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個“智囊團”,以載澤為首,載沣的幼弟載濤亦頗喜進言,每天下午在北府中聚會,信口縱談,慢慢談出了結果,決定要辦兩件大事。
一件是載澤所主張,全國的财權,統歸中樞掌握,換句話說,就是歸度支部全權調度。
這件事從甲午以後,就在進行,但各省督撫,沒有一個人願意支持,所以成效不彰。
載澤認為當初阻力叢生,是因為有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這班勢力根深蒂固,連慈禧太後亦不能不假以詞色的重臣在,如今督撫的資格,遠不如前,而且新帝登極,應行新政,名正言順,不會有人敢出頭反對。
這話聽來很有道理,載沣同意了。
不過照載澤的計劃,設立各省清理财政處,先得拟訂一套清理的辦法,而且地方情形不同,收支有多有寡,一套簡單的辦法,未必盡皆适用。
總之,茲事體大,必須謀定後動,無須急在一時。
另一件是載濤所提出,而出于日本士官出身的良弼的建議,練一支禁衛軍,作為收兵權的開始。
這話在載沣,更是搔着了癢處,因為他到德國去謝罪時,德皇向他說過,皇室要保持政權,必須先掌握兵權。
載沣對這一忠告,印象極深,是故載濤一提到此,他便有深獲我心之感。
于是載沣轉告良弼,拟了初步的計劃,十二月初便下了上谕:設立禁衛軍,專歸監國攝政王統轄調遣。
并派貝勒載濤、毓朗、陸軍部尚書鐵良充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
也不過剛有個名目,載沣便有了錯覺,自以為雄兵在握,有恃無恐,自然而然地說話的聲音也高了,下決斷也快了。
從表面上看,不再象從前那種優柔寡斷的樣子。
但是,召見軍機辦事,并不因為他比以前來得神氣,事情就會變得順手。
談到清理财政,袁世凱講了許多督撫的苦衷,談到練禁衛軍,以他的經驗,更會有許多令人掃興洩氣的話。
于是“袁世凱早就該殺”的話,便在北府的上房中,時有所聞了。
※※※
唐紹怡的電報送到攝政王那裡,他不明白公使與大使的區别,卻又不問軍機大臣,隻批了個交陸軍部查明具奏。
何以不交外務部而交陸軍部,誰也不明白載沣的用意,有人說,這表示他最信任、最重視陸軍部,而不信任外務部。
這話亦不盡然,載沣最信任、最重視的是度支部。
※※※
練兵先須籌饷,新政非錢莫辦,度支部的職責更見重要,而載澤的權柄亦就更大,氣焰亦就更高了!
“理财,我有辦法!不過,你得聽老大哥的!”載澤對載沣說:“第一,不能讓老慶過問大事:第二,不能讓張香濤胡出主意。
從前李少荃說他‘服官數十年,猶是書生之見’,一點不錯。
人家說李少荃‘張目而卧’,張香濤‘閉目而行’,你看着,我來‘張目而行!’”
“好大的口氣!”載濤笑着說,當然帶着點諷刺的意味。
載澤目空一切,唯有遇見天真未漓的這個堂弟,毫無辦法,隻有閉口不語了。
“你說張香濤書生之見,我倒覺得他肯說真話,眼光也看得遠。
理财不外乎開源節流,咱們旗人,每個月坐領錢糧,成天不幹正事,遛遛鳥,玩兒玩兒古董,都成了廢人了。
所以,”
載濤加重語氣說:“張香濤變動旗制的主張,我贊成。
”
“果然能替旗人籌出一條生路來,不緻于虛耗國家錢糧,自然是件好事。
”載沣皺着眉頭說:“隻怕辦不通!”
“怎麼辦不通呢?”
“咱們旗人會反對!”
“隻要辦法好,就不會反對!這件事非辦通不可,不然漢人不服。
都是大清朝的子民,為什麼旗人就該不勞而獲?五哥,你這監國攝政王要想當下去,可得拿點魄力出來。
”說完,載濤起身就走了。
“你看,老七!”載沣苦笑。
“你也得管着他一點兒!”載澤沉着臉說:“老七太不懂事了!常常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一語未畢,載濤出而複入,看載澤繃着臉不說話,便不客氣的反駁:“你說我長他人志氣,不錯!隻怪咱們自己不争氣。
我倒請教,張香濤的‘會議币制說帖’你何以把他駁了?”
張之洞早就主張改鑄一兩的銀币,而且四年前在湖北試辦過。
這年春天,正式草成一份說帖,奏請上裁,主張鑄一兩、五錢、一錢、五分共大小四種銀圓。
前兩種稱為主币,後兩種稱為輔币。
交度支部議奏後,列出種種不便的理由,否定了張之洞的主張。
此時載濤舊事重提,不知他是何用意,載澤愣在那裡,無以作答。
“老大哥大概不知道,那麼,我告訴你吧,鑄一兩的銀圓,一兩就是一兩,沒有什麼好說的,若是仍舊鑄七錢二分的銀圓,各省解京饷到部,‘補平’、‘補色’,折合銀兩計算,可以弄出許多好處。
不然,你們堂官的‘飯食銀子’從那裡來?其實,‘飯食銀子’有限,你下面的人從中搗鬼,摟得錢比你所得多十倍還不止。
就為了自己的一點兒好處,把挺好的一項改革,必得打下去,還派人家許多不是!這,我就不服!”
說完,載濤又翩然而出,把個載澤氣得坐在那裡,好半晌動彈不得。
“算了,算了!”載沣勸道:“小孩子,别理他。
”
“那裡是小孩子?”載澤直着脖子嚷:“說話這麼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我可先說一句在這裡,照這樣子,你要想在西苑蓋新宅,我可沒法兒替你籌款!”
原來廷議攝政王禮節,已有結果,總目十六條,計分:“告廟、诏旨、稱号、代行祀典、軍機、典學、朝會班次、朝見坐位、钤章署名、文牍款式、代臨議院、外交、輿服護衛、用度經費、邸第、複政”,呈奉皇太後禦覽,照所議辦理。
攝政王邸,規定建在中海迤西集靈囿地方。
此地在明朝是宮人養蠶之地,并有一座雲機廟,内設織機,入清久廢,名為蠶池口,座落