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回 晴雪艳梅花 无限香光笼胜域 智囊擒宝月 千重剑气荡寒沙

首頁
    狡謀,利用人好高好名的習性,不借三征五聘,一味以虛禮尊榮羁縻,使其心有所向,兔為敵用,一面因勢分布,使這類能人哪一省都有上兩三個,平日卻輕易不去用他,老使承着自己厚情,過意不去,一旦遇上危急的事,自然一呼即至,甘心為之效死了。

    以前人數還多,除有幾個窺破對方計謀,始終不肯上套,但是蹤迹已露,信使日夕在門,天數已定,無可挽回,對方好歹總以禮來,既不願因此與之翻臉,作那徒傷生靈、危及戚友、幹事無補之舉,又不甘心受他籠絡,而道未修成,世緣未斷,自身尚有弱點,不能棄家出走,隻得百計推宕,婉言推謝,暗中自去慎密布置,時機一至,立即棄了多年辛苦為兒孫經營的家業田産,連同親友家人舉族遠引,遁往邊荒絕塞,筚路草萊,另辟世外桃源,以為避秦之計。

    像那二人和三五好友外,還有中途悔恨逃隐以及因過自盡、老死的不計,現存隻這三十六人,分布各省,中有十之七八,自被收買到如今,尚是一次不曾用過。

    對方因是機密,而這些人雖然安富尊榮,自己也知對于清議不甚體面,除至近的兒孫家人外,絕口不向人提說,而去遊說他人網并緻厚聘的來使,受了當道密令,更利用他這種不喜人知的心理,不特言動謹秘,并向他們叮囑,說:‘當道現以文教治天下,對于裡巷遊俠之士,本在嚴禁之列,隻為老前輩道德人品迥異恒流,中心欽悅,又知志在山林,迹類遊仙,不得而臣,也不便以塵世爵祿委令屈就,僅就老前輩服食玩好所喜,略示國家尊崇高士逸賢之意,至于金珠财帛,乃為老前輩的子孫群從俱都領有庭訓,家學淵源,少年英俊之上,在老前輩尚未飛升以前,雖未便使其遠離庭帏因時緻用,一則當道愛才若命,求賢如渴,知道令父必有令子,特命後輩奉此買山之資,略供薪米衣帛之用,隻是推愛連類而及,實與老前輩無于,隻不可告知外人,以防那些名實不符之徒因而得志,一旦事犯當官,便以老前輩自解,不特厚污清望,反使國法難伸,且失當道敬老尊賢厚意。

    ’一面又把前朝天柞已盡,曆數攸歸,當道并非謀人社稷,實系取之于賊,如何仁厚愛民等語委婉陳說,措詞十分得體。

    身受的本就有些慚于清議,自然隐秘不逞了。

    至于用他時節,更是特加榮寵。

     “當道爪牙原分兩班,一是六十三名鐵衛士,由那為首老賊錢善和、寶月秃賊率領,下餘人數最多的歸三兇率領。

    兩班人各不相轄,一内一外,都奉當道密令,互相刺探傾軋,輕易不均派出。

    這為首五人多無實官,但是權力甚大,内而王公大臣,外而封疆大吏,安危禍福,隻憑他們幾句密呈便可左右。

    雖仗着對方防備周密,法令嚴明,公然貪賄作弊危害大臣之事,尚還未敢,實權卻有,可是要調這三十六個援兵卻辦不到,非得遇上急事,自己萬分難了,柬手無計,拼受處分,飛騎密奏,由當道發下這三寶密敕,作為當道親臨,才可随意調動,而去召的人尚須加個請字。

    這三寶密敕乃是一張絹冊,上有當道親筆寫的兩行字迹,餘下便是這三數十人自寫的名單。

    凡是列名在上,大都是自覺受恩深重無以為報,再四向使人探詢意旨,使人又必再四代為推謝,說當道隻是尊賢,并無别意。

    等最後看出問的人實是過意不去,深知禮下于人必有所求,如此優厚尊崇必非無故,已拼失節以圖報稱之時,方始微露口風,說當道尊禮的原有兩等人,一等是因新朝初立,尚有假名匡複的好亂之徒時思蠢動,當道善心仁厚,為恐一動官兵,玉石俱焚,難分良賤,為此征聘奇才異能之士以備應用,一旦有事,可以不動聲色,派上兩人前去便可了事。

    這樣專誅首逆不治脅從,既可消禍無形,并免官兵貪冒,濫殺無辜,還免調敝民生,摧殘元氣,用心至善。

    這些高人雖也是感慕恩德效忠于上,自己力請,本年才由一位上的條陳,以前多遣鐵衛士去,并無此舉,更未出于強求,但他們聲望本事都比老前輩差,似你已然視若客星,如何可以屈與同列?好在人才夠用,真要有不了的事,自當奉請出山相助,不必與绛灌為伍吧?請想問的人已拼失節,并且話己說出,就明知做就圈套也得去上,何況機密已然預聞,有了許多顧忌,不下水,又有何法自處呢?來使見事機成熟,這才約定時日,請來三寶密敕,使其列名其上,另外封一清高虛銜,告以這等名銜無異客卿,至為清貴,隻有當道一人能夠調遣,以下無論王公大臣,非見此三寶密敕均不能随意邀約,平常的事已有專人辦理,無須勞動,雖有極優俸祿,但是一不當官,二不聽調,真要遇上急難大事,隻管承頭的仍是宮門三傑,鐵衛士中正副領隊主持大局,那是因為手下人多、情形熟悉之故,對于列名寶敕諸人,依然格外尊崇,第一非持有寶敕不能請往出力,第二人請了去,必須将寶敕供在當中,猶如當道親臨,方可開口相煩,待遇更是上賓,不同屬下,意思是這些都是當道客卿,與普通不同。

     隻是一節:禮遇固極優握,行軍之事,法令不得不嚴,當列名密敕之前,曾有自願矢忠的誓約,以後遇事如不盡心力,或是通敵背反,也須如誓自盡。

    除法條是寫訂在密敕後面外,另附有兩件賜自盡的物事:一件是個設有精巧機簧的小金瓶,裝在另一錦盒以内,中藏有用鶴頂紅等七味奇毒制成的藥丸,名為忠烈七寶丹,一是由南疆中特産的四十五種毒蟲毒草淬煉而成的一柄小毒刀,名為賜福神刀,刺中人身,稍微破點皮膚,不必見血便自封喉。

    連那絹冊名單共是三件,三寶密敕之名便由此起。

    雖然法令森嚴,誓言惡毒,因是事前曾經再四婉言勸阻,詳說利害,不令列入,完全出于自願,既已矢忠效命,本無背叛之意,法條多酷,也是具文,與己全不相幹,不特不以為奇,轉覺有此一舉可明心迹,此後以身相許,成了對方忠誠奴仆,再受優禮也可無愧了,卻沒有想到對方早知此輩不會背叛,所重的實在辦事不力臨敵畏縮等輕描淡寫的未兩條上,因為養着這些虎狼,終非他們之福,以後異己之徒殘殺既盡,便用此輩不着,現在固屬機密,日久不免傳出風聲,紛起效尤,民多尚武,争習奇能以望榮寵,太平之時,不犯以大好金帛養此閑人,品行不好的還借此擅作威福為害地方,使官府難以為治,助長刁風,兼伏亂萌,如不收用,随時俱是禍根,故以巧計愚弄,在強敵未盡以前,一面利用他出力火并,勝者先去強仇,敗者設詞僵激,引使其愧忿自盡。

    好在人多,一面故作震悼,轉怪其不應如此愚忠,以身殉職,對于遺族優加撫恤,使後來的人見此榜樣自然激勵,稍犯戒條更是無顔存活,反正連敵帶我都算上,這類人去得一個是一個,隻要題借得好,每滅一處強敵,先去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