大比。
至于德行科得隽諸生,武功大比亦規定于明日午時三刻舉行,惟地點改為第二号校場。
德行科考榜不久即可公布,落第考生不得參加武功大比,并盼于放榜後兩小時内離開本洲,切勿自誤為要……”
衆考生對這通告議論紛纭,綜合他們的意見是:“(一)為什麼武功大比要分場舉行。
(二)落第考生不準參加武功大比,這是慣例,未可厚非,但為什麼要在放榜後兩小時内即離開這裡?”
(三)限定時間要名落孫山者速離本洲的命令,并無前例可援,這是不合法的。
(四)魔國考生未經德行考試,仍可參加武功大比,而考過德行科的落第考生,連入場觀摩武功也不準許,這是厚彼薄此,大欠公道,真是豈有此理。
(五)魔國諸生是否還須補考德行科?(六)真奇怪!為什麼魔國考生個個生病,而别國考生卻一個也不生病?
有一位旁觀者自作聰明地解釋道:“分場大比武功,那是為了魔國考生患病,體力不及别國未患病的考生,所以當局叫病者與病者比武,未病者與未病者比武,表示公平。
”
另有考生問道:“限定時間,叫落第考生滾蛋,這是什麼道理?老兄,知道嗎?”那旁觀者道:“這個……這個……我不懂是什麼原因,可是我在疑惑:‘切勿自誤’四個字,隻怕此中大有文章。
”
“什麼文章?”
“暫時猜不透,也許是這裡要發生亂事了。
”
“朋友,說話小心!”
他們問答未已,忽然一個神探走近那個自作聰明的旁觀者身邊,喝道:“你是哪兒來的,怎知這裡要生亂事?”
那旁觀者吃了一驚,面色大變,讷讷地道:“我沒有說什麼。
”
神探怒道:“你在此造謠生事,還想抵賴?”話才說完,揮出右手,打了對方一個漏風巴掌。
他被打後不敢還手,要求神探原諒,真所謂頭腦聰明,嘴巴太快,吃了耳光,反要賠罪。
這時,旁邊另有幾個考生上前勸解,做好做歹,但這神探硬是不依,一定要把這個造謠的家夥抓去究辦。
一個要抓,一個想逃,正在拉拉扯扯,扭作一團之際,附近一個仙探聞聲趕了過來,問道:“什麼事?”
神探連忙把那造謠者的話報告一遍。
仙探聽了,就對圍在四周的許多旁觀者問道:“你們之中有誰也聽到那家夥造謠?”不料許多旁觀考生竟然異口同聲道:“我們都沒有聽到,是這神探自己造謠,反要拉人,來呀!我們群起而攻之……”
“打!”
“打!”“打!”
群衆喝打之聲,此起彼落,但卻未動手。
仙探一看瞄頭不對,連忙高呼道:“慢來,慢來!”他說着,回頭向那神探作一個眼色,後者會意,立即越衆而走,行色驚慌,極為狼狽。
群衆也不阻攔,讓他離去,隻不過發出一陣狂笑而已。
那仙探倒是老奸巨猾,故意發怒道:“他逃不了,讓我去抓住這個造謠的家夥。
”他說着,也乘機離開現場。
群衆又響起了一陣大笑。
自通告公布起,到群衆看了通告散去為止,除了發生上述的一件小糾紛之外,過程十分平靜。
列國考生也未提出異議,隻有一小撮的旁觀者發表幾點疑問。
主座九源丈人綜合了許多神探和仙探的報告,覺得所有反應尚稱良好,尤其是關于魔國考生都擁護當局準予他們明天參加武功大比,這使他和副座敖順均各感到安心。
*********當天下午三時,聚奎殿外的牆上懸挂了一副橫軸,題着金色字體,這就是德行科千年大比的金鎊。
放榜前,廣場上已經擁擠着許多考生,連未經德行大比的魔國考生也來探榜,另外再加上大批湊熱鬧的觀光客。
從高處向低處望,隻看到聚奎殿外萬頭攢動,考生頭發的顔色。
有黑白紅黃,灰棕绀綠之别,還有一部分如牛山濯濯,光秃秃的腦袋一發不生,真奇觀也。
發色的黑白紅黃灰棕并不稀奇,但绀綠之色卻是人間所看不到的,難道他們是染發的嗎?
不,不是染的。
毛發绀綠的考生業已修得仙體。
這次德行科千年大比,得隽的考生隻有五十名。
名列榜首,獨占鳌頭者乃是清白山的蟒公。
第二名也是清白山的鳄夫人。
第三名是地國中洲洞庭君之孫——小龍童。
第四名:地國逍遙島的九龍之一——毒龍尊者。
第五名:東海龜道人。
第六名;北海鲸長老。
第七名:北海蟹和尚。
第八名:皇岡蟠溪的獨角蛟居士。
第九名:南海蝦老丈。
第十名:西海玳瑁真人。
此外,龜龍兩族中式者,計有西海九名,地國中洲八名,冰島部落七名,南極部落五名,北極部落五名,東海五名,名次上下也不一一舉出了,但第五十名得列榜尾者乃是個名不見經籍,中洲部落的黃河白鯉先生。
本屆德行大比,有四個特點:
(一)修練年數最多的是蟒公和鳄夫人,太古時代出世,在清白山靜修了數萬年之久。
若非古仙眇真人特别指示,他們也不會前來投考的。
(二)修練年數最少的是小龍童。
他本身隻有十年道行,後因水上郎君夫婦六人,遨遊中洲,路經嶽陽,适逢魔國的蚊魔王向洞庭君尋釁,由他從中周旋,化險為夷,并贈了小龍童一粒金丹,使後者無端端增添了千年道行,(參閱水上郎君故事)所以才有資格參加千年大比。
又因他幼承家教,且得地仙陸壓真人指導,遂能在德行科登第,一舉成名。
(三)蟹和尚和蝦老丈過去已經考了十次五百年大比,和三次千年大比,次次翦羽而歸,終因意志堅強,不斷修煉,本屆總算獲得最後勝利,分别名列第七和第九。
以蝦蟹之微物,不但能幻形以歸人道,而且名列仙家的金榜,實屬異數。
(四)第五十名的白鯉先生尚未練成金鱗,雖已修得人形,道行平庸,卻因三年前在黃河決堤時,他以身軀擋住缺口達六個時辰,遂使當地百姓能及時搶修,無形中拯救了數萬人的生命。
為了這大功大德,玉帝賞賜了該年八月十五午夜的月華,道行突飛猛進,于是寂寂無名的鯉精名聞宇宙列國。
成神成仙的條件看似苛刻,其實也不太難。
簡而言之,隻有六個字——修心養氣行善。
修心驅除七情六欲,養氣促進延年益壽,行善乃是廣積功德。
人類能切實履行此六字真言,持之以恒,若不成仙,必可成神。
修煉秘訣隻不過如此而已。
芸芸衆生,明知其理而不行之,或行之而不徹底,或徹底而不持久,反疑神仙之事渺茫,于是半途而廢,盡棄前功,甚為可惜。
若使人類與物類同時修煉,世人往往認為前者比後者容易成道,理論是不錯的,但實際并非一定如此。
人類以人的本形修道,物類以物的本形修道,二者對比,當然人勝于物。
物類必須要多修三五百年,才能蛻化人形,而人類就可省去這段悠久的修練時間。
至于成道,則物勝于人。
人類思想複雜,心理變化多端,既慕榮華富貴,又懼生老病死,更兼患得患失,這就影響了道行。
物類之心單純,栖身于深山大澤、幽谷靜穴,遠離塵世,不聞俗事,惟有煉精化炁,練炁化神,一心一意引導吐納,于是心定氣和,聚而不散,氣和形固,凝而不洩,納之則暢,沛然充滿于形骸之内,吐之則浩然流通于天地之間,寒來暑往,光陰如梭,閱百年如一日,千年如十日,終于功到道成。
因此,天國舉行千年大比時,就有那麼多的物類——鳳麟龜龍之屬前來參加。
千年大比的宗旨是有鑒于物類成道比人類容易,以及物類成道之後,出而問世,是否與世無争,或與世為敵,所以就要考驗他們的道行和道力。
道行是檢定德行或德性,道力是測量武功。
有道行而無道力,往往被有道力而無道行者奪去道行。
無道行而有道力者,就要橫行不法,為非作歹,所謂妖魔精怪是也。
換言之,物類修煉,以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