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三章

首頁
    職拿問,交刑部治罪。

    ” 慈禧太後當然批準,處理的經過,相當機密,等折片交了下來,立刻封交刑部尚書潘祖蔭。

    打開來一看,他吓了一大跳。

     “崇地山糟了!”他頓足長歎,心裡在想,隻怕性命難保!因為看樣子非打不可,一打起來則非殺崇厚,不然不足以激勵士氣。

     潘祖蔭的名士氣味很重,一個人感歎崇厚的遭遇,竟忘了遵旨行事。

    他有個出入相随的聽差,名叫潘文,人如其名,亦通文墨,且谙吏事,這時已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早拿來了公服,預備他上衙門,看看沒有動靜,不能不提醒他了。

     “老爺!欽命案子,耽誤不得。

    ” “噢,噢!”潘祖蔭定定神才想起,“快套車!” “車子早套好了,請大人換衣服。

    ”一面伺候他換公服,潘文一面又問,“文大人、孫大人他們,是不是先通知一聲,在衙門裡會齊?” “對了!要大家見一見面。

    就你騎着馬去走一趟吧,别人怕弄不清楚。

    ” 于是主仆二人,分道出發,潘祖蔭帶着另一名跟班直奔刑部。

    堂官平日聚會辦事,多在後園一處叫“白雲亭”的屋子,坐定下來,立刻叫請直隸司郎中、提牢廳主事。

     司官都到了,潘祖蔭卻隻跟他們說閑話。

    不多片刻,刑部五堂官,紛紛趕到,滿尚書是文煜,當過好些闊差使,是旗人中有名的富翁,跟崇厚的交情很好,他也聽到了風聲,倍感關切,所以一進門就問:“是不是崇地山出了事?” 潘祖蔭不答,隻将軍機處的折片遞給他看,接着是四侍郎一一傳觀,但他們都沒有說話,要聽兩位尚書的意見。

     “伯寅,咱們倆去一趟吧?”文煜用征詢的語氣說。

     “我還不大懂規矩。

    ”潘祖蔭躊躇着說,“旨意中有‘拿問’的字樣,措詞太嚴了。

    ” 大臣獲咎,即令革職查辦,亦多用“着交”的字樣,用到“拿問”,便有唯恐畏罪潛逃或自盡,鎖拿拘管的意思。

    果然如此,崇厚的面子上太不好看了,所以文煜不能不為他擔待。

     “崇地山不是糊塗人,決無他虞。

    ” “既然如此,你們預備吧!”潘祖蔭看着司官說,“崇大人崇厚,奉旨‘拿問’。

    ” 司官同聲答應。

    提牢廳主事去預備“火房”,好安頓犯官,直隸司郎中點了四名皂隸,跟着潘祖蔭和文煜,直投崇厚家。

    崇厚已經得到沈桂芬的通知,青衣小帽,正在待罪,聽得門上一報,叫開中門迎接。

     賓主相揖,各自無言,迎入大廳,崇厚才問了句:“請示兩位,要不要設香案?” 設香案是預備宣旨,潘祖蔭看他已知其事,而且廊下堆着行李,已有入獄的準備,便跟文煜商議,免了這道例行的手續。

     “天恩浩蕩!”文煜安慰他說,“地山,你不必戚戚。

    ” 潘祖蔭以刑部堂官,将要審問崇厚的身分,卻不肯這樣說話,隻說了句:“就走吧!” 于是在家人淚眼汪汪凝視之下,崇厚被“拿”。

    他家華麗的後檔車不能再坐,坐着刑部派來的騾車,往南而去。

     一到刑部,送入“火房”,便算收監,接着是崇厚的家人送來行李、食物、雜用器具。

    一半是堂官的交情,一半是他家的銀子,自然招呼得周到而方便。

    臘月十六的天氣,滴水成冰,所以崇家的四個聽差,第一件事就是糊窗戶闆壁,凡是縫隙,都用桑皮紙糊沒,然後升起一個大火盆,在土炕上鋪好狼皮褥子,請主人休息,那氣派倒象是欽差借客棧作行館似的。

     等安頓停當,提牢廳主事,陪着直隸司郎中來作照例的“訊問”,其實是奉文煜之命,特來安慰。

    不過公事當然也要交代,請崇厚自己寫一份“親供”,約定第二天上午來取。

     費了半夜工夫,将親供寫好,另外又寫了一封信,這是給沈桂芬的,自陳無狀以外,少不得還要重重拜托。

    寫完交給聽差,找到看守火房的隸役,花了一百兩銀子,将信悄悄遞了出去。

     就是崇厚不寫信,沈桂芬也要相救,不過他的處境也很難。

    保舉非人,成了衆矢之的,盛昱甚至在嚴劾崇厚的奏折上,彰明較著地指出,沈桂芬應該聯帶負責。

     “崇地山昏愦糊塗,我也知人不明,都難辭其咎。

    不過,王爺,”他向恭王表明他的看法,“千萬不能決裂,論将、論兵、論饷,一無可恃。

    無論如何要挽回天意。

    ” “天意”與前不同,慈禧太後本來倒還持重,自從連日單獨召見惇、醇兩王,态度大變,口口聲聲“忍無可忍”,非打不可恭王為此十分煩心,所以聽了沈桂芬的話,隻是搖頭不語。

     “五爺是說過算完,七爺倒是有點兒靜極思動,不過也不難對付。

    ”寶鋆說道,“難對付的是‘翰林四谏’,這一回張香濤可真是大賣氣力了。

    我就不明白,他一天兩三封信寫給蘭荪,那兒有那麼多話好談呐?” “蘭荪的服制快滿了。

    ”沈桂芬冷冷地提了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